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现实主义文学
4、主题
A批判意义 通过克利斯朵夫的活动,无情地揭露了19 世纪末德法两国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社会的 丑恶现象,鞭挞了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残 酷与军国主义的野蛮,也讽刺了法国淫荡 虚伪的上流社会与无聊的颓废派艺术。 B宣扬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 神。
5、艺术特色
首创了长河小说的体裁和音乐小说的形式。 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性格。 在艺术风格上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兼有 浪漫主义因素。
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75部中短篇小 说
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他所虚构的密西西比 州北部一个叫约克纳帕塔法的县——“约克 纳帕塔法世系”
(二)创作特色
美国南方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者 *南方文学派是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南方政治、 经济状况在文艺上的反映。是 20世纪20年 代以后形成的一个美国广义性的现代派文 学流派,又称为“南方文学”、“南方文 艺复兴”。
(三)《喧哗与骚动》评析
1、情节:痴人说梦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 台上指手划脚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 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 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 意义。”
——莎士比亚《麦克白》
2、智性阅读
《1928年4月7日》 “班吉的部分” 《1910年6月2日》 “昆丁的部分” 《1928年4月6日》 “杰生的部分” 《1928年4月8日》 “迪尔西的部分” C——A——B——D 有内在的逻辑性:童年时代的事、大学时 代的事、杰生当家后的事、当前的事。
3、人物形象
克利斯朵夫的中心性 格是他的反抗精神和 奋斗精神。主要反映 了资本主义进入垄断 时期后,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对黑暗腐朽社 会的反抗,以及他们 个人奋斗道路必然失 败的悲剧。
个人主义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1)从反抗的思想基础上看:他同情工人和工人 运动,但同工人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距离,更不理 解无产阶级革命。他信仰的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 义,走的是个人反抗的道路。 (2)从反抗目的上看:他的奋斗除了要唤起被压 迫者的反抗精神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 个人的精神自由,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 (3)从反抗途径上看:把艺术作为斗争手段,想 通过健康和伟大的艺术来安慰受苦受难的灵魂, 以求实现人类友爱和团结统一。这种理想虽然崇 高,但很抽象,而且软弱无力,过分夸大艺术的 作用。
(2)30年代 《乞力马扎罗的雪》 《丧钟为谁而鸣》 (3)50年代 《老人与海》
冰山原理:海明威在《死在午后》中提出 冰山原理:“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 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他借助这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自己的艺 术追求,说明作家不仅必须有深厚的感情 基础和生活积累,还要使自己的作品有含 蓄简约、凝练深沉的艺术特征。简而言之, 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1、从所反映的题材上看,创造了一套“约克纳帕塌法” 世系,这套小说规模庞大,人物众多,时代漫长。
从表现人们的精神状态上看,反映了现代西方不少知识分 子普遍感到苦闷的一些问题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也有很多独创性。A在乔伊斯后进 一步运用“意识流”手法,在发掘人物内心生活上达到一 个新的深度 B尝试各种“多角度”手法,以增加作品的层 次与逼真感C运用“时序颠倒”的手法,借以突出历史与 现实的因果关系D采取“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 艺术手段,企图使他的作品像万花筒般繁复、杂乱并且引 人入胜。E在语言风格上,他想突破常规,试图通过晦涩、 朦胧、冗长、生硬的文体来取得特殊的效果。
4、《老人与海》评析
1、寓言式的中篇。坚持出海——捕杀大 鱼——苦斗群鲨。 2、桑提亚哥:典型的“硬汉性格”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 消灭掉,但是打不败他。”
3、积极乐观基调中的凄凉: “孤独的战斗” 取得象征性的胜利
四、福克纳
(一)生平与创作 (1897-1962)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
三、海明威
(一)传奇人生 (1899-1961) 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 奖。
(二)创作分期
分为三个时期,伴随 着三个创作高峰。 20年代——“迷惘的一 代”的代表作家 30年代——提出文学 创作理论“冰山原理” 40年代以后——写出 了《老人与海》
(1)20年代 《太阳照常升起》 :“迷惘的一代”的宣 言书和代表作
(三)《约翰·克利斯朵夫》评析
1、创作过程 1902年—1912年
2、基本内容
4册10卷。叙述德国音乐家约翰在德、法的生活, 是编年体式的普通传记的写法。 第一册3卷,写主人公童年、少年的生活,着重描 绘他的音乐天才和纯真的情感,以及桀骜不逊、 睥睨权贵的性格。《黎明》《清晨》《少年》 第二册2卷,写主人公坚持理想,作正直的艺术家, 而与虚伪的艺术和腐败的社会相冲突。《反抗》 《节场》 第三册3卷,写主人公的友谊和爱情。《安多纳德》 《户内》、《女朋友们》 第四册2卷,写主人公经过内心风暴,由绝望之境 而走向超脱之境。《燃烧的荆棘》《复旦》
《永别了,武器》 :“迷惘的一代”文学 的最高成就。
格特鲁德·斯泰恩:“你们都是迷惘的一 代。”
迷惘的一代:出现于一战后的20年代,其 鼎盛期在2团体。 它只是一些带有同样“迷惘”的情绪,以 同样的主题和差不多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 的一批作家的总称。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学
罗兰schoolpicture
Romain Rolland和甘地
1915年获诺贝尔奖。
罗曼·罗兰故居 1922-1928
RomainRolland in 1935
(二)对现实主义艺术的贡献
把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剖析由强调外部世界转变为注重内部 世界。 在典型性格塑造上,他不经意于细节描写,笔下的人物性 格不是在对环境的依存关系中而是在跟环境的双向碰撞中 得以展示。 他树立了正面性格结构的典范。多重性格的合成体。把握 住形象的正面性格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探索进取精神, 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把历经多种心理因素牵掣的性格最后推 进到崇高境界。 小说体裁的革新方面,他不仅第一个把多卷连续性长篇小 说的形式引入法国,而且首创了长河小说的体裁和音乐小 说的形式,还将史诗、悲剧、抒情诗、哲理小说等体裁纳 纳入同一文本,浑然融成一种新颖别致的小说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