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商务礼仪之

第六讲商务礼仪之

• • • • • • • • • • 初次见面——久仰; 很久不见——久违; 请人批评——指教; 求人原谅——包涵; 求人解答——请问; 求人指点——赐教; 请人帮忙——劳驾; 求给方便——借光; 麻烦别人——打扰; 向人祝贺——恭喜; • • • • • • • • 托人办事——拜托; 赞人见解——高见; 对方来信——惠书; 老人年龄——高寿; 宾客来到——光临; 中途先走——失陪; 请人勿送——留步; 等候客人——恭候。
二、说话的基本要求
有效性
正确性
情感性
三、语言运用的技巧
1、语音控制 (发音正确、吐字清楚)。 2、语气抑扬顿挫 (强弱、清浊、长短、深 浅、粗细的变化。) 3、节奏 (换气停顿、语法停顿、 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构成 了语言停顿。) 4、速度 快速:紧张、机动、愤怒、 欢畅、兴奋; 急剧变化的事;机警、活 泼的人;斥责不满; 中速:平和的感情、一般的 事; 慢速:沉重、哀悼、沮丧、 悲痛的情感。
用词准确
• 尤其是求助于人、让人办事的时候,就要 考虑对方能否办到,是否领会。 • “能否借一样东西给我?”“可以借一 笔钱给我吗?”诸如此类的问话显然令人 难堪。 • 如果你手指着书架说:“请帮我把书递 过来,好吗?”尽管用了客气委婉的语气, 但由于没有说明是什么书,令人无所适从, 也是失礼的。
态度诚恳
• 与人交谈时,神情应专注,态度应诚恳亲 切。 • 表示祝贺时,表情应热情,如果仅是嘴 巴动听,表情冷冰冰,就会被认为是敷衍, 甚至讽刺。 • 与人交谈时,神态应专心,如果东张西 望、漫不经心、答非所问,就很失礼。
善于聆听
• 本杰明· 富兰克林说过:“与人交谈取得成 功的秘诀就是多听,永远也不要不懂装 懂。” • 不能只是一方大讲特讲,也应该给对方 说的机会,这时就要学会聆听。 • 当对方说话时,我们应认真听,并经常 用一些交流的体态语,如点头等,这样可 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千万不要表现 出不感兴趣或打断对方的话语。
要广交朋友。目的在于扩 大自己的交际面。只有交际 面扩大了,才会使自己的事 业更上一层楼。朋友可以有 不同层次之分,关键是要以 诚相待,相互帮助,并且保 持经常的联系和接触。
要讲究公德。公德是社 会公德的简称。它是一个 社会中的全体成员,为了 维护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 需要,所必须共同自觉遵 守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 则。换句话说它是做人最 起码的要求。
五、谈话分寸
• 它 所 指 的 是 谈 话 时 所 应 当 掌 握 的 “ 度”
不要一言不发
不要骄傲自大
不要词不达意
谈话分寸
不要喋喋不休
不要讽刺挖苦
不要四处诉苦
第二节 演讲礼仪
• 演讲,又叫演说或讲演。它是当众所进行的一种 正规而庄严的讲话,旨在向听众就某一件事、某 一问题,发表个人见解,或是论证某种观点。 • 在商务活动中,演讲多数是礼仪性的。一般包括:
细微有别
人类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字之差, 所表达的情感就大不相同。如: 坐、上坐、请坐、请上座; 喝茶、请喝茶、请用茶; 就令人明显感受到所获礼遇等级的差别。
哪一句话最入耳?
• • • A.“你懂不懂?”(责问式:你怎么这么笨?) B.“你听明白了吗?”(抱怨式:归咎于听众) C.“我说清楚了吗?” (自省式:尊重听众)
恰当地构筑内容 -逻辑论证 -逻辑组合 润色(语言、着装、表情、肢体 语言等)
构筑内容-逻辑论证
主线 以无可争议
的内容来陈 述情况
对情况加以 说明
阐述情况的 意义并加以 说明(“因 此”……)
• 证明内容的必然走向(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利 • 对有拒绝心理的听众尤为有效
弊 •如听众对“情况”或“说明”有异议,该论证即失去了说

这些事物有更多的了解。 2、加强、巩固、强化听众已有的态度。 3、改变听众原有的态度。 4、引导听众修正其行动或采取一项新的行动。
引言(开场白)
演讲的结构
结尾
正文
介绍情况,陈 述事实式 幽默笑话 式
提问式
比照式
有效的开场白
开门见山 式
从我说起式
倒叙式
名人名言引 用式
确立有力的正文内容 选择3—5个便于听众理解的论点
• 所谓“酬世礼仪,就是对商界人士在 平时的交际应酬中的举止行为所作的 具体规范。
•它涉及到商界人士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就 其内容而论,酬世礼仪重点是指商界人士以 工作为基本目的,而以个人的身份与其他各 界人士进行各种交际应酬时所需要遵守的行 为规范。
• 商界人士在具体应用酬世礼仪时,有两点必须特 别注意:
四、善于谈话
1、有备而谈
仪表端庄、仪态得体 主旨明确、思路清晰 2、用语文雅 尽量用敬语 • 多用商量的口吻, • 少用命令的语气和语 调
3、掌握说话分寸 要顾及他人;要考虑措 辞;要学会幽默。 4、用好赞美语 人际关系畅通是事业成 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其 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应学 会赞美别人。
中国传统的礼仪用语
服力 •听众在听到最后的“所以”结论时,先要记忆大量信息
构筑内容-逻辑组合
主线
论据1 或措施1
论据2 或措施2
论据3 或措施3
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便于记住要点 • 对注重具体措施的听众极为有效 • 一点被否定,其余各点仍能支持说服力 •对一些听众有勉强之嫌

演讲语言的运用技巧
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 准确精炼 • 质朴亲切 • 语言清晰 • 形象生动 • 幽默风趣
• 鲜明感 • 灵敏感
目光交流


开始讲话前看着某一个听众
看个体,而不是看整个集体


在一段或一句话结束时,与会场中某一个 人保持几秒钟的目光交流
注意听众反应
稳定的站立姿势 双脚自然分开


将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腿
双手自然下垂于两侧
以手势来表达内容


表现自然
手的动作能帮助表现幅度、形势或位置 不要玩弄笔、挂饰等
说话要实事求是
• 不能骗人,更不能冤枉人。 • “狼来了”只能捉弄人一回、两回,第三回就 必然受惩罚了。 • 栽赃陷害、出口伤人、诽谤他人,是对人的极 大伤害,挨打的皮肉之伤易愈合,被冤的心灵创 伤难平复。因此,冤枉他人不仅是亏心的表现, 也是礼仪的大忌。 • 说空话、大话者,可能会迷惑人一时,但绝不 能哄人长久。 “日久见人心”,所见的是浅薄之 心,不可信赖之人。
着装: 符合演讲内容
含蓄式 提问式
结尾
名言警句 式
号召式
“同志们,朋友们,请大家助我一‘笔’之力投我一票吧, 因为选我就等于选了你自己!”
表决心式
“刚才刘勇同志说的完全代 表了我的心,那就是:无 论能不能获得这个职位, 我都要发奋图强,为咱厂 迅速创造新的辉煌贡献自 己的力量!”
借景抒情式
欢迎 词 介绍词 祝贺词 解说词 欢送词 答谢词
演讲是一个双向沟通过程
演讲过程
演讲后的问题
演讲的基本要素
演讲者 演讲内容 听众
一、演讲者
演讲者是信息的发源地。 演讲者主要以言语传递信 息,还用动作、手势、姿 态、表情等传递非言语符 号的辅助信息。
二、演讲内容
演讲中的信息,主要 是言语信息。演讲包 含的信息可以由演讲 者与听众共同分享。
第六讲商务礼仪之酬世礼仪
• 有一位商界大亨曾说:
“经商需要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它并 不总是出现在写字楼里。在更多的 时候,它是隐蔽在平淡无奇的人际 交往之中的。因此,每一个渴望成 功的人都应当重视人际交往。只有 这样,他才有希望抓住那些转瞬即 逝的良机。”
• 确实是这样的。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健康 地成长,要想适应环境,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离开了人际交往,是完全难以设想的。
三、听众
听众的年龄、性别、职 业、类型比例等
◆ 目标是什么

演讲者应当能用一个短句写下其演说的目标
比如: “获得对第34号项目的资金批准认定。” “告诉我的集体今年公司成果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做得 更好。” “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产品是无公害的,报纸报道中有误” “说服这位顾客购买我们一台电脑。”
然后演讲者要判定他(她)是否要尽力: 1、向特定的听众传播有关某一事物的信息,让听众对
•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演讲快 结束时,毛泽东掏出一盒香烟,用手 指在里面慢慢地摸,但掏了半天也不 见掏出一支烟来,显然是抽光了。有 关人员十分着急,因为毛泽东烟瘾很 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去取烟。毛泽 东一边讲,一边继续摸着烟盒,好一 会,他笑嘻嘻地掏出仅有的一支烟, 夹在手指上举起来,对着大家说: “最后一条!”
5、综合性原则
(整体把握语言、动作、 与表情。)
3、得体性原则
(巧妙处理好主客、褒贬、 软硬、曲直、轻重、深浅、 大小、多少等辩证 关系。)
要注意对方心态和时机
• 说话要考虑对方能否听得懂,是否感兴趣,接受 程度怎样。 • 对牛弹琴,大可不必;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扬汤止沸,适得其反。 • 在特殊的日子,特定的时刻,如生日、节日、 纪念日、成功之时、获奖之日,一句由衷的祝贺、 一段真诚的赞美,必有锦上添花之效果; • 在他人陷入困境之时,心情沮丧之日,一句贴 心的问候,一番恳切的鼓励,更有雪中送炭之功 效。
“同志们,听着窗外响起的阵阵春 雷,我的心中不由得一震,是啊, 我们的屋内不也是春雷滚滚吗? 干部聘任制度改革的春雷正在我 们这块天空上震响,在这场竞争 中也许我只是一个过客,但我要 张开双臂,为春雷春雨的到来而 欢呼!”
幽默式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某市 的一次演讲中,开头即说“我今 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 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 五,井井有条地谈下去。谈完第 五个问题,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 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一本 正经地说:“第六,散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