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巩义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第一阶段汇报)
巩义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第一阶段汇报)
97.44 97.02% -3.97% 52.15% 52.05% 13.02% 64.57% 56.37% -0.85% 8.83 22.08 %
4.独特产业结构演化路径
郑州市
第一产业比例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巩义市 第二产业比例 第三产业比例
2013年巩义市工业单位近8700家,其中规模企业426家,上市企业7家。销售收 入超亿元企业199家,超10亿元企业16家,超20亿元企业10家,豫联集团超200 亿元,跻身中国500强。
企业类型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企业数量比重(%) 工业增加值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劳动效率 劳动密集程度
3. 为其它专题提供在产业视角下的支撑性研究
专题研究框架
近期工作:
基于统计年鉴、报表的基本分 析; 调查问卷整理和分析; 产业现状特征初步分析;
巩义产业问题的分析
产业视角构建中心城市的分析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主导产业链现状和问题; 未来产业的选择; 产业空间布局安排。
汇报主要内容
底水库 文化资源方面:少林寺(登封)、云冈石窟(洛阳)、白马寺(洛阳)、二
里头遗址(偃师)
所在区域是河南旅游最为发达的区域,但巩义旅游发展尚未融入区域旅游发 展中,在区域旅游产品体系缺乏地位,区域营销联动程度低。
5.区域旅游资源同质竞争明显,旅游资源利用不足且层次较低
① 全市10处国保单位只有三处得到旅游利用,即巩 县石窟、康百万庄园、慈云寺石刻;21处省保单 位中只有杜甫故里得到实际开发。 ② 巩义市具有深厚的工业遗产底蕴,拥有唐三彩、 白瓷、冶铁等传统工业遗产,同时作为近代乡镇 企业的发源地,其工业发展路径是研究中国工业 发展的典型样本。 ③ 巩义位于黄土高原向黄淮海平原过渡地带,目前 保留了大量靠崖式、下沉式和砌筑式等多种形态 的窑洞民居遗产。 ④ 另外还有大量抗日红色文化遗址、宋末元初时期 的古代山寨建筑群等没有得到关注。 重要的文保单位与工业区、生活区交错分布,遗产环境协调性差。 全市约90%的古建筑年久失修,约60%的古建筑坍塌严重,少数古文化遗存已列 入已消失文物名单; 大量的乡土建筑遗产凋敝破败,甚至很多面临着垮塌的危险 已经开发利用的,也往往开发层次低,以观光为主,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度假型和 文化型产品开发比较欠缺 ,游客参与体验程度不高。
庄两条成矿带上。
耐火粘土资源:已发现耐火粘土矿床(点)共7处,赋存于铝土矿层的中下部;共生矿产为
铝土矿、硫铁矿、石灰岩等。其分布区域与铝土矿基本一致。 分布于涉村、大峪沟、新中等地。
石灰岩资源:熔剂灰岩:主要在涉村、大峪沟至新中一带,产地10处。水泥用灰岩:主要
6. 资源密集型工业主导,交通影响明 显,部分制约资源制约性强
巩义市产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巩义市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巩义市产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巩义市部分产业的分析
巩义市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想
一、基本历程与发展阶段
巩义市产业的发展历程
50-60年代社队企业与五小社队工业起步:50年代孝义镇东风人民公社社队企业
,成为中国农民办工业的典范。60年代创办“五小社队工业”,回郭镇社队企 业被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此后二十年由“乡镇企业的觉醒者”变成 “中西部县域经济的领跑者”。借助近代工业的历史传承,机械制造业率先得 以发展,带动 “五小工业”,形成了庭院企业格局,涉及电线、化工、机械、 建材、煤炭、冶炼、耐火材料等10多个行业。
沿国道310、省道沿线的产值较高。
7. “三高三低”的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业比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低;运输业比重 高,仓储业比重低;零售业比重高,批发业比重低
7. “三高三低”的第三产业
郑州市域交通运输业专门化职能明显
6. “三高三低”的第三产业
郑州市域交通运输业专门化职能明显,优势在货运,但面临竞
单位面积产量 (千克/公顷) 3399 5466 4715 7625 6450 5413 6297 7756 6971 5881
5.农业区域地位低,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导
6. 资源密集型工业主导,交通影响明显,部分产业资源制约性强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7.5%)、有色金 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35.2%)、化
郑州——洛阳——焦作区域是河南文物 最为集中的区域,旅游最为发达的区 域。
7. 旅游资源丰度高,旅游发展的屏蔽效应明显
巩义市旅游业年收入2008-2012年平均
年增长率达到41%,接待人次由133.1万 人增加到330.6万人。 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 1%,河南占比接近10%,与省内的登 封、郑州、洛阳和开封等市相比差距更 大。
依托农业发展工业
20.00%
10.00% 0.00%
脱离农业发展工业
巩义市
郑州市 第一产业比例
80.00%
第二产业比例
第三产业比例
1950-1955:1:2:3 1955-1980:3:1:2 1980-至今: 2:3:1 1980年代资源性工业的发展 改变了巩义的三次产业发展 路径
70.00% 60.00% 50.00% 40.00%
数据来源:行政村调查问卷
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失衡的三次产业结构
90.00%
巩义市 第一产业比例 第二产业比例 第三产业比例
1980年代资源性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巩 义的三次产业发展路径 郑州的经验说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 业之间要保持一个相对均衡的比例。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7. 旅游资源丰度高,旅游发展的屏蔽效应明显
游客主要来自河南省内,省外客源市场尚未开拓; 省内游客也以近域市场为主,即郑州、洛阳、焦作等 市。
乡镇
站街镇 康店镇 竹林镇 大峪沟镇 涉村镇
夹津口镇 鲁庄镇 新中镇 米河镇
游客主要来源 郑州、洛阳、焦作、新乡等 河南省内 巩义、郑州、焦作 郑州、焦作、洛阳、开封等 周边 郑州市区、山东、河北、江 苏、浙江 登封、郑州、巩义 巩义各地 景区周边及郑州市周边县市 郑州市内
2005
0.33% 2.23%
2012
增速
2005
2012
增速
2005
2012
增速
2005 2012 2005 2012
0.10 0.05 0.05 0.03 0.11 0.05
0.74% 2.40% 13.05% 20.90% 20.92% 14.66% 26.30% 9.89% 9.72 18.99 2.23% 10.06% 34.81% 27.05% 9.05% 20.77% 17.33% -1.49% 18.32 37.32
二、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规模持续扩张,空间效率提高,但经济增速持续减缓
7个河南省名牌产品,9个河南省著名商标。 郑州级以上产业集聚区有4个,分别是豫联产业集聚区、回郭镇产业集聚区、北山口耐火
拆料产业集聚区,康店镇民营工业园区。
1.规模持续扩张,空间效率提高,但经济增速持续减缓
巩义企业的投资时间
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业(5.0%)、黑色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4.2%)。合 计81.9%。资源性 工业比重高。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4.6%)、金 属制品业(3.3%) 。技术密集型工业 比重低
6. 资源密集型工业主导,交通影响明 显,部分工业资源制约明显
煤炭资源:已探明产地13处,主要分布于大峪沟至米河、鲁庄至涉村一带。 铝土矿资源、硫铁矿资源:已探明产地(含矿点)12处,分布于大峪沟至米河和涉村至鲁
1.规模持续扩张,空间效率提高,但经济增速持续减缓
省直管县的经济增速
2.区域地位趋于降低:省域地位下降
巩义的百强县位序变动
2010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义马市、 荥阳市、新郑市、沁阳市、巩义市、新 密市、登封市、林州市、新安县和灵宝 市。
2011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义马市、 新郑市、荥阳市、沁阳市、登封市、新 密市、巩义市、长葛市、林州市、新安 县
20.00%
10.00% 0.00%
2.工业结构继续强化资源依赖
3. 雷同,散乱的工业布局
多数园区都是以铝产业与耐材行业等高耗产业为主,没有发展相关配套物流业
3. 雷同,散乱的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散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雷同,散乱的工业布局
4.区域内部松散的工业产业链
两头在外,市域内部融合度不高 主要产业原材料供给在市外,上游产业在市外
2.区域地位趋于降低:市域挑战者涌现
新郑市 巩义市
弱化工业结构的过度专门化,强化工业结构的多样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
批发零售业的增速慢,生产要素的驻点功能弱小
3.区域产业发展内生性强
产业投资主要来自本市,产业发展内生性强
3.区域产业发展内生性强
产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本乡镇
4.民营经济主导工业化
30.00%
20.00% 10.00% 0.00%
500
5.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
5.农业区域地位低,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导
县 (市) 第一产业产值 耕地面积 名称 (亿元) (千公顷) 巩义 兰考 汝州 滑县 长垣 邓州 永城 固始 鹿邑 新蔡 19.13 63.04 69.42 112.5 55.26 157.1 105 132.8 86.99 90.66 40.27 68.42 62.43 133.08 69.46 169.91 137.38 156.38 85.33 100.96
80-90年代年乡镇企业崛起,1985年全县乡镇工业企业7056个,从业人员1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