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专题一测试试题答案 1 / 4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注释)
1、基因工程中不能作为运载体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 B. 质粒 C. 动植物病毒 D. λ噬菌体衍生物 【答案】A 2、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运载体分别是指( ) A. 灭活病毒、DNA连接酶、质粒 B. 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C. 限制酶、 DNA聚合酶、质粒 D. 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答案】D 3、下列有关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都是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中常用的工具酶 B. 两者都催化同一种化学键的形成 C. 二者都能将两条DNA链连接起来 D. 在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答案】B 4、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发现了“一种剪切DNA的DNA酶”,命名为脱氧核酶,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脱氧核酶是利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合成的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片段,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和结构识别能力,与限制酶类似。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脱氧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B. 经脱氧核酶沿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作用后产生的一般是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C. 脱氧核酶的作用是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但不能使特定部位中相邻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D. 脱氧核酶可能可用作DNA重组技术中的工具酶之一 【答案】D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治疗不是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 目的基因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而受体细胞只来自动植物 D. 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末端,是启动翻译的一段DNA 【答案】B 6、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可食用疫苗的部分过程,其中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为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来自原核生物 B. 图示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到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 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D. 抗卡那霉素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将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答案】D 7、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类主要蛋白,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用逆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不含有内含子 B. 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 马铃薯的叶肉细胞不可以作为受体细胞 D. 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C 8、下列不属于获得目的基因方法的是 A. 因文库,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B. 利用人工合成法获得 C. 利用PCR技术大量获得 D.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 【答案】D 9、欲利用大肠杆菌制备干扰素工程菌,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的常用方法是 A. 显微注射法 B. 农杆菌转化法 C. 钙离子处理法 D. 花粉管通道法 【答案】C 10、基因工的操作步骤: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④①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①② 【答案】A 11、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正常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T4噬菌体 D. 质粒DNA 【答案】B 12、在下列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答案】C 13、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也逐渐产生。以下有关基因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增殖的污染 D.基因污染较难清除 【答案】C 14、在判断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转入棉花基因组的方法中,不属于分子检测的是:( ) A.通过观察害虫吃棉叶是否死亡 B.检测目的基因片段与DNA探针是否形成杂交带 C.检测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D.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能否与特定抗体形成杂交带 【答案】A 15、右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b、c、d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具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最为常用的是噬菌体 B.要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应用同种b去切割a和d C.c连接双链间的氢键,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 D.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中即可表达 【答案】B 16、下列所示的粘性末端是由几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D 17、一环状DNA分子,设其长度为1。限制性内切酶A在其上的切点位于0.0处;限制性内切酶B在其上的切点位于0.3处;限制性内切酶C的切点未知。但C单独切或与A或B同时切的结果如下表,请确定C在该环状DNA分子的切点应位于图中的哪处( ) C单独切 长度为0.8和0.2的两个片段 C与A同时切 长度为2个0.2和1个0.6的片段 C与B同时切 长度为2个0.1和1个0.8的片段 A.0.2和0.4处 B.0.4和0.6处 C.0.5和0.7处 D.0.6和0.9处 【答案】A 18、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A.定向提取生物的DNA分子 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答案】D 1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可以克服不同种生物间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B.纤维素酶、胰蛋白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等可作为生物工程工具酶 C.试管婴儿培育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D.人们可能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大量生产特异性强、纯度高的抗体 【答案】C 20、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在植物中的应用的是 A. 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B. 改良植物的品质 C. 获得多倍体植物 D. 利用植物细胞生产动物蛋白 【答案】C 21、下图表示某质粒上的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和抗四环素基因(Tetr),P点为目的基因插入位点,则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A. 既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存,也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 B. 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存,不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 C. 不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存,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 D. 既不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存,也不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 【答案】B 22、1993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抗棉铃虫的棉花品种,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 A. 基因工程 B. 杂交育种 C. 诱变育种 D. 单倍体育种 【答案】A 23、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B. 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 实行农地规划,加强农田经营管理 D.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 【答案】B 24、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修三专题一测试试题答案 3 / 4 A. 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蛋白质分子 B. 蛋白质工程不能生产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C. 蛋白质工程最终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实现的 D. 蛋白质工程应先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后再预期其功能 【答案】C 25、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 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有本质区别 C.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对离体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 D.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细胞的培养 【答案】B 26、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 ②DNA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 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答案】C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必修)(注释) 27、研究发现,转基因抗虫植物能杀死昆虫的原理是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被昆虫食用后,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水解产生具有毒性的活性肽,与昆虫肠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细胞渗透压失衡,最终导致昆虫死亡。下图表示利用某种细菌中提取的抗虫基因培养抗虫玉米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T-DNA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图中D过程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A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 (2)图中重组质粒,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复 制原点;培育转基因玉米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否遗传给后代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 (3)E过程需要运用______________技术,经过_________________过程最终形成植株,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在此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时,可促进________,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小于1时可促进________。 【答案】(1)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农杆菌转化法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 玉米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 DNA分子杂交技术 (3)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和再分化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根的生成 芽的生成 28、囊性纤维病适宜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跨膜结构蛋白改变,导致肺功能受损。据此分析回答: (1)患者跨膜结构蛋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编码跨膜结构蛋白的_____________序列发生改变。 (2)用基因治疗方法时,可先提取正常人细胞中编码跨膜结构蛋白的 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反转录合成cDNA。cDNA与载体需在限制酶和________酶的作用下,拼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导入患者_______组织中。 (3)检测患者是否已合成正常的跨膜结构蛋白,可从患者细胞中提取_______,用相应的抗体进行_____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表明患者已合成正常的跨膜结构蛋白。 【答案】 基因中的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 mRNA(或RNA) 逆转录酶 DNA连接 肺 蛋白质 抗原—抗体 29、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利用PCR技术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请根据下面PCR反应原理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