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笛子演奏的音色
2、
黯然失色。笛子是靠气息振动发出声音的,它是笛子的声源,因 此,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对笛子的音色起着关键的作用。正确的 呼吸方法,是称之为“胸腹式呼吸”的方法,这足笛子演奏者必 须掌握的唯一正确的科学呼吸方法,只有正确地掌握了“胸腹式 呼吸”,才有可能在笛子演奏上取得长足的发展。 气息是笛子声音产生的原动力,可以说气息的控制是吹管乐 最蕈要的基本功之一。有人对气息的控制有这样的比喻: “气息 的流量好象放风筝,总有一条线拉着,风筝在上方无论飞得多高 总由卜.方操纵着”。这个比喻,对笛子气息的控制运用无疑是个 很好的启示。 有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合理的气息控制,“口型”的配合对 笛子的音色产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口型的控制包括“风门”的 大小,“口劲”的大小。有的初学者由于“LJ型”的运用不当, 如在控制音量或吹高音时,“口劲”用力过大,结果造成声音 “尖”、“挤”,还有的吹高音时“风门”过紧,吹低音时“风 门”过于放大,“口劲”过于放松,结果导致音色发“虚”, “紧”。另外,双唇内侧的松紧程度对音色也有直接的影响,双唇 过于挤压,所奏出的音色必然是“僵硬呆滞”,音色则散而无力。 自古以来就有“笛子贵其亮”的说法,笛子的由于笛膜参 与了整个笛子的振动发声,使它具有鲜明的独特音色。也正是由 于乐器本身的音质特点,使有的演奏员忽视了对“明亮”音色的 追求,吹出的声爵发“飘”甚至在合奏中很难融合到整体的音响 效果中去,其原因就是“口劲”的运用不当。因此,适当的使用 “口劲”是笛n虹生“亮而不飘”音色的关键。关于口型问题, 应以自然、松弛为前提,细心的体会,认真的练习并根据自身的 条件,保持面部的松弛。笛子是演奏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 术,一个从面部就能感到演奏吃力的人,不但看上去很不舒服, 也不可能演奏出理想的音色。 松弛圆润的音色给人以舒展、自如、悠远的感觉,也是很 多笛子演奏者追求完美音色的最高境界。笛子演奏者要达到音色 上松弛和圆润,首先要具备非常自如的气息控制能力。这种自如 的控制能力并非强调身体的某一部位,而是关系到呼吸肌肉群, 包括腰肌、背肌、横隔肌的协调才能奏出流畅、圆润的音色,否 则,音色则是“僵滞”或“松散”。要做到气息运用的自如,演 奏中的呼气要尽量留有余气,这一点对笛子的演奏意义重大。 “不留气,谓之直吹,吹笛者大忌也。”(赵松庭) 有了运用自如的气息,口型要随之配合,双唇“挤压”就吹 不出松弛的音色,过分的放松“口劲”造成“风门”过大,会使 音色松散无力,所以,“口劲”的大小要恰到好处,非常自然的 随着气息的流量而变化,气流急,增加“口劲”;气流缓,“口 劲”相对放松,在这方面老一辈演奏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 得笛子演奏者很好的体会和掌握。 音色并非音准,每个人都有自己鉴赏标准,但无论是哪种音 色的使用,都应当和音乐息息相关。笛子音色的提高关系到一个 演奏员的音乐感知能力、联想能力、联想能力等。因此提高演奏 员的各方面素质对音色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说到底,音色是用来美化声音,表现音乐的,要达到音乐 的完美,演奏者首先要分析作品,把握作品风格。与此同时,在 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作品的完整性,尤其是作品的语言表达,处理 好音与音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对音乐语言的感悟,产生各种联 想,使演奏声音更符合乐曲的需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使笛 声更具吸引力。 作者简介 刘铁男,1961.3.27生于辽宁沈阳。1983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民 乐系。现任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大连
浅谈笛子演奏的音色
刘铁男
(大连歌舞团辽宁大连116600)
笛子概述: 中困的竹笛在中国长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已形成固有的特 征,它与中国笛文化的鲜明特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我国,笛f是普及率最高的民族器乐之一,一直以来深受我国 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它特有的爵色被国外赞誉为”具有如此 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本人在这些年的专业实践中 对笛f的演奏与笛子音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这 篇文章就将围绕笛子的音色进行一些理论方面的探讨,以便与学 习者同提岛进步。 1、笛膜对笛子音色的影响 竹笛演奏者正确的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是掌握竹 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的关键。设置膜孔是中国笛显著的特 点。膜孔_卜贴笛膜,笛膜随笛管内气柱的振动而振动,笛膜的震 动气柱振动的谐波成分而导致笛子音色的变化而成嘹亮、清脆的 效果。笛膜町用竹内膜、蒜膜、芦苇内膜等。现在流行于巾.血的 笛膜是芦苇内膜,它有透明、柔软并富于弹性的物理性能和声音 特质。笛膜本身的好坏及笛膜粘贴得恰当与否,对音色起着重大 的影响。现在专业演奏者的笛膜都是用芦苇里的一层薄膜制成 的。一般来说,笛膜愈透明愈有光泽愈好(也就是通常说的越嫩 越好)。嫩的笛膜容易粘贴得条纹均匀,声音振动平衡,没有沙 音。而老的笛膜通常不能使笛膜产生良好的振动,从而影响音 色。笛膜粘贴得松紧与否与旨色自.直接的关联。笛膜贴得过紧, 不仅吹奏起来费劲,费气,而且音色闷而木;贴得过松而又不容 易控制,且容易使子色发“劈”。我们主张松紧适宜为佳,具体 标准以松到能轻松地吹出高音为准,这样容易获得笛子低音松 弛、浑厚,声爵清晰、明亮,有水份的效果。 听觉对笛子音色的影响 同样的一根笛子,为何吹奏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音色?我觉 得关键在于演奏者本身。它除了演奏技术方面的因素外,演奏者 的听觉能力及对音色的鉴赏能力对笛子音色的产生有着霞要的影 响。作为一名学习乐器的爱好者,耳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
校区竹笛教师,兼合奏课指挥。
习当中我们第一一就要注意训练自己对音色的敏锐度。要学会辨 别、掌握好的音色,要做到如卜.两点: (1)音质听觉 如何把学笛者的音质训练得完美?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的耳 朵。让听觉去分辨不『一J的音质,仔细的体会爵响中蕴含的成分。 若想自己的音色更具有诱惑力,只自.大量听取演奏家们演奏,极 其敏锐的辨别各种色彩,抽出感兴趣的素材,重新组合幻想音 质。音质的美到了最高境界,已经不再是对气息自如的控制,口 型的正确,唇及气流角度的准确,而且展示了心灵深层,达到了 不可自我状态。 (2)音乐感觉 其次是训练感觉。训练感觉是指单一的技巧感觉。在训练 过程中找到了相似或相近的对应物。例如:吹吐音,想到珠落玉 盘,清脆f净的感觉。手指做“打音”要想到篮球落地时,迅速 跳起的弹性。而练泛音的特点是飘逸,幽暗,朦朦胧胧有点遥远 超脱的音韵等。 3、气息、风门等对音色的影响 笛子吹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若达到技艺的高超及音色的 完美则需要有个艰苦训练的过程。树立正确的音色概念是获得美 好音色的先决条件,好的爵色离不开饱满、浑厚、明亮、圆润以 及不紧、不散、不噪等特点。正确的音色概念形成的方法之一就 是多听一些优秀演奏家的演奏,并结合自已的演奏去比较,去分 析,久而久之就会提高你对旨色的鉴别能力。 有了正确的音色概念,如何才能演奏出理想的笛子音色, 这与笛f演奏员的气息、“口劲”等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气息、 “口劲”的运用是竹笛演奏的基础,如被忽视,都将使你的笛声
万 方数据
浅谈笛子演奏的音色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刘铁男 大连歌舞团,辽宁,大连,116600 大众文艺 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2009(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zwy20091001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