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纯粹理性批判 导读

纯粹理性批判 导读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导读——2012.2.25I背景:《纯粹理性批判》的理由正如康德所说,“曾经有一个时候,形而上学被称为一切科学的女王,并且,如果把愿望当做实际的话,那么她由于其对象的突出地位的重要性,倒是值得这一称号。

今天,时代的时髦风气导致她明显地遭到完全的鄙视,这位受到驱赶和遗弃的老妇像赫卡柏一样抱怨:modo maxima rerum, tot generis natisque potisque potens-nunc trador exul, inops-Ovdi. Metam.(不久前我还是万人之上之人,以我众多的女婿和孩子而当上女王——到如今我失去了祖国,孤苦伶仃被流放在他乡)”。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形而上学战场上独断论和怀疑论的斗争,使坚持独断论的形而上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们对其由于鄙视、厌倦而采取冷漠的态度。

康德认为,人们“在任何地方想到某物,他们就不可避免地退回到他们曾装作极为鄙视的那些形而上学的主张上去”。

所以,问题不是需不需要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是需要怎样的形而上学的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那种独断的在科学形而上学的名义下的侍卫“伪科学”的形而上学,而是需要一门真正科学的形而上学。

所以康德说“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而这种“形而上学不仅整个必须是科学,而且在它的每一部分上也都必须是科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德认为要对我们自己的理性能力展开考察,对于纯粹理性展开批判,而他所谓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是就一切可以独立于任何经验而追求的知识来说,因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进行裁决,对它的根源、范围和界限加以规定,但这一切都出于原则。

”康德这一解决问题之思路的结果,就是他的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II问题:“先天综合判断”的可能《纯粹理性批判》围绕着对于“纯粹理性”自身的批判而展开,试图通过对于“纯粹理性”自身的批判,寻找一条对象符合知识的认识道路,从而把哲学变成科学。

在康德那里,科学知识就是那种不仅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且能够扩展我们知识范围的知识。

根据康德的理解,这种知识就是“先天综合判断”。

因此《纯粹理性批判》若要说明科学知识如何可能,说明哲学如何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归根结底就是要说明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先天综合判断成了整个“纯粹理性批判”所要解决的总的问题。

III内容:《纯粹理性批判》的展开先验感性论 先验要素论 先验分析论(真理的逻辑)——范畴表先验逻辑论 先验辨证论(幻相的逻辑)——时间图型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方法论:两个原理及结论——作为超验形而上学的道德形而上学完全可能。

1. 先验要素论——探讨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分)◆讨论对象:讨论感性认识◆主要任务:◆纯粹直观能力:就是空间(外感官的纯粹直观形式)和时间(内感官的纯粹直观形式)——>康德对空间和实践作的两个阐释:形而上学的阐释意在说明空间和实践之作为直观(而非概念)的先天性质;而先验阐明的目的则在于说明数学作为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 ◆分类:康德认为,除了仿效形式逻辑的这种划分,还应当仿效其划分为概念、判断、推理,将先验逻辑划分为作为知性认识的概念(范畴)和判断,以及作为(狭义的)理性认识的推理。

其中,知性认识(概念、判断)就是所谓的“真理的逻辑”,(狭义的)理性认识(推理)就是所谓的“幻相的逻辑”。

◆任务:探讨先天的认识形式(范畴)的来源、范畴运用于经验对象从而构成科学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客观有效性和有效范围的问题◆本部分结构如下:先验分析论:探讨了知性认识,它在分析了感性知识与知性知识(直观与思维)相互结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知性的先天概念和先天原理如何整理感性材料,以便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

先验辨证论:先验辨证论(幻相的逻辑)作为狭义的理性认识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性寻求知性知识的最高统一,并防止陷入先验幻相。

主观演绎:从知识的发生过程探索这一过程所需要的主观先天条件的演绎(自下而上、由客至主、由果至因)客观演绎:路径与主观演绎同质,因而能够成为范畴运用于感性杂多的中介环节(类似实践在马哲中的地位和作用)B.先验辨证论——这部分没读懂,大家自己去看。

2.先验方法论——探讨在先天要素的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先验方法论具体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纯粹理性的经验使用具有正确使用的法规即知性的先天原理,但其理论(思辨的、先验的)的使用却还没有法规可言,因此,必须对他的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练”,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以便防止陷入先验幻相,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的“内在的”自然形而上学准备方法论原则。

其二,虽然纯粹理性的理论使用缺乏规则,但是他的实践使用却是有正确使用的法规,它们就是道德原则(康德的墓志铭:“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思考于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墓志铭中对于道德律的追求大概应该源于此说);那些理论理性不能认识的超验的对象(自由意志、灵魂不朽、上帝)可以成为实践理性所追求的对象,对于实践知识具有信念意义,因此,作为超验形而上学的道德形而上学完全可能。

IV补充一:纯粹理性批判有学者说过,康德“在近代哲学上恰似一个处于储水池地位的人,康德以前的哲学概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的”。

在康德哲学这一哲学的储水池中,《纯粹理性批判》所阐释的哲学思想因其构成整个康德哲学体系的真正基础而占有核心地位。

我校邓晓芒教授翻译,杨祖陶教授校对的中译本有比较大的参读价值。

此外,康德的《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是《纯粹理性批判》的缩写本,内容精细,文字也比较简明、浅显,可作为《纯粹理性批判》的入门准备著作。

VI补充二:康德其人---Baidu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1724年4月22日伊曼努尔。

康德生于哥尼斯堡。

1730年入小学1732年入中学1737年母亲去世1740年9月24日康德考取哥尼斯堡大学1746年父亲去世。

《论活力的正确评价》一书付印。

该书于1749年出版1747年康德在安德施牧师家当教师(在古姆比年附近的犹德早村)1750年在休里增少校家当教师(在奥斯德罗德罗附近的阿尔恩斯多尔夫村)1753年在凯瑟琳伯爵家教师(劳登堡吉尔西德区)1754年回到哥尼斯堡,6月《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地球是否由于绕轴旋转时发生过变化》;8月《关于从物理学观点考察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的问题》1755年3月《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4月17日提出学位论文《论火》;5月13日硕士学位考试;6月12日得到硕士学位;9月27日求职论文答辩。

《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1756年1----4月论述里斯本地震的两篇文章和一本书;4月10日为取得教授职位进行文化答辩。

《唯物单子论》1757年春《自然地理学讲授提纲》1758年1月(至1762年7月)康德-----俄国臣民。

春《运动和静止的新学说》;12月康德争取基波克死后虚悬的教授职位,未成。

12月14日向伊丽莎白女皇呈交的申请书。

1759年10月《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1760年6月《对丰克先生夭亡的想法》1762年《三段论法四格的诡辩》赫德尔听康德讲课(到1764年)12月《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根据》1763年《将负值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1764年《对于美好和崇高的感情的的观察》《论脑病》《对自然神论和道德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1765年《关于1765年冬季学期讲课时间表的通知书》1766年2月康德被认命为王家图书馆副馆长。

《视灵者的幻想》1768年《论空间方位区分的基本根据》1769年埃尔兰根大学聘请担任教授职务1770年1月耶拿大学聘请;3月31日被任命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和形而上学编内正教授职务8月21日学位论文《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答辩1771年评论莫斯卡提的作品1772年2月21日致函赫茨,谈到写作《纯粹理性批判》的构思1772年5月康德辞去图书馆副馆长一职1775年《论各种不同的人种》1776-1777年论“博爱”的两篇文章1778年策特里茨大臣劝说康德,要他转到哈勒大学工作1780年康德成为哥尼斯堡大学评议委员会成员1781年5月《纯粹理性批判》问世1783年《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评舒尔茨所著《道德学入门》一书1784年康德购置一所私人住宅。

10月《从世界公民的观点撰写世界通史的想法》;12月《问答:什么是启蒙运动》1785年1月和11月康德评论赫德尔的书《人类历史哲学思想》;3月《论月球上的火山》;4月《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1月《论人种概念的确定》1786年1月《对人类历史起源的推测》;春《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原理》;夏康德被推选为大学校长;10月《何谓在思维中确定方向》;12月7日康德被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87年6月《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出版;12月31日致函莱因霍尔德,说明哲学体系的三元结构1788年1月《论目的论原理在哲学中的运用》;春《实践理性批判》出版;夏康德第二次参加校务会议1789年卡拉姆金拜访康德1790年《批判力批判》出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三版1791年8月费希特为了与康德认识,来到哥尼斯堡;9月《神正论的所有哲学尝试归于失败》1792年4月《论人的劣根性》1793年春《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9月《论格言:道理上可以说得过去,可是实践上却行不通》1794年5月《论月球对气候的影响》;6月《论万物的终结》;7月28日康德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0月12日康德因为就宗教问题发表意见受到国王申斥1795年《永久和平论》发表1796年《论灵魂的器官》;6月23日康德最后一次讲课1797年《道德形而上学》发表;6月14日哥尼斯堡的大学生们纪念康德学术活动五十周年;7月《关于迅速签订哲学上永久和平条约的通告》;9月《论出于利他动机而说谎的虚妄权利》1798年4月4日康德被选为西恩(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秋《学科间纷争》《人类学》发表1799年8月《关于费希特所著《知识学》的声明》发表1800年最后一篇单独发表的著作-----德语立陶宛语词典的跋;9月耶舍出版康德的《逻辑学》1801年11 月14日康德请求解除他科学院评议委员会成员的职务1802年林克出版康德的《自然地理学》1803年林克出版康德的《教育学》;12月15日写最后一篇日记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2月28日安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