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主动监测的优势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主动监测的优势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在研究疾病或 事件的人群现象时用各种统计指标对人群中疾病或事 件在人群间、空间与时间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加以描 述。了解哪个亚人群最容易受影响,提出病因假设, 才能针对特定人群开展教育,实施干预项目 才能针对特定人群开展教育 实施干预项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常规资料分析、个案调查、爆发 调查、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及监测研究。
监测的概念与发展
监测扩大到包括慢性非传染病监测,几个健康事件都பைடு நூலகம்被纳入监测范围,如:儿童的铅中毒、白血病、先天 性畸形、流产、伤害和行为危险因素等。 1963年,Alexander Langmuir 限定监测术语用于资 料收集、分析和发布。196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总干事在传染病司内设置流行病学监测处,WHO定义 疟疾的监测不仅包括发现病例,而且进行血涂片、药 物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 是在短时期内对特定人群中有关因 素和疾病或事件的关系进行调查,亦称现况研究或横断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现况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疾病筛 查。主要用于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或某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特 征,发现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或事件,确定高危人 群,提供病因假说,进行疾病或事件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群 提供病因假说 进行疾病或事件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对卫生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生态学研究(ecologic study):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或特 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提出病因学假设和评价人群干 预措施效果。
11
12
2
主动监测
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主动监测是用积极有效 的方法去发现不良事件,可在治疗后通过主动随访发 现不良事件,也可直接询问病人或直接筛查病案记录 发现不良事件,前瞻性的监测效果最好。 最广泛应用的主动监测方法是队列事件监测( cohort event monitoring,CEM)。 队列事件监测通常称为 处方事件监测,是与药品不良事件有关的前瞻性、观察 性的队列研究,在英国称为处方事件监测(PEM),在 新西兰称为药物集中监测(Intensive Medicines Monitoring Programme,IMMP)。
被动监测
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被动监测最常见的形式是自愿报 告、自发呈报,有些国家是强制报告。 被动监测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监测面广,费用很低,而且不受 时间限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初步确定疾病或事 件与所发生问题的因果关系,但是具体做法不尽一致。 这类监测最大缺点是资料偏差和漏报,即不能包括未到医疗机 构就诊的病人,即使到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也因医师的随意 性而未报告,报告的疾病也会因误诊发生偏差。它可能无法提 供足够的信息以制订最为明智的公共卫生决策。在此情况下, 就需要更多的主动的,有针对性的监测。
监测的分类
传染病监测:WHO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脊 髓灰质炎、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5种。 非传染病监测: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职业病、 糖尿病、伤害、出生缺陷等。
与健康相关问题的监测
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监测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 大,涉及相关的健康问题 包括围产期监测、流产监测、伤害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 测、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环境和职业危害监测、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突发攻关卫生事件监测和生育监测等。
5
6
1
监测的概念与发展
1963年,Alexander Langmuir 限定监测术语用于资 料收集、分析和发布。196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总干事在传染病司内设置流行病学监测处,WHO定义 疟疾的监测不仅包括发现病例,而且进行血涂片、药 物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 1968年第21届世界卫生大会讨论反应了更广泛的流行 病学监测的概念,流行病学监测包括:“….随访的 任务就是观察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明确监测的概 念不仅仅是传染病问题,而是整个公共卫生问题,故 称为公共卫生监测。
7
8
监测的概念与发展
疾病监测 1968年第21届世界卫生大会讨论反应了更广泛的流行 病学监测的概念,流行病学监测包括:“….随访的 任务就是观察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明确监测的概 念不仅仅是传染病问题,而是整个公共卫生问题,故 称为公共卫生监测。 称为 监 自从那次大会以后,由原来的主要针对传染病的监测 扩大到包括慢性非传染病监测,几个健康事件都被纳 入监测范围,如:儿童的铅中毒、白血病、先天性畸 形、流产、伤害和行为危险因素等。
15
16
描述性研究
常规资料分析(routine data analysis):通过收集某一地区或某 一期间的特定人群已有的常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常规资料如疾 病报告、死亡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个案调查、出生登记及 各种人口资料,常用于评价人群的健康水平,进行相关的危险因 素分析和死因分析。 个案调查(case study): 也称案例调查、个例调查或病例调查。 个案调查是对发生疾病或事件的病人、家庭及其环境进行深入细 致的调查分析,追查可能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爆发调查(outbreak investigation): 经典的爆发调查可用于评估药 物不良事件的聚集性。
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为有或没有某特定事件或疾病的人群,比较病例组 和对照组暴露比例的差别以判断暴露与药品不良事件的关系。 研究方法:按照设计不同,可以分为群组和配对两类病例对照 研究方法。 优势: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易实施,且相对省钱、省力、 省时,尤其适用于罕见不良反应的研究。 不足:研究对象的选择偏移、分组偏倚和回顾性偏移都会影响 研究结果的正确性,从而影响暴露与事件或健康问题关系的判 断;可用计算发生比例和OR,不能计算发生率;暴露与事件时 间顺序不易确定;一般用于筛选可疑病因,建立假设,不能作 因果关系的结论。
3
4
监测的概念应用到计划免疫、学校卫生、吸烟和药物 滥用项目上,同时这些相关概念运用到预防医学的教 学中。 Willian Farr被认为是现代监测概念的奠基人之一, 他作为1839-1879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登记处统计 处的负责人,Farr致力于收集生命统计资料,集中和 评价这些数据,并将这些结果报告给卫生部门和公众。 评价这些数据 并将这些结果报告给 生部门和公众 1950年美国疾病监测活动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1978年国会授权公共卫生部(PHS)从检疫中收集发 病资料,以此来控制瘟疫性疾病,如霍乱、天花、鼠 疫、黄热病。
不足 不能检验病因假设,没有正式的对照组,没有有效的 方法来评价某事件的流行是否比预期的大或小 不能进行潜在暴露或危险因素与事件间的相关关系评 价 不适合对变化的状态进行研究 不能进行短期效应的研究
在美国,人口动态登记的依据是州以及联邦法令的要求,在居 民中对活产,结婚,离婚,以及死亡(通常包括胎儿死亡)进 行登记注册。各州在这些表格的格式与内容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可以要求加上一些额外的信息,如胎儿死亡,包括自然流产与 人工流产。 研究过程中无人口迁出、迁入的人群称静态人群(fixed population)。如果 个地区人口有少量出生、死亡、迁出和迁 population)。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有少量出生、死亡、迁出和迁 入时,仍可视为静态人群。计算率时可采用观察期的平均人口 数做分母。如果研究过程中人口频繁地迁出、迁入,则为动态 人群(dynamic population)。 涉及动态人群的计算需要采用人时(人年或人月)计算法。 出生与死亡信息可用于人口预测,预报疾病趋势,规划卫生服 务需求,以及对健康干预进行评价。
1955年弗朗西斯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场实验之后, 更加广泛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理念的重要性在美国 得到体现。
在公布实验结果和实行全国性疫苗计划之后的两周内,有 六例麻痹症患者通过法定上报系统上报给州和当地的卫生 部门,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得出 这些病例都是使用了同一厂家疫苗。 联邦政府、州、地方政府采取集中监测和相应的流行病学 调查,发现141例与疫苗有关的麻痹症,这种全国范围的共 同来源的流行是由于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污染了疫苗。卫 生官员要求要求厂家收回大量的疫苗,指令CDC建立全国性 的疫苗计划。
21
22
实例:心血管疾病监测和出生缺陷监测
由WHO资助的多国心血管疾病趋势及其决定因素监测 (MONICA)。MONICA方案于1984-1993年在27个国家、39个 中心和113个报告单位开展心血管发生、死亡及其影响因素(包 括危险因素、卫生服务和社会经济等)的监测。 由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86年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945所 医院124万围产儿出生情况的全面调查,获得围产儿出生缺陷发 生种类、顺位、发生率及其地域、人群、时间分布,为我国政 府制订妇幼卫生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主动监测
队列事件监测是一种适用的高效的、能广泛采集良好 数据的方法。其他主动监测的方法包括登记记录的应 用,记录联接和医学实验筛查等,还有疾病或事件的 漏报调查等努力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均属此类监 测。 测 对疾病(事件)发病率,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的结果 往往会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差别。通常实际发病率比报 告发病率高许多倍,只有通过漏报调查这种主动监测 方式,才有可能查清这疾病/事件实际发生的情况。
第一届药品上市后研究关键 问题与研究方法讲习班
提纲
监测的概念与发展 监测的分类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主动监测的优势
李
瑛
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常用的主动监测研究方法 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的优势比较
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
监测的概念与发展
监测的概念与发展
最早的监测的理念来源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认 为监测是观察、记录、收集分析事件,并考虑其发生 过程的合理性。 第1次有关监测的公共卫生活动发生在威尼斯的淋巴 腺鼠疫流行的过程中,当时公共卫生机构把船停靠在 腺鼠疫流行的 程中 当时 共 生机构把船停靠在 威尼斯共和国的港口阻止有瘟疫症状的病人下船。 最初的监测活动是对疾病的发生和死亡进行观察, 故称疾病监测,如对患严重传染病者(如天花) 实行监测,为了发现早期症状以便迅速采取隔离 措施。 措施 1850年Shattuck的报告具有历史性意义,他推荐 每10年1次的人口普查,疾病和死亡原因术语的 标准化,收集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状况 和地区方面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