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分)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
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
《宋史》记载:“蛮无他求,唯欲盐尔。
”食盐作为溪峒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曾一度成为溪峒与政府之间价值认同的媒介,一方面,缘于溪峒民族对食盐的需求程度高涨;另一方面,宋朝政府抓住食盐的货币职能谋求区域社会的稳定。
宋真宗中后期,对能够在率领溪峒蛮人归投的土酋,“署其首领之名,月给食盐”,这种维系人心的措施与授其土官等羁縻政策相辅相成。
宋孝宗下诏:“平溪峒互市盐米价,体听民便,毋相抑配。
”从北宋前期“以盐易米”到南宋中后期的“以盐转易多物”,食盐交换成为宋朝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手段。
这种与宋代茶盐专卖制度背道而驰的食盐交换手段,不仅实现了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
——摘编自董春林《以盐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管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影响。
(9分)3.(2018 河北沧州质测)[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自乾隆后期开始,吏治日益腐败,清统治力大大下降。
中华法系两千年来一直坚持“诸法合一,刑民不分”,司法与行政机关没有分立,且一切立法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里。
近代以来,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1902年至1911年间,在厉行“新政”的招牌下,清政府从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沈家本、伍廷芳等修律大臣所主持的法律改革,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
首先是把原来的刑部改为法部,成为专门的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大理寺更名为大理院,正式成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作为最高监督机关的都察院,其职能在改革中也进行了重大调整。
法律中开始有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区分。
改革者大力推行西方近代的法制思想,而保守势力则全力维护中国的传统礼教,这样的交锋在中国法制史上被称为“礼法之争”。
——摘编自《浅谈清末司法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意义。
(7分)4.(2018广东东莞期末)[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受军阀割据的影响,没有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中国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继海关以后,1913年又丧失了盐税管理权。
地方军阀截流税源,并日益形成财政独立,使中央财政收入短绌,收支陷于混乱。
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税源,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
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并拟定将来准备新设的税种。
1914年6月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
1923年12月重新提出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并以关税、盐税、印花税及其他消费税等全国税率应统一的税种为国家税,田赋、契税及其他各税为地方税。
另外,北洋政府还新开征了印花税、营业税(烟酒牌照税) 和登录税(契税)。
就税收制度而言,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 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体系;税收来源逐步由以农业税为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征收税种逐渐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从而为我国近代税制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选自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影响。
(9分)5.(2018 四川资阳诊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该制度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1925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明显的金融投机。
1931年,美国经济从衰退滑向大萧条。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
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
二,1931年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以缓解金融危机。
三,次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该公司有权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
该公司也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
四,同年7月,国会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
五,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
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
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
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
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诱导选民认为他将恪守金本位制,赢得大选。
1932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
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
——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金融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金融改革。
(7分)答案精解精析1.答案(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解析本题以《隋书》的记载为切入点,全面考查考生解读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1)依据“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出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了刑罚;依据“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出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依据“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出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结合《开皇律》与前代法律和后世法制建设的关系、《开皇律》与隋朝发展强盛之间的关系和对法律文明程度的影响,多角度分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2.答案(1)特点:以经济手段改善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下交互、互惠互利;注重维系人心。
(一点2分,共6分)(2)影响:有利于民族交融(或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治理;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点3分,共9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传统的羁縻政策注重政治笼络。
从材料信息看,宋代政策对西南民族地区更注重经济联系,通过经济手段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与少数民族互利互惠,注重维系人心。
据此回答“特点”。
(2)可以从对经济发展、多民族统一和巩固等方面的影响回答。
3.答案(1)皇权专制,吏治腐败,清统治力下降;中国司法体制落后,司法和行政不分;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2)体现了司法独立的原则,有利于改变礼法不分的现状和近代司法观念的形成;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为以后的司法改革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得出皇权专制,吏治腐败,清统治力下降;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民族危机严重。
(2)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司法改革体现了司法独立的原则,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为以后的司法改革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4.答案(1)特点:法制化;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具有反复性;带有近代化色彩。
(2)积极:有利于厘清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秩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近代税制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解析(1)根据材料“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得出法制化,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得出具有反复性;根据材料“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得出带有近代化色彩。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进行作答。
5.答案(1)特点:①措施全面,开启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序幕;②力度小且不够灵活;③受政治环境(大选)影响,推行乏力;④没有抓住金融问题的关键和民心的向背;⑤收效甚微,最终失败。
(2)评价:①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一定基础;②是现代西方金融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具有世界意义;③未能完全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未能抓住美国金融问题的症结所在,又受政治局势和改革者自身的素质的影响,导致改革失败。
解析(1)根据材料“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可知,开始国家干预经济;根据材料“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可知,受大选影响,实施力度有限;根据材料“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
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可知,不能准确把握民众心理和金融改革的核心;根据材料“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
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可知,改革成效甚微,走向失败。
(2)根据材料“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佛金融改革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