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现状及评价第一节河流概况一、河流分布及特性云南省简称“滇”,位于北纬21°09′~29°15′、东经97°31′~106°12′之间,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北接西藏、四川,东连贵州、广西,西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达4061km,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周边国家的重要通道。
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高原约占全省面积的94%,仅6%为星罗棋布的山间盆地。
省内地形错综复杂,大体西北高,南部低,横断山及其余脉盘踞省境西部,北段高山大河平行排列,自西向东为高黎贡山、怒江、怒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玉龙雪山,山地一般海拔4000m左右,各河强烈下切成幽深的峡谷,高差可达3000m以上,形成著名的滇西纵谷区。
向南,各河成帚状分散,山脉高度逐渐降低,演化为高原形态,一般海拔不超过2000m。
红河以东是云贵高原的主体,亦称滇东高原,地面波状起伏,河谷下切较深,高原边缘地面崎岖。
河口瑶族自治县附近的红河河谷海拔仅为76.4m,堪称云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
云南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垂直变化显著,尤其在滇西有一山四季之说。
滇东高原四季如春;滇南河谷湿热,长夏无冬;西北部与东北部的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海拔6740m的梅里雪山终年积雪。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气流影响下,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年降水量在600~2000mm。
云南省主要河流有6条,即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南盘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干流共长4700km;所属支流63条,长9500km。
有大小湖泊30余个,湖泊水面约1112 km2,集水面积有9000多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总蓄水量约290亿m3。
较大天然湖泊主要有滇池、抚仙湖、洱海等。
云南省的河流分属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澜沧江水系、红河水系、怒江水系和伊洛瓦底江水系,各水系间河流互不相通。
由于云南地处高原,山高谷深,形成河流滩多、流急、河床比降陡、水位暴涨暴落的特点。
二、主要河流概况1.金沙江金沙江为长江上游,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
青海省玉树以上为长江河源段,称通天河。
玉树至四川省宜宾称金沙江,长2316km,其中攀枝花以上887km,基本在云南省境内;攀枝花以下至水富751km为滇川两省界河;水富至宜宾30km 属川境河流。
金沙江经西藏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部德拉附近入境,沿川滇之间向南流入横断山地,于丽江石鼓突然折向北流,号称“长江第一湾”,下行35km,到达“虎跳峡”。
江水奔至水洛河口再转南流,至金江街转东,自此逐渐脱离横断山地,进入滇中高原和滇东北、川西南山地。
金沙江河谷下切强烈,水面与山顶高差达1000m~3000m左右,直至巧家盆地,河谷才豁然开朗。
金沙江在云南省境内较大支流有龙川江、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等。
较大天然湖泊有滇池、程海、泸沽湖等。
2.澜沧江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东北部,经西藏于迪庆州德钦县入云南省境,向南流经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大理州、保山市、临沧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八个州市,于勐腊县出境,进入缅甸、老挝后称湄公河。
在云南省境内干流长1170km。
上段云龙县功果桥以上水深流急,人烟稀少,云岭、怒山耸立于东西两岸,主峰海拔5000余米,水面与山顶高差达数千米。
宽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下段西双版纳州,如小橄榄坝、景洪坝、勐海坝等。
洱海是澜沧江上游的一大高原淡水湖泊,湖面面积250km2,最大水深23m,平均水深10.5m,库容30亿m3。
3.南盘江南盘江为珠江的上游,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南经陆良、宜良、华宁、弥勒、开远等县(市),至罗平县流入广西,在云南省境内长约677km。
宜良高古马以上称南盘江上游,此段河谷开阔,盆地在干流上呈串珠状,松林坝、沾曲坝、陆良坝、宜良坝分布其间;高古马以下,呈峡谷地形,山岭重叠,石灰岩分布较上游更广,沿干流无较大盆地。
较大的支流有甸溪河、泸江、清水河、黄泥河等。
较大湖泊有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大屯海、长桥海等。
4.红河红河发源于大理州巍山县的茅草哨,流经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思茅等七个州市,经河口县进入越南,最终注入太平洋的北部湾。
河流大致呈西北至东南流向,干流在我国境内长692km。
红河在云南省境内较大的支流有:普梅江、盘龙河、藤条江、李仙江等,它们均分别流入越南后,再汇入红河干流。
5.怒江怒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于怒江州贡山县青拉桶入境,流经怒江州、大理州、保山市、思茅市、德宏州五个州市,从潞西县出境,进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
云南省境内干流长约547km,流域面积3.24万km2。
怒江自西藏进入云南后,在高黎贡山和怒山的夹持下向南奔驰。
泸水县碧江以上河流比降大,多险滩,河谷不宽,谷底与山顶高差达数千米。
碧江以下,比降稍缓,河谷稍开阔,除六库、芒宽、朋岗、道街段内有狭窄的沿江谷地外,其余各段仍是高山峡谷,交通十分不便。
6.剥隘河剥隘河上游称驮娘江,发源于云南省广南县九龙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广西西林、田林两县与西洋江汇合后称剥隘河,剥隘河在广西境内流一段后,进入云南省富宁县的剥隘镇,再流入广西百色市的罗村口进入广西,剥隘河在百色与澄碧河汇合后称为右江,之后在桂平注入浔江,最后注入西江。
主要支流那马河、谷拉河分别在剥隘镇、罗村口汇入剥隘河。
第二节航道现状一、航道设施云南省内河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自成立关河试航站后,开始试用机动船舶;六十年代中期,交通部组织的“431”工程对金沙江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测、设计、滩险整治等试点工程,“七五”、“八五”期对澜沧江南得坝以下航道进行整治。
九十年代,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云南省内河航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开始积极开发澜沧江景洪以下国际内河航运,对澜沧江景洪至老挝万象段航道进行了多次实船考察,促进了中、老、缅、泰中央政府对这条通道的认识,贸易船只的往来也日益增多,近几年,澜沧江国际航运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也积极准备红河、瑞丽江等国际河流的航运开发。
云南省水系多,水资源较为丰富。
云南省河流多为干支流的上游,河弯流急,滩险众多,2004年内河航运通航里程2764km,航道的等级构成为:五级航道89.3 km,六级航道610.5km,七级航道399.1km,七级以下航道766.1km,其余909.3km为库湖区航道。
二、工程建设回顾1990年以前,限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云南省的航道治理基本是针对严重碍航滩险的局部整治和日常的维护性疏浚工程。
进入“八五”期以来,在交通部、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云南省内河航道才开始了较为系统的整治。
澜沧江南得坝-中缅243号界桩262km航段的航道整治工程,于1990年开工建设,1998年竣工,景洪以下航道达到六级航道标准,“八五”、“九五”累计完成投资3925万元。
为适应澜沧江航运发展,目前对景洪以下至中缅243界碑段航道正在按五级标准进行建设,投资9358万元。
澜沧江曼厅大沙坝航道整治工程,于1996年1月开工建设,工程投资627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
该工程的实施束窄了水流,增加了水深,改善了航道条件,提高了航行的安全度。
金沙江巨甸~虎跳峡工程,于1999年开工建设,工程投资3183万元,目前已经完成石鼓~虎跳峡41km六级航道整治工程,该项目的建设主要为开发虎跳峡旅游风景区以及滇西北旅游区服务。
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由中国政府提供500万美元的资金,中、老、缅、泰四国共同组织实施,中方承建,从2002年3月到2004年5月,三个枯水期施工,已圆满完成。
三、航道主要配套设施现状由于云南省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再加上建设资金匮乏,航道主要配套设施几乎为空白,只有少数的库区、湖区航道配备有航行标志,大部分航道为天然航道,未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督、航道维护、救助打捞等配套设施。
第三节港口现状受航道条件和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云南省内河港口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规模较小。
2004年,云南省主要有澜沧江的景洪港、思茅港、金沙江的水富港、绥江港和昆明港、大理港等,共有生产性泊位110个。
另外,还有很多规模较小的装卸点。
港口综合通过能力258万吨、589万人次、62万辆。
水富港于1992年建成3个500吨级货运泊位,其他港口码头设施简单,装卸工艺原始,基本都是人工装卸。
“八五”以来,港口建设力度有所加强,先后建成了景洪港、思茅港、大理港下关码头工程、澜沧江关累码头工程等,港口落后的面貌有初步改观。
第四节运输船舶及营运组织现状一、船舶现状2004年全省船舶保有量为1192艘,6.36万载重吨,2.3万客位,9.4万kW。
主要运输方式有机动货驳船、客货运输船、旅游船和旅游快船,在金沙江的下游还有少量的绑拖船队。
全省运输船舶90%以上为机动船,其它为绑拖船队。
为适应山区河流弯曲、狭窄、比降大、流速急、流态紊乱的特点,船型多为尖瘦型,单位船舶功率比平原高一倍以上,大多数都是双机双桨,船舶操纵性能较好。
营运组织方,式以单船机动客船和机动货船为主,唯有金沙江下游运输船舶以船队运输方式为主,其它为辅。
近年来云南省内河船舶的发展特点是:1.货运船舶平均吨位逐年上升随着航道条件的逐步改善和运输的规模化发展要求,各类货运船舶吨位都有所增长,机动货船平均载重吨由1996年52.2 t增加到2004年的113.3 t。
2.机动船发展较快由于货主对运输的快速、灵活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云南省航道属山区河流,弯曲、狭窄、比降大、流速急、流态紊乱,不适合拖船队航行,且个体运输企业增加,更多地使用机动船,使得机动船发展较快。
3. 客运发展迅速,呈旅游化、舒适化发展态势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影响,云南省内河客运发展比较快,客船由1996年的256艘增加到2004年的858艘,客位从5342客位增加到2004年的2.3万客位。
主要是湖区旅游客船发展快,并向舒适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4.货运船舶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输船舶中,小船过多,30吨级以下船舶约占总艘数的70%左右。
干散货船运力不足,缺少专业化、大型化运输船舶。
二、主要航道船舶运输现状1.澜沧江澜沧江—湄公河历来就是中国与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之一。
2001年6月起,澜沧江—湄公河中国、老挝、缅甸和泰国等四国商船正式通航。
澜沧江下游的南得坝至中缅边界243号碑长262km的河段,已达到六级航道标准,常年可通航100吨级的机动船舶,国际营运船舶以250吨级船型为主。
景洪以下境内五级航道工程正在施工中,2006年可完工,到时可常年通航300吨级船舶。
2.金沙江金沙江是云南、四川通往长江及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目前,以500吨级机动船为主,还保留少量350kW拖轮梆拖2×500t船队和3×350t船队运输,上水一字型、下水品字型,具有机动灵活、结解方便、适应性强、管理简便的干支直达船队,创造了我国内河最长的运距(云南水富—安徽蚌埠)299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