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无处不在修辞无处不在福州三中刘珊珊什么是修辞?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一、语音修辞“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回环,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
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
押韵、对偶、叠音词、联绵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雪里梅花红烂漫;霜间竹叶碧玲珑。
——杭州梅竹亭联语音——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排比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郁达夫《故都的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排比的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⑴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⑵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反复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效果。
反复和排比的区别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气势。
顶真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卷波浪。
波浪翻腾激情涌,激情滚滚似江河,江河流水深又长,长笛伴我唱新歌。
——古月《草原春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
(清代末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连珠。
(形式内容上都给人以流畅明快的美感)顶真的作用1、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2、状物叙事,条理清晰;3、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回环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秦观豆大非大豆,人小非小人。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毛泽东《实践论》把前后的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
回环的作用1、论理:使人容易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2、抒情:使人感到情深无限;3、叙景:使人容易体会出景物间的联系。
二、词语修辞着重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汉字,才会准确、鲜明和生动,在表达上产生精当贴切、含蓄深厚的效果。
阅读时,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含意义,进而深入体味作者这样遣词的用意。
㈠比喻1 明喻(本体、喻体、喻词<明显>)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 暗喻(本体、喻体、喻词<不明显>)如:“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3 借喻(喻体)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4、比喻的作用①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②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
③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在不同的文体中,其具体作用是不同的。
概括地说:比喻使所记叙的人与事更加生动形象;所阐述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所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加清晰;所抒发的情感更加具体动人。
㈡比拟分为拟物和拟人两类。
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回答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个特点+拟人特有的作用(如:使事物有血有肉有灵魂。
有了人的特征等)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㈢借代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鲁迅《故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㈣仿词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昂然。
仿词可以通过对比揭示矛盾,使语言犀利深刻。
仿词能给人以新鲜感,使语句平添情趣、生动活泼。
仿词是灵感的产物,可以引起听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开车无难事,只怕有新人。
十一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国名城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
默默无蚊、衣衣不舍、追茶到底㈤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㈥婉曲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称为“婉曲”。
他走着,走着,路灯一盏一盏的亮了。
他走着,走着,路灯又一盏一盏的灭了。
——茹志鹃《丢了舵的小船》他先我们一步而去了。
1.可以将话说得委婉含蓄,使对方容易接受。
2.描写不幸、伤感、不雅之事,可以减弱强烈的刺激,避免引起不快,掩饰粗俗不雅,增强语言的美感。
3.委婉地表达说写者的憎恶、不满或者愤怒的感情,增添讽刺意味。
4.可以将语言表达的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
三、语句修辞着重的于句子的选择。
比如长句和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
㈠整句与散句整句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
它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
散句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感人。
散句能使语气舒缓,舒卷自如。
㈡长句与短句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则相反,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长句、短句各有修辞效果。
长句表义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简洁、明快有力。
㈢设问与反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设问和反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辞格辞格是修辞格的简称,也叫语格和修辞方式。
是修辞上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语句格式或超常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辞格有不同的特征。
有的体现在词语的搭配有明显的形势特征(顶真),有的是表义上的(夸张、比拟)。
不同的辞格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有的可以突出形象感(比喻);有的增加气势(排比);有的增加情绪(双关、反语)。
常用修辞格精品资料形象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齐整类对偶排比顶真回环情趣类双关反语仿词婉曲强调类对比反复设问反问通感学习了解各种辞格一般应注意:1 这种辞格有什么特征。
2 它所属的类别。
3 有什么修辞效果。
4 与它相近辞格的分辨。
一般认为辞格应有三、四十个。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