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归纳
一、之(“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动)
1、用作代词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2、用作助词
①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③句式倒装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A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
B在句中表示定语置后,即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④音节助词,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3、用作动词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二、而(“而”字怍连词,修承并,转递因;复音虚词,罢后会有时。
)
1、“而”作连词,这是最主要的用法。
判别时,一定要理清“而”前后词语或分句之间的关系。
它一般表示以下关系:
①并列关系。
②顺承关系。
这种关系一般表示“而”前后的分句或词语有动作的先后。
“而”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③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可连接分句也可连接词语。
④修饰关系。
⑤递进关系。
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
⑥因果关系。
2、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
有以下几种情形:
A“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B“而后”,相当于“然后”。
C“既而”、“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
D“而或”,相当于“有时”。
三、以(“以”字动、介、连,以为认为动,因凭用把介,以致用而连。
)
1、用作动词,可译作“以为”“认为”。
2、介词
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靠”、“根据”等。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3、作连词,
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③ 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或者不译。
四、其(“其”代他(它)那其中的,反问推测或如果。
)
1、代词。
①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
有时在句中作定语。
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②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③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或者数代词。
2、副词
“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 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岂”;
② 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大概”“或许”“还是”
3、连词译作“如果”
五、于
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胜过”
5、表示原因,由于,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