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对局部气候的形成、港口、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的稀释与扩散等相关知识。
为此设计了本讲知识,以让学生灵活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洋流的形成原理及其规律作为着眼点,其中考点整合作为基础知识回顾或课后梳理考点均可。
本讲的设计探究点的讲解必须让学生能够理解其原理和规律,或通过具体针对性练习加以落实。
【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季节变季节变化愈往水位高的补注意: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而以某种补给为主。
探究点二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方法例1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下图是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示意图,完成⑴~⑵题。
⑴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A.雨水B.冰川C.湖泊水D.地下水⑵该流域位于A.温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探究点三水循环的过程、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注意:⑴在水循环的三种循环类型中,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A地的水循环为___________,B地的水循环为__________.⑵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⑶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意图:此题为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题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类型;⑵题让学生了解距离海洋远近直接影响水循环,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多少;⑶题让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水循环的成因。
解析:⑴A处水蒸发、降水,水没有最终注入海洋,为陆地内循环,B处于外流区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大循环;⑵降水多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⑶考查知识识记。
答案:(1)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2)乙该城市离海洋近,水循环活跃,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3)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变式训练] (2011届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胜利建成。
下图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体现南极地区水循环环节的是( )A.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B.④为蒸发,⑤为降雨C.图中水循环仅为内陆循环D.①为大气输送,②和⑤为降雨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判断,难度中等。
解析:由图可知,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地下挚面为冰川,应为降雪,故A项正确,B项错误;图中水循环为海陆问循环,故C项错误;①为水汽输送,故D项错误。
答案:A探究点四根据气压带、风带与洋流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探究点五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例3 (2011届河南省洛阳、安阳两市高三统一考试)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图中T1、T2为甲洋流流经区域等温线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若甲洋流所处纬度是30°,那么,下列洋流中,能与其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①本格拉寒流②千岛寒流③秘鲁寒流④西风漂流⑤南赤道暖流⑥东澳大利亚暖流A.甲→②→⑤→①B.④→①→⑤→甲C.③→甲→⑥→②D.⑥→④→甲→⑤⑵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在( )A.(10°W,61°N) B.(150°W,4°S)C.(157°E,28°S) D.(143°E,32°N)例4 (2011·福州模拟)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
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经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⑴~⑵题。
⑴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洲”的主要洋流可能有( ) ①北太平洋暖流 ②加利福尼亚寒流 ③阿拉斯加暖流 ④北大西洋暖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⑵使该“垃圾洲”让美国海岸面临“危险局面”的洋流是( ) A .北赤道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日本暖流D .阿拉斯加暖流命题意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是从洋流性质和流向两个方面加以思考,首先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确认某地的洋流性质和流向特征,然后考虑其对沿岸气候、生物分布、污染物扩散、海上航运等的影响。
本题就是从这个思想设置的。
解析:⑴由图文材料可知,“垃圾洲”是在北太平洋的中低纬环流的作用下形成。
⑵在加利福尼亚寒流作用下会靠近美国海岸。
答案:⑴A ⑵B[变式训练] (2011·福州质检)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图中德班比诺洛斯港气温明显偏高,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洋流因素C.地形因素D.海陆位置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了洋流的分布、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两个港口纬度是一样的,都是临海,都在南非高原,但德班受莫桑比克暖流影响,诺洛斯港受本格拉寒流影响。
答案:B【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2011·东营模拟)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2011届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阶段性检测考试)读右图,回答第4~5题。
4.甲处的水体类型可能是A.冰川 B.湖泊水 C.冻土底冰 D.沼泽水5.若在图中①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图中湖泊渐趋萎缩 B.河口滩涂增速减缓C.库区周围温差增大 D.河流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增大(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下图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7.有关水循环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B.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的唯一途径C.降雪形成的冰川将成为岩石圈的组成部分D.降水成为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改造(2010·厦门模拟)读图,回答下题。
8.若箭头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A.西风漂流B.日本暖流C.墨西哥湾暖流D.北太平洋暖流(2010·湘潭模拟)1519年9月20日至1522年9月6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航线()A.穿过马六甲海峡B.最大纬度跨度约为90°C.连接七大洲,穿过四大洋D.大多数航程在温带海域10.船队航行过程中,曾()A.顺西风漂流B.逆北赤道暖流C.顺巴西暖流D.逆本格拉寒流(2011·湖南联考)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3月B.6月C.10月D.12月12.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13.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2011·临沂调研)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有关图中①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B.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从成因看与盛行西风有关D.从成因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为主1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经②处洋流势力将()A.增强B.减弱C.不变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二、综合题16.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站,在修坝前后测得该河的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时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甲图中①②两曲线,筑坝后测到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假设乙图中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
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1·青岛检测)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课题:探究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材料准备: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探究过程:(1)结合表,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
(2)M海域所在的纬度带为________,该地一年太阳直射________次。
(3)该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________,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在图甲上画出该海域海水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示意图。
探究结论:(4)根据前面的探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________,并在图乙上,画出该洋流的流动方向。
拓展运用:(5)分析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有何影响。
18.(2011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洋流流向为,性质为。
(2)该区域位于半球,a、b两等温线温度较高的是。
(3)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4)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简要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6.解析:甲、乙、丙三个圈层通过蒸发、蒸腾作用将水汽输送到大气圈,故甲为大气圈;通过蒸腾作用和大气圈的降水作用推断乙为生物圈;通过径流、下渗判断丙为岩石圈,则丁为水圈。
答案:A7.解析:太阳辐射是水循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A错;海洋和陆地可以通过径流河、水汽输送联系在一起,B错;冰川是水的固态储存形式,c错;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参与了岩石圈的改造,D正确。
答案:D8.解析:根据图中角度数推断该洋流所在纬度区域为40°N附近,结合图中经度数判断该洋流所在经度为180°,故图示洋流在(180°,40°N)海域为北太平洋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