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古筝音准音色的控制(1)

浅谈古筝音准音色的控制(1)

浅谈古筝音准音色的控制摘要:筝拥有着极其柔美优雅的音色和独具特色的演奏技巧,印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讲究声音的美感,然而好的音色与音准是促成音乐美感的重要因素。

因此控制好古筝的音色与音准对古筝演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对古筝音色的影响因素以及音色的准确把握分析,是为了获得培养正确的古筝音色和音准的控制方法。

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一方面能使我在古筝演奏中对古筝音色与音准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对我的理论研究水平也是一次好的锻炼。

关键词:音色音准影响因素音色控制流派风格AbstractZheng has an extremely gentle and graceful timbre and unique playing tech nique,Printed on the brand of national culture. Music is the art of sound, B oth vocal or Ledu about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voice, However, the timbre and intonation well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ng factor of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music. Therefore, the timbre and pitch control is very important for gu zheng guzheng performer. By accurately grasp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timbre and sound of zither,In order to gain control method for cultivating the right Zheng timbre and intonation. Choose this topic research, On one hand I can improve in guzheng performance of Guzheng timbre and intona tion control ability, Study on the level of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I also isa good exercise.Keyword:timbre intonation Stereo factor timbre control Genre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有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演奏者在对乐曲诠释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音色或音准以及演奏技巧的要求都是为了创造出即符合乐曲本身的音乐内涵情感要素和二度创作相结合的优美动人旋律。

音色与音准的准确控制是取得动听的音响效果的必要因素。

那么演奏者又将怎样才能控制好古筝演奏中的音准与音色?首先我们将对古筝的音准音色进行剖析研究。

再结合《闹元宵》《高山流水》等乐曲的音色音准特点的解析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控制古筝演奏中的音准音色。

一.古筝音色的控制古筝音色柔美细腻,独具韵味,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基于古筝独特的音色特点它更多的能用柔美的音乐表现出古代女子委婉含蓄的形象特征。

又因中国人讲究“和”,柔美的音乐使人觉得和谐,因此从古至今,古筝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是一件极富中国风的乐器。

准确的音色能惟妙惟肖的传递演奏者以及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内涵,不同的音乐作品它有着不同的风格,意境,这就要求演奏者掌握各种不同的音色控制技巧,从而获得乐曲中所需要的音色标准。

影响古筝的演奏音色主要有两个因素,一客观因素,二,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对古筝的选择以及指甲的制作材料,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古筝及指甲的选择是获得完美古筝音色必要条件,古筝通常都是手工制作而成,其形体结构是由面板,地板,框板以及琴弦构成,音乐通过指尖拨动琴弦,振动在古筝体内由琴弦通过琴码,面板后由共鸣箱传出。

由此可见,指尖拨动琴弦产生的振动传递的媒介无一可忽视,首先,我们来看看指甲的选择,1指甲的制作材料有很多,常见的有塑料片,有机玻璃片,牛角,玳瑁四种,其中玳瑁的演奏效果相比其他材料效果更为明显,它弹奏出的音色既有颗粒感余音也较长。

指甲不易过厚也不易过薄,一般演奏者选择的指甲是更易发出厚实明亮的一面呈弧形的指甲。

面板和地板与古筝的质量和音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质量较好的面板一般纹理规则,经脉分明,木质材料天然度高。

例外,琴弦也是影响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琴弦的制作材料有金属弦和尼龙弦,动物筋做的弦,丝弦。

弹奏不同风格的乐曲就要选用不同材料的琴弦做成的古筝。

动物筋跟丝弦的应用音色醇厚,柔美,纤巧适合演奏节奏缓慢,抒情,意蕴深长的乐曲,金属弦一般有铜弦和钢弦音色一般清脆,明亮余音较长适合演奏典雅,古朴的乐曲。

2.主观因素这时古筝音色的控制即要发挥演奏者的主观能动性.选好指甲后我们还要注意如何正确的使用指甲,基本触弦点在指甲到胶布的三分之一处时音色柔和,饱满。

触弦较深,音色就显得厚重沉稳,常用于古曲的演奏中。

触弦较浅,音色就显得清脆而有颗粒感,常用在现代轻快地乐曲中。

提弹法和夹弹法是最普遍的古筝演奏方法,提弹法是通过快速的打弦使之发出声音,指甲不益在琴弦上停留时间。

夹弹法一般被用于古曲中,它是靠手指与手掌往面板方向压弹而使琴弦振动而发出音响。

任何一首古筝曲都是在乐曲本身的内涵以及演奏者的个人情愫的基础上形成,也就是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演奏者的二度创作相结合,二度创作也是建立在演奏者的审美认知以及内心听觉和内在修养,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及鉴别音色的能力。

故一首古筝曲在演奏者手中如何的被再创造,升华主要取决于演奏者的个人内在修养。

演奏者的必须具备的条件:笔者认为演奏者在演奏一首古筝曲时,必须离开对日常生活的完全注意,不再与外界打交道,内心生活才会变得可见,只有这样他才能有能力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绝对感悟。

必须从日常事物中解脱出来,才能进入一种音乐体验的境界,同时他还必须对所有古筝流派大致风格有一定的把握和经验,否则将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古筝演奏者。

演奏者进行古筝演奏时的程序是:离开日常对象进行音乐演奏二.音准的控制准确的控制古筝的音色主要体现在左手的“按”,“滑”,“揉”,“吟”,“颤”,“点”,这些演奏技法主要是左手对琴码左侧琴弦的按压从而改变古筝的实际音高,因为古筝是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定弦,所以它没有“fa”,“si”音,必须通过左手按弦才能达到,但又如何控制好古筝演奏中的音准问题者主要取决于演奏者的听觉能力。

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应充分注意听觉能力的培养。

每练习一首乐曲之前,反复的临听乐曲并随之哼唱,一如即往,积少成多,控制音准的能力将会逐渐提高。

由于3 4之间是半音关系,所以按弦稍浅即可,而6 7之间为全音按弦相对来说就要深一点,滑音有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是指右手弹拨琴弦后左手按弦到所需音高,下滑音是左手按弦到需要的音高,右手弹拨琴弦后左手再逐渐的离开琴弦,滑音注重的是滑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滑音的运用产生的音响效果无疑使古筝多了一份神秘感,犹如遮着面纱的婷婷玉女,给人一种似近非近,忽隐忽现的感觉。

“揉”,“吟”,“颤”的奏方法是相同的,主要是通过左手反复的按压琴弦而得到所需的音响效果,他们之间的差别就是速度和力度的不同,但是产生的音响效果和情感的表达是截然不同的,“揉”弦顾名思义它需要音色柔和,细腻。

而“颤”音则有明显的颤动性和变化性,它是某种情绪的宣泄,演奏颤音必须要达到乐曲所需的预期效果。

“颤”与“揉”所产生的音在音高和频率上的不同,揉弦所产生的音高变化在四分之一左右,不是很明显。

而颤音一般都在超过二分之一,产生的音响效果就很明显了。

而“吟”相对于“颤”“揉”两种技法显得更为自由,它比“颤”“揉”的音波大,具有明显的起伏感。

控制准确的古筝音色必须要有科学的演奏方法,不恰当的弹奏古筝导致快板快不起来,慢板又慢不下来。

甚至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使关节肿痛受伤。

科学的演奏方法有:1.胳膊自然下垂,处于放松状态。

在演奏的过程中,胳膊是有一种似掉非掉的感觉,它只起到方向盘的作用。

2.快板放慢速度练习,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郭雪君教授常说:“慢练本身就是一种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

很多初学者在没有掌握正确的弹琴方式的时候就一味追求速度,导致演奏的过程中胳膊持续紧张,不能完整的完成乐曲。

而正确的练琴方式是,刚开始我们可以每弹一个音时,等到胳膊完全放松下来再弹下一个音。

把每一个音做到圆润,完美。

根据自己练习的程度逐渐的加快速度。

3运用集中于手掌的力量弹琴,这种感觉就是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握着鸡蛋的感觉,需要演奏者细心琢磨研究将这种感觉带入演奏中去。

控制准确的古筝音色,演奏者必须还要充实自己的内在条件。

1.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如《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夫们满载而归的热闹情景,作者赋予了乐曲对美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那么演奏者就要融入生活尽量能切身体会到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河水,渔船在河面上缓缓前行,不时传来渔夫欢快的歌声,随着情绪的不断递升,船行驶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体现了渔民们满载而归的欢乐场面。

这些都要求演奏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其中的情感。

2.赋予乐曲个性化的音色一首音乐作品演绎的再无衣无缝,倘若不能表现演奏者个人独特的音乐性格特征,那也只是千篇一律,没有任何价值。

音乐流派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由一些思想倾向,美学观念,创作方法和音乐风格各方面相似或相近的音乐家所形成的音乐派别。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而筝本身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受一定地域内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再经过民间艺人对传统筝曲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而形成了多个流派的不同风格的古筝音乐。

中国古代传统的筝乐有南派和北派之分,现代经过细致的划分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五大留派。

然而各大流派的差异性也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筝乐的音准与音色的独特个性上。

通过对各大流派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以及对其代表性曲目的分析我们来更进一步的掌握对古筝音准音色的控制。

1.河南筝河南筝曲音调优美,大气同时又不失细腻,是在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极富歌唱性。

河南筝曲中的音准音色特点主要在左手技巧的以韵补声上,有“大颤音”“小颤音”和“游摇”。

“大颤音”是最能表现河南筝乐特色的音准音色特点的演奏技法,它的弹法是左手在琴码左侧琴弦上大幅度的揉弦,完成小三度的音色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