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锈涂装作业指导书(全面详细)

除锈涂装作业指导书(全面详细)

除锈涂装作业工艺指导书目次1.内容与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涂装作业原则要求---------------------------------------4.喷丸除锈作业---------------------------------------------5.涂装前表面清洁作业-----------------------------------6.环境条件--------------------------------------------------7.涂装程序-------------------------------------------------8.涂装作业-------------------------------------------------9.修补涂装作业-------------------------------------------10.报验项目-------------------------------------------------1.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舶建造中涂装前表面处理、涂装及涂层修补、报检项目等作业内容的工艺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船舶产品(除特殊要求船舶外)、海上设施及其它钢结构的除锈涂装作业。

2.引用标准GB8923-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CB*3230-85 船体二次除锈评定等级CB/T3513-93 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CB/T231-98 船舶涂装技术要求CB/T3718-95 船舶涂装膜厚检测要求CB*3381-91 船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3.涂装作业原则要求3.1建造方针书中应对涂装技术、工序、建造方法、涂装作业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

3.2 在保证新产品涂装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减少重复施工、降低劳动强度、充分实施现代化的壳舾涂一体化的作业。

3.3 体现高空作业平地做、场外作业场内做、封闭作业敞开做、水上作业陆地做、仰立作业俯向做的指导思想。

3.4 按阶段,按区域逐步完善的作业方式。

3.5 涂装工艺阶段分为钢材预处理、分段涂装、船台涂装、码头涂装、坞内涂装及舾装件涂装。

3.6 分段涂装和舾装件涂装应尽量避免露天作业。

3.7 船台涂装、码头涂装和坞内涂装严格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3.8 涂装作业的表面清理、漆膜检验及报验项目按CB/T3513-93(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中 3.2船舶除锈涂装验收项目(见表 3.8.1)和 5.2表面清理质量要(见表3.8.1)注:OB-表示船厂检验部门和船东代表共同验收的项目B-表示船厂检验部门验收的项目①抽样检查②海水阀箱在关闭前由船东代表检验③机舱指机舱船体结构部位,包括泵房、舵机舱、冷冻机舱等④锚链舱在放锚链前由船东代表检验⑤干膜厚度指防锈底漆膜厚交验;船底防污漆以湿膜厚度交验;压载水舱、淡水舱等舱的底面漆,如性质相同,则仅需交验总干膜厚度,但过程仍需质检员及油漆商报验。

3.9 各部位的涂料品种,配套和阶段涂装应按具体产品的技术规格书、油漆明细表、舾装件涂装明细表等有关要求执行。

3.10 涂料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均应符合涂料厂商“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3.11 涂装作业程序应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和进度要求与其他工种相互协调,相互渗透,避免工序的冲突。

3.12 涂装作业必须严格遵守CB*3381-91(船舶涂装安全规程)的规定,保证安全生产,绝不违章作业。

4.除锈作业4.1喷丸除锈首先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核实4.1.1查看当时的温度、湿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相对湿度80%以下)。

4.1.2清除被打砂件内的杂物、垃圾、积水和油污等。

4.1.3排去管道及容器内的积水和油污。

4.1.4开启全室通风机,使室内处于通风状态。

4.1.5接好低压手提照明灯具,使工作时光线充足。

4.1.5一切就绪后,关闭喷砂间的大门。

4.2喷丸除锈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在工作中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4.2.1开启喷砂缸,检查喷砂缸连接的各条管路是否畅通、接口是否牢固。

4.2.2检查喷砂嘴口径是否是φ10~12㎜,否则必须更换。

4.2.3检查各条胶管有无裂缝,做到万无一失。

4.2.4检查显示仪表是否正常,压缩空气为6㎏/㎝2-7㎏/㎝2。

4.2.5检查通风机运行是否正常。

4.3喷丸除锈对材料进行核实4.3.1确定磨料是否合格,磨料粒度0.8~2㎜,且尽量均匀。

4.3.2根据有关工艺文件和上道工序证明打砂构件合格方可施工。

4.4喷丸除锈作业的程序与方法4.4.1根据分段的形状,妥善整理搭好的脚手架。

4.4.2接好喷砂胶管及喷嘴,并将喷枪拉到作业位置。

4.4.3待作业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进入作业场,准备就绪后,发出信号,开启喷砂缸,看缸人员须密切注意喷砂情况,不得睡岗、擅自离岗。

4.4.4开缸时,先开启进气阀,再开启压气阀,最后打开出砂阀,使出砂量与进气量达到较佳的混合比。

4.4.5喷砂操作应按顺序逐步分块进行,以避免漏喷。

一般应遵循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的施工原则,即先喷底面,后喷正面及顶面,对型钢及构件,先喷内面,后喷外面,分段内先喷施工难度较大的部位(如流水孔、地脚周围、顶部背后狭小部位),后喷平整与容易施工的部位。

4.4.6喷砂时应集中精力站立稳妥,并注意使喷枪枪嘴与工件表面形成70~80度的夹角,喷嘴离工件的距离为250~400㎜之间,喷枪严禁对着人。

4.4.7喷砂结束(或堵枪后)后,先关闭出砂阀,后关闭压气阀,稍待片刻(让胶管内剩砂排尽),再关闭进气阀(若需吹砂,则在吹砂结束后再关进气阀),最后,再打开排气阀,排除喷丸缸内的剩气,听到砰的一声后,方可上砂或检修管路。

4.5喷丸除锈结束要求4.5.1关闭全室通风机。

4.5.2拆除喷砂胶管与低压手提照明灯。

4.5.3如果工件为立体分段,在施工结束后,需排除4.4.1积存在分段的磨料;4.5.4开启喷砂间大门,做下道工序——涂装工作的准备。

4.6喷丸除锈施工参数与质量考核4.6.1喷砂除锈主要参数。

(1)磨料粒度0.8~2㎜;(2)压缩空气压强6㎏/㎝2-7㎏/㎝2;(3)喷射角度750~850;(4)喷嘴口径φ10~12㎜;(5)喷射距离200~400㎜;(6)表面粗糙度 40~75μm;(7)喷砂除锈湿度 <80%。

砂嘴口径是否是φ10~12㎜,否则必须更换。

4.7 二次除锈4.7.1 二次除锈主要在分段进行,而小型船只在全船密试完后进行,还包括分段船台涂装后因火工影响或机械损伤的部位进行的二次除锈。

4.7.2二次除锈应尽量在好天气时或室内进行,其清洁度达到CB*3230-85中P1~P2。

其施工工艺和范围见表4.4.2。

表4.4.24.7.3二次除锈主要采用喷丸(砂)或动力工具打磨方式进行,部分难以施工的部4.4.3.2和4.4.3.3的规定执行。

位可采用手工工具除锈,其作业要求分别按表4.4.3.1、4.7.4二次除锈被施工部分船体结构完整,电焊、火式校正、焊缝清理工作以及不影响涂装方便性的预舾装按工艺规定完工。

4.7.5有涂装要求的钢质舾装件按工艺要求需进行二次除锈。

4.7.6分段、组装件、舾装件在二次除锈及涂装前,应先清除因焊接、切割造成的焊渣、飞溅、毛边,装配码脚根要铲平,修磨光顺并清除油污。

4.7.7 进行二次除锈时,被施工物件的搁置,既考虑制作工艺的要求,又考虑除锈涂装作业方便性的需要。

4.7.8 充分利用分段、组装件、舾装件的脚手架,在其翻身前后的时机进行除锈、涂装的作业。

4.7.9 各部位二次除锈的要求按CB/T3513-93(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中5.1条规定执行,参见表4.4.9。

分段合拢接缝边缘约100mm,不作评定部位。

a. 当采用喷丸或喷砂方式进行二次除锈时,其除锈质量应分别达到表4.4.9中B方式各等级的要求;b. 当采用动力工具进行二次除锈时,其除锈质量应分别达到表4.4.9中T方式各等级的要求。

注:1)常规涂料包括油性涂料、油改性合成树脂涂料、沥青涂;对滑油舱常规涂料是指石油树脂、蓖麻油等临时性保护涂料;饮水舱采用漆酚树脂时,除锈质量要求参照环氧树脂涂料2)表中CB*代表CB*3230,GB代表GB8923。

CB*3230中P2级的质量要求约处于GB8923K中St2级与St3级之间。

5.涂装前表面清洁作业5.1 涂装前表面清洁要求按GB/T3513-93(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中5.2条执行。

见表3.7.2。

6.环境条件6.1涂装施工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防尘、防毒、防爆、照明、牢固脚手架等安全装置。

警戒区域禁止明火作业、吸烟、拉临时电源、金属撞击等。

6.2当在密闭或通风不畅的处所进行挥发性涂料涂装作业时,应设置强制通风装置,进行强制通风,直到挥发性气体的的浓度低于规定值。

6.3涂装作业应尽可能在好天气条件下进行,气候潮湿或气温较低的季节应在室内进行。

雨天、雪天、雾天、和大风天气不应进行露天涂装。

6.4应避免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涂装作业:(1)施工现场的相对湿度超过85%时;(2)钢板表面温度低于露点以上30C时;(3)因尘埃等原因可能造成涂层质量问题时。

6.5不同种类涂料涂装作业的环境温度要求与相应措施应符合表6.5的规定。

涂料的作业环境温度要求和相应措施表6.57.涂装程序7.1分段涂装应在结构完整性交验和预舾装工作完成后进行。

涂装前对暂不涂装的区域可粘贴胶带或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

7.2分段涂装结束后,应在涂层充分干燥之后才能启运。

对分段中非完全敞开的舱室,应测定溶剂气体的浓度,在确认达到规定的合格范围后,才能启运。

7.3底部分段必须在外板的涂层充分干燥之后才能上船台。

上船台时,墩木处宜采用耐溶剂性能好的软性材料衬垫。

7.4当船舶采用外加电流保护方法时,在辅助阳极区需涂敷阳极屏。

涂装时,应先涂装阳极屏,再进行外涂层涂装。

7.5分段间的大接缝及分段涂装阶段未作涂装的水密焊缝,应在密性试验结束后进行修补涂装。

7.6如果船舶下水后不再进坞,则水线以下的部位(包括水线水尺)应在船舶下水前涂装完整。

如船底与船台墩木或支柱接触的部位不能先期完成涂装,则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船舶下水前这些部位涂层的完整。

7.7下水后处于水下部位的液舱内部的涂层,应在下水前结束修补涂装。

否则应采取通风、除湿措施,在钢板温度高于露点30C的条件下作修补涂装。

7.8新造船舶交船前进坞外板涂装时,应先用高压水冲洗,除去污泥、杂物。

若有油腻玷污,则应用溶剂或化学清洗剂洗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