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像问题溶解度图像问题教师

图像问题溶解度图像问题教师


d.反应结束,硫酸、铁粉均完全反应,铝粉有剩余
答案:cd
15、向稀硫酸中分次加入不同质量的锌所呈现的信息如下表: [来源:学,科,网 Z,X,X,K]
Zn 质量/g
6.5
13
19.5
26
32.5
H2 质量/g
0.2
0.4
0.6
0.7
0.7
根据信息,下图所示关系正确的是
4
A 答案:B
B
C
D
溶解度曲线知识归纳
pH
A%
13
Y
Y
7
M
(质量Y)
Fe
Zn
1
0
NaOH 溶质量/g
m(食盐质量)
t(s)
A
B
C
D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B.向 pH=1 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M 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图
而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或关键都是识图——仔细观察、分析图像,弄清其所表达的内容及内涵,弄清 图像题中与曲线或直线变化的有关量的关系,根据图像中给定的量变关系,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便 可循序渐进地依次将问题解决。
(一)、定性判断类图像题
这类问题常与物质质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溶液的 pH 指、溶液的导电性、溶解度等知识的考查 相联系。解题的关键是认清横纵坐标的含义,理解图示曲线的化学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原理做出正 确判断。重点在于对图像的整体走势作合理理解,并弄清楚特殊点:如曲线起点、拐点和交点等的涵义。 1、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图中曲线 a、b、c 分别表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时,a、b、c 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 (2)m 点表示在 t3℃下,a 溶液是______溶液,b 溶液是______溶液,c 溶液是______溶液。 (3)n 点表示在 t2℃时,______和______物质的______相同。 (4)在 t3℃时,a、b、c 分别在 50g 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 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5)从 a 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 a 最好的方法是______;要从 c 溶液中提取 c 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 c 物质的 a 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 a 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分析】本题就是应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解答。 (1)在溶解度曲线上分别找到 a、b、c 在 t1℃时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大小判断其溶解性的大小。 先从横坐标 t1℃处,画一条与纵坐标相平行的线,再从该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画一条与横坐标相平行 的线,该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就是该物质在 t1℃时的溶解度。 答案:b>c>a (2)m 点在 b 点的溶解度曲线上,所以 t3℃时 b 为饱和溶液;m 点在 a 的溶解度曲线下,所以 a 为不饱和 溶液;m 点在 c 的溶解度曲线上,所以 c 为饱和溶液,且 c 溶质有剩余。 (3)n 点为 a 和 b 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所以在 t2℃时,a 和 b 的溶解度相等。 (4)因为 a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从 t3℃到 t1℃时溶解度差值大,所以析出的晶体最多。 (5)用结晶的方法,由于 a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当热饱和溶液冷却时,温度降低,溶解度 减小,多余的 a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因为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小,只能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溶剂量减少,多余的 c 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6)用结晶的方法。由于 a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当热饱和溶液冷却时,温度降低,部分 a 物质晶体从溶液里结晶出来,而 c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大部分 c 物质仍溶解在溶液里,经过
6
过滤,就能得到较纯净的 a 物质的晶体。
中考题
06 年中考 17、(3 分)根据图 1 和图 2 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在 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如图 1 所示,要使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
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图 2 中 a、b 分别表示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________℃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
答案:D 12、下列 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 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3
A
B
C
D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
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答案:A
13、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 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 x 溶液的质量关系能用下 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A.图①表示向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pH=1 的盐酸 B.图②中 Y 轴可代表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或溶液的总质量 C.图③表示向澄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D.图④表示向等质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答案:C 1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象是
5、 已知反应 CaCl 2 Na 2CO3 CaCO 3 2NaCl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 碳酸钠溶液。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B
08 年中考
6、下列 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 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C 3、相同质量的镁、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答案:A
06 年中考
4、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若下面图像中横坐标表示镁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1
A. 溶液的质量 答案:A
B. 稀盐酸的质量
C. 氯化镁的质量
D. 生成气体的质量
07 年中考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5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4)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 NaCl 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 NaCl 和 NaNO3 可用降温结晶 法。
三、应用
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 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 的。
专题讲义:图像问题
一、函数图象是研究和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化学试题中常用图像信息表示化学过程或相关的 变化规律,称之为图像题。
图像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知识,能直观形象、 简明清晰地体香出化学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 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能考察学生对各知识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广大中考 学生来说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二、图像题可以简单分为两类:定性判断类图像题和定量计算类图像题。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来源:学. 科.网 Z.X.X.K]
烧杯中的物质 铜锌合金
盐酸与稀硫酸 生锈的铁钉
H2SO4 和 CuSO4 溶液
x 溶液 稀 HCl Na2CO3 溶液 稀 HCl
NaOH 溶液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D
(二)、定量计算中的图像题
这类问题要求解题者根据文字叙述及图像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求解某些量的数值或某些量的相互 关系。解这类问题的要求在于必须抓住图像中的关键“点”,如起点、终点、转折点、最大值点、最小值点 等,以关键点为突破口,找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或列出比例式进而求解。考查内容比较宽泛,多为几 个教学重点知识的综合,考查难度较高。
一、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湿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 应湿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 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湿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物质(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答案:(1)加入溶剂 (2)t2 甲
07 年中考
18、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 t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A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