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
教育目标:
一、初步认识茶具及其作用。
二、充分掌握泡茶的基本程序和品饮的步骤。
三、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品味--“和”“敬”“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泡茶的基本流程;
感受茶文化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茶具,热水,茶巾。
进教室之前强调安全,纪律,卫生,将人数平均分成4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走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门口的牌子上面写着什么呢?回答:茶艺坊。
很好。
那茶艺坊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在这里学习茶艺,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茶艺”。
二、新授
茶,起源于哪个国家?--中国
据说在4000多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
最初是把茶当做食物来利用的,在长期食用的过程中,人类认识了茶的药用功能。
从秦汉之际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古代典籍描述了茶的药性。
当时人们认为茶的药物作用主要有悦志、益思、少眠、轻身、有力、明目、醒酒、助消化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最强烈的功能就是使人兴奋,这正是茶从食物经过药物阶段转变成饮料的决定性因素,大约是在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一种饮品被推广。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封建文化的顶峰。
饮茶风气的盛行,形成了体系的茶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我们先前提过的陆羽的《茶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既形成
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
历史上著名的“龙凤茶饼”就始承于此。
明朝紫砂茶壶盛行,出现了如今最常用的饮茶器具。
宜兴紫砂茶壶的制作,相传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制壶被后人称为供春壶,有“供春之壶,胜如白玉”之说。
龚(供)春也被称为紫砂壶真正意义上的鼻祖,第一位制壶大师。
到明万历年间,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后又出现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壶中妙手”。
清代后期,由于市场上有六大茶类出售,人们已不再单饮一种茶类,而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选用不同茶类,如江浙一带人,大都饮绿茶,北方人喜欢花茶或绿茶。
不同地区、民族的茶习俗也因此形成。
三、六大茶系
绿茶是不经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炒、烘、蒸、晒),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的特点。
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
黑茶是一种发酵茶,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云南的普洱茶也是黑茶的一种,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
具有降脂、减肥、降血压的功效。
乌龙茶也叫青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醇茶。
其药用价值在于分解脂肪、减肥键美等方面,在六大茶系中其减肥效果最好。
黄茶是由于在炒青、绿茶过过程,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再经过闷堆工序而形成黄茶。
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白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四,茶具的介绍
(1)茶壶。
茶壶的质地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紫砂陶或瓷器茶壶。
(2)茶盏。
茶盏通常有盖、碗、托三件套组成,多用瓷器制作,少数也有用紫砂陶制作。
(3)茶杯。
茶杯作为盛茶用具,茶杯多由瓷器或紫砂陶制作,也有玻璃制作的。
(4)茶托。
它是放置茶杯或茶碗的垫底用具。
(5)公道杯。
公道杯又称茶海。
它是为了使茶汤浓度均匀而设置的过渡性用具,当然也是为了使茶汤不因浸泡时间过长而太浓。
(6)闻香杯。
它是供品茶者嗅闻留在杯中余香的一种用具。
(7)茶池。
又称“茶船”,它主要用来承接泡茶和盛茶用具。
(8)茶巾。
用棉、麻等纤维制作,主要用来擦抹泡茶时溢溅出的茶水。
(9)茶荷。
又称赏茶碟,常用无味的竹、木或陶瓷制作而成。
(10)茶斗。
又称茶篓,置于壶口,便于茶能顺畅地进入茶壶。
(11)茶则。
取干茶时的用具,是控制用茶量的容器。
(12)茶针。
用于由壶嘴伸入壶中阻止茶叶堵塞。
(13)茶桶。
它是储存茶的容器。
五,冲泡的基本程序
1、温壶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逆时针方向冲入空壶,谓之“温壶”。
(孕育茶香,清洗杯具,以示尊敬)
2、洗杯将温壶之水分别倒入茶杯中,清洗茶杯。
(杯杯相连,四海之内皆兄弟,以示尊敬)
3、装茶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
4、润茶沸水冲入壶中(高山流水)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春风拂面),当即倾于茶海。
5、冲泡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运壶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8、倒茶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9、敬茶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10、品茶品饮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观色,二是闻香,三是品味。
(1)观色。
观色主要是观察茶汤的颜色和茶叶的形态。
(2) 闻香。
观色之后,就要嗅闻茶汤散发出来的香气。
(3)品味。
嗅闻茶汤的香气之后,就可品尝茶汤的滋味了。
啜饮,遐饮,饮用。
充分感受到茶中的甜、酸、鲜、苦涩五味,才能充分欣赏茶汤的美妙滋味。
讲解过后,按之前的分组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做完整个泡茶流程的时间最短,过程最完整。
然后进行表扬。
课后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茶具有了具体的了解,学会了泡茶的基本程序,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勤俭有德,和睦共处,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