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产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产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2015陕西MBA西安班
康亚鹏
产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

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

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
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结构,其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

通过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可预防过度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合理的产业布局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以利于协调经济政策:
1、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必须注意与工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考虑。

农业和工业在许多方面就是一个产业链条的前后道工序,过去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发展。

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

现在轻工业生产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 /3 ,纺织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 /2 。

搞农业产业化应该把农村和城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生产能力,或就地联合或异地转移。

要加强统筹和协调。

有的提法和做法不妥,例如加速“农村工业化”,似乎我们国家有两个工业化,一个城市工业化,一个农村工业化,这样就把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分割了。

重复建设必然扩大。

因此,只能在一个工业化,一个统一市场的前提下来考虑产业布局。

2、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现代化。

而城市化是要发展城市,以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降低农业的比重,将大多数农民变为市民,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现代化水平,并不是把农村都变为城市。

因此加速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提法是不妥的。

如果农村都城市化了,农业无法发展,重复建设也无从避免。

因此,正确的提法,应是加速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

这样既可发挥集聚效应,又可减少重复建设。

3、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设施的关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根本,关系到整个经济能否正常运行,我国的农业又比较脆弱,吸取以往的教训,我们要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

我国基础产业建设成效显著,从持续发展的要求看,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建设适当超前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要看到,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结构优化升级,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是主导产业的快速成长,尤其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

4、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强调集中与强调分散都有各自的理由,而最终落脚都在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经济效益上。

如果我们在集中财力办成几件大事,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又通过专业化协作的改组,
妥善处理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问题,做到逐步缩小地区差距,那就会大大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发展布局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对产业发展布局有着重要的作用。

(1)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充分考虑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形成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的资源循环利用生产模式。

(2)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增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职能。

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产业的合理布局。

(3)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加快形成企业集群,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4)巩固和强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紧密关系,促进和引导产业整合与集中发展。

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划分次区域,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统筹区域及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发展带,尤其是向重点产业新城的转移和集中,引导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5)符合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重视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要求、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城市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
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6)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共同发展。

采取差异化战略,加强区域产业链中的合作与分工。

采取措施,齐抓共管,促进产业发展布局合理规划。

1、抓扶优扶强,壮大企业规模、要积极培育和扶持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行业领先、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依托重点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推动产业形成具有明显优势,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

2、抓载体建设,优化产业布局、要全力推动产业向基地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行条块结合,纵横拓展,规划建设―批规模大、聚集功能强的产业基地。

3、抓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后劲,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程,引进高新技术装备,开展系列化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和工艺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和协作。

4、抓市场拓展,扩大发展空间、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力度,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展示会等经贸活动;鼓励企业到国内外开设办事处和营销机构。

5、抓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素质、要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实行人才培训与引进并举。

依托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