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文言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归纳“之”,“而”,“以”,“其”,“为”,“于”的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较为复杂多变,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一个要点。
学生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为其中的变化而困惑,头疼。
基于这一情况,同时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特设计此课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其中最常用的、也是初中阶段重点的虚词的用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归纳文言知识点,为他们今后的文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上一堂文言复习课,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
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
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
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
而虚词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不过大家不用怕,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归纳复习几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之
(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xx刿论战》
②忽啼求之。
《伤xx》
(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送xx之xx。
(三)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3.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4.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xx千里者。
《马说.》
5.音节助词。
常用在时间词后,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练习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到,往)
2、xx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主谓之间,无实义)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二、而
(一)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妇拍而呜之。
《口技》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二)附:词尾“而”、“而已”
1、词尾“而”与时间副词组合成“已而”、“俄而”、“既而”等词,表示时间短暂。
可译为“不久”、“过了一会儿”等。
如:既而儿醒。
《口技》
2、“而”与“已”组合,用于句末,相当于语气词“耳”,可译作“罢了”如:一抚尺而已。
《口技》
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而”字。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xx而遣之。
(着,表修饰)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并列)
4、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
三、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屠惧,投以骨《狼》(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表示修饰,可译作“地”、“着”,有时也不译。
醉则更相枕以xx《始得xx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以为xx。
《口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四、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
的”“它”“它们”“它们的”。
其夫呓语《口技》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其一犬坐于前《狼》
(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练习
解释下列黑色字。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这,指小石潭)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把)(作为)
3、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4、以我酌油知之。
(凭借)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中的)
6、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他,指陈康肃)
五、为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
如:
①为乡里所患(《周处》)——wéi,被,表示被动关系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wèi“向”“对”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wèi,"替"、"给"
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wèi,“当”、“等到”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èi,因为,由于
2、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成为”,“雕刻”,“是”等,如:
①xx人谓为三横(《xx处》)——是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成为
③为宫室、器皿。
(《核舟记》)——做,这里指雕刻
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记承天寺夜游》)——有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
六、于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中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对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从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向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练习
一、选出和“卒之为众人”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或异二者之为,xx?
B.终为忠臣
C.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D.始之为人情所患
二、下面“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箕畚运于xx之尾.
B.于厅事之东北角,xx八尺屏障.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xx
每个虚词的复习都先由幻灯片显示例句,再由学生完成例句,并且通过例句引导学生归纳其中虚词用法的规律,再由幻灯片总结学生所归纳的方法,最后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强化。
每个虚词的复习都先由幻灯片显示例句,再由学生完成例句,并且通过例句引导学生归纳其中虚词用法的规律,再用幻灯片总结学生所归纳的用法,最后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强化。
(八)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收集典型例句,分析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分析归纳出它的用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整理归纳词类用法的一种方法,大家可将这种方法运用起来,那就不必为虚词的灵活多变而苦恼了,而且对今后的文言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九)布置作业
1、复习掌握本课内容
2、整理归纳其它虚词,如:“诸”“焉”“乎”“若”“且”“所”等字的用法。
今天我们通过收集典型例句,分析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分析归纳出它的用法。
这是我们常用的整理归纳词类用法的一种方法,大家可将这种方法运用起来,就不必为虚词的灵活多变而苦恼了,而且对今后的文言学习也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