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苦瓜-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

苦瓜-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

苦瓜-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
一、栽培繁殖方法
用播种法繁殖,于果实尾部呈黄色而未裂开时剪下干藏。

北方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于温室或大棚播种育苗,5月初定植;长江流域3月中旬播种,4月中旬定植;华南地区春季栽培1至3月播种,夏季栽培4至5月播种,秋季7至8月播种。

如采用保护设施,冬季也能栽培。

1.土壤
盆栽时盆土用田园土掺适量石灰和腐熟的猪粪及过磷酸钙、草木灰等。

可直接盆播栽培,也可移苗上盆,用细竹杆搭支架让其攀生。

在院落中多栽植在阳光充足的棚架旁,一般株距40至50厘米。

培以肥沃营养土,高出地面2至3厘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2.温度
苦瓜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30℃至35℃;幼苗生长适温为20℃至25℃,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生长不良;开花结果适温为20℃至30℃,在25℃至30℃时坐果率高、果实发育迅速;在生长后期,夜温为10℃,白天温度为15℃至20℃时,也能正常结瓜。

3.光照
苦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但苗期光照不足会降低抗寒力和抗病力,茎叶易徒长。

开花结果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茎叶的和生长和坐果率的提高,果实发育也快。

4.水肥管理
苦瓜应有充足的水分供给,尤其是开花结果期,需水更多,切忌缺水和长时间积水。

苦瓜耐肥力强,忌水渍,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栽培。

基肥以腐熟的有机
肥料为主,追肥以腐熟人畜粪尿为主,每周施一次。

苗肥宜薄施,进入开花结果期,可加大浓度,盛果期以后增施1至2次钾肥或复合肥,以延长观花、观果时间。

二、苦瓜栽培技术
1.选种催芽
选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大白苦瓜和绿苦瓜915等品种。

用55℃热水烫种、搅动,当温度降到30℃时浸种12小时。

若把种子轻轻嗑开一条缝,有利于种子吸水,浸种8小时即可。

随后将种子洗净捞出,用干净纱布包好,放入30℃左右的温箱内催芽。

每天用温水清洗一遍,4 -5天开始出芽。

2.播种
露地栽培,可先在温室育苗。

取没种过瓜类的田土、草炭、蛭石和人粪干按1:1:1:0.5混合,每立方米加磷酸二铵1000克过筛掺匀配成营养土。

播种前一天将营养土装入10厘米×1 0厘米的营养钵(或育苗畦)内,浇透水。

第二天再用水把营养土喷一遍,撒一薄层过筛细土后播种。

种子上覆盖1.5厘米左右厚的小土堆。

然后再遍撒一层细土。

北京地区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苗龄30-35天。

5月上旬终霜后定植露地。

3.苗期管理
播种后密封温室。

畦内插小拱棚,覆膜,使白天温度保持在30-35℃,夜间15℃以上。

出苗50%后,及时撤掉小拱棚膜,并加盖0.5厘米的过筛细土,以弥合裂缝,保持土内湿度。

中午放风降温,夜间再将棚膜盖上。

幼苗出齐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0℃左右。

见干浇水,控温不控水,保持幼苗健壮生长。

以后逐渐降低棚内温度,至定植前几天把棚膜全部掀开炼苗。

4.定植
苦瓜为喜温耐肥作物,需施足底肥。

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先做成平畦浇水,待土稍干松后,再做成畦面宽80-90厘米、高10-15厘米的小高畦,定植前5-7天铺上地膜。

每畦两行,株距60厘米,打线定植。

挖坑不要太深,以定植后能稍挡点不为宜。

因苦瓜长势非常强,定植后要及时插人字架。

每亩定植1300-1600株,用种量250-300克。

5.田间管理
缓苗后及时小火浇缓苗水,几天后深中耕。

由于植株分枝力强,从下部选2-3条粗蔓,绑蔓上架,其余全部打掉。

在此期间一般不再浇水,待第一个瓜全部坐住并开始膨大时,浇水并随水追尿素10-15千克或碳铵20-25千克。

6.病虫害防治
苦瓜抗病性较强,病害少,生长后期有叶霉病、白粉病等发生时,采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喷雾即可。

2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克螨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

三、苦瓜反季节栽培技术
苦瓜属于短日照植物,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喜光不耐荫,喜温耐热,不耐寒,喜湿不耐涝。

生长发育期所需温度在15—30℃,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30—35℃,开花结果适宜温度2 0—25℃,需要85%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相对湿度,但不宜积水,积水容易坏根,叶片黄萎,轻则影响结果,重则植株发病致死。

我市冬季反季节生产,主要采用地膜覆盖,加塑料大棚、人工辅助授粉等手段进行栽培,于翌年3月就可上市,栽培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土壤选择与整地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中沙质土壤。

在晚稻收割后土壤干湿度适宜时,种植前一星期各耕地一次,后亩施复合肥50公斤,按包沟1.4米规格整畦。

2.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表面瘤状突出明显,茎秆粗壮,分枝节位低的白皮、长圆锥形品种,其产量较高,品质较优。

3.播种时间
作为反季节种植,必须考虑苦瓜生长所需的温度,尤其要有利于苦瓜的开花结果。

因此,不论是直播或营养钵育苗,都应掌握在12月上旬末和中旬初播种为宜。

4.大棚搭盖
大棚宽度7米左右,中间距离地面2.5米;两边高度为1.6米,大棚内可安排5畦,每畦宽度包沟1.4米。

搭盖以南北走向较好,每棚长度50—60米。

大棚材料可选用工厂生产的全钢大棚架或用竹子搭成弓形棚。

5.种子催芽
催芽前先晒种3—4小时,然后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后用千分之一多菌灵药液浸10
小时,洗净后用湿布包好进行催芽,前两天温度控制在30℃,第三天控制在20—25℃左右,当芽长出2毫米时就可播种。

在催芽过程中,先发芽的要先播种。

6.合理种植
一般株距0.5—0.6米,行距0.5米,每畦种2行,种植深度2厘米。

每亩种植约1250株。

直播的种子露白时就可种植,营养钵育苗的苗龄20—25天左右进行移栽。

种时要覆盖宽度0.9米的白色地膜,以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温和保持土壤湿润。

7.田间管理
(1).苗期:出苗前必须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以25—30℃为宜;子叶露出地面时要及时破膜,出苗至第一片真叶长出,温度宜掌握在18—20℃,以利幼苗粗壮。

营养钵育苗的在定植前一周要进行炼苗。

(2).肥水管理:据农民多年的施肥经验,一般亩产2500公斤苦瓜,亩施肥量纯氮18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1.3:2.1。

基肥在整畦时施用,占60%,追肥占40%,在结瓜后分二至三次施用。

由于苦瓜积水易败根,重者植株会死亡,因此,田间应始终保持干干湿湿。

(3).温、湿度调节:在整个生长期,大棚都要覆盖白色塑料薄膜,当棚内温度达到27—3 0℃时,要把棚架薄膜卷起进行通风。

当棚内温度达33飞:以上时,要加大通风量。

阴雨天空气湿度大,也要适当通风。

(4).摘蔓与人工授粉:当主蔓长出第五片真叶时就可搭架牵引,并针对侧蔓分枝能力强的特点,进行摘除,每株仅留两条侧蔓。

由于苦瓜是雌雄同株异花,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授粉时要掌握;在雌雄花开花的当天进行。

据观察,气温达15—30℃时,每天早晨6:00—10:30为开花盛期,午后基本不开花。

一般一朵雄花可以配4朵雌花,在苦瓜开花时,摘下雄花,将雄花的花粉粘贴到雌花柱头上,授精后的雌花,子房慢慢膨大,20天左右就可采果。

(5).病虫防治:反季节种植苦瓜病害比正常季节种植的严重,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等;虫害有地老虎、蚜虫、钻果虫等。

病害发生与植株生长发育和气温关系极大,要勤查早防早治,虫.害的防治要适时。

四。

苦瓜常见的病害
A、常见病虫害
斜纹夜盗虫黄守瓜螨虫蝇虫拟尺蠖蚜虫蓟马立枯病蛾虫
B、苦瓜白绢病
1.发病特征:
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索或菜籽状茶褐色小核菌,患部变褐腐烂。

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索及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借助灌溉水、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

发病后菌核又借助流水传播或借助菌丝攀援接触邻近植株进行再次侵染致病。

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

植地连作,土壤偏酸,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施用未腐熟的土杂肥,往往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1)重病地避免连作。

(2)及时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附近用菌根消兑水150市斤,灌根。

(3)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苦瓜穿孔病
1.发病特征:
主要危害叶片。

叶斑近圆形,黄褐色至黄白色或灰白色,横径1毫米至数毫米不等,斑面出现针头大的小黑点。

后期病斑组织易脱落成叶片穿孔,穿孔斑周缘尚残留坏死组织。

本病与尾孢叶斑病颇近似,不同点在于:本病病征为小黑点而不是霉状物,且多呈穿孔斑。

2.发病规律:
病菌均以菌丝体和分孢器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雨水溅射而传播侵染致病。

温暖多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结合防炭疽病综合防治。

(3)用50%安瑞克800倍液喷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