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名:***专业:护理学学号: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逐年增大,以往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只属于老年人群体的一些疾病也出现了病患年轻化的趋势。
高血压便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如何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也逐渐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了解高血压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对于研究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的作用自然显得愈发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特征预防理论部分——高血压的定义及其特征一、高血压的医学定义和致病原因所谓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体内血压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
当一般人的舒张血压高于90mmHg,收缩血压高于140mmHg时即可判定出现高血压症状。
通常情况下,如果长期神经紧张或者情绪激动的人,其大脑内的高级神经皮层活动就会产生障碍,继而诱发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从而全身小动脉痉挛,产生动脉压增高而产生头晕、心悸、耳鸣、昏厥等临床患病特征。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通过医学界对高血压多年的研究发现,诱发高血压症状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几点:一、遗传因素:多组研究数据表明,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
若父母均出生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家庭,则他们的子女未来患上高血压的几率可达75%以上。
二、环境因素:现代人因环境因素患高血压的案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通过对多个因环境因素产生的病例的调查,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几种可致病因素:1、饮食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带油腻的食物(如大鱼大肉,油脂调料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有很多时候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另外,过多的烟酒应酬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导火线之一。
2、精神因素:现代人长期为工作和家庭奔波。
长时间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
心脑血管的日常负荷早已超过健康水平,极易诱发。
c运动因素:生活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缺乏运动,光吃不练,体重超标。
d药物因素:现代人过分依赖药物,特别是部分年轻人为解决一些难言之隐,过分依赖计生类药物。
患高血压的几率既然也就越来越高。
二、高血压的一般症状一般而言,当病人患有高血压时。
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早期:病人刚刚患上高血压时,很多时候没有感觉。
即使出现了症状也只是有轻微的头痛、颈后部不适,头晕,睡眠质量下降,健忘等。
有的患者会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
但都不会太强烈。
病人不会意识到高血压,可能只是按照神经衰弱的症状来进行处理。
二、中期:当高血压病人的病情进入中期以后。
就会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起初的头痛迅速变得剧烈。
头晕,天旋地转。
然后开始恶心呕吐,甚至会出现晕厥休克的严重情况。
三、晚期:当高血压病人的病情进入晚期以后。
病情已经从最初的外部表现开始向体内主要脏器并发症爆发过度,这时候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将会彻底被引爆。
病人将会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
三、高血压在目前的发病特点一、患病率较高:前面提到过,高血压的发生与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的普遍环境有一定关系。
所以,目前的患病人群数量正在逐年升高。
而且病患人群的分布和发病率也和现在各地区的发达程度成正对应。
例如,通过统计。
发达的西方国家国民患有高血压的人数和发病概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
西方国家患病率为20%左右,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的平均患病率为11.8%,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属于高发病率国家。
而且这一几率也一样有着逐年上升的态势。
据199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第二届高血压病研讨会对外发布的权威数字,截止当年年底,全国大约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就有9000万之多。
其中临界与轻型高血压占总数的60%左右。
而到现在,这个数字早已超过1亿5000万。
[1]二、患病人群带有明显偏向性。
就我国而言,高血压病患的分布有以下特点:1、因为高血压和大脑神经的关系,所以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长期从事精神紧张者高于其他工作者[2]。
2、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且城市高于农村。
3、家族史明显,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
4、高盐饮食者高于低盐饮食者。
5、有烟酒嗜好者高于无烟酒嗜好者。
6、身体超重者高于正常体重者。
由上面可见,现代高血压的罹患与患者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谓越来越密切。
改变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已成为防治高血压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将在后文做具体描述。
三、预防和治疗周期长。
虽然目前已知的有关高血压防治措施及其用药很多,而且多用于长期防治。
但这些几乎都是终身的。
换句话说,一个人一旦患上高血压,也就意味着他将永远与药物和治疗相伴。
所以,对待高血压病,必须树立病前长期预防和患病后终身治疗的意识。
根据多年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对原发性的高血压,只有长期坚持降压治疗把血压尽量维持在正常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巴哈。
对继发性高血压则需要治标治本,积极治疗原发病,拔除病根。
才能较好地控制高血压。
实践部分——高血压的有效防治措施通过上文对高血压发病诱因及具体特征的研究,基本可以得出药物防治和生理防治两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具体如下:一、生理防治。
1、合理的饮食习惯。
少吃多餐。
多吃蔬菜等,少吃油腻肉类。
最好不吃煎炸类食物以减轻体重。
戒烟限酒,少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
防止脂肪等在体内沉淀,加重身体负担。
以下列出一些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可供参考:碳水化合物食品:宜米饭、粥、面、面类、葛粉、汤、芋类、软豆类。
蛋白质食品---牛肉、猪瘦肉、白肉鱼、蛋、牛奶、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纳豆、黄豆粉、油豆腐)脂肪类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维生素、矿物质食品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水果类---苹果、桔子、梨、葡萄、西瓜其他食物---淡香茶、酵母乳饮料【3】。
2、适当锻炼。
多做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爬山、骑自行车等。
这些有氧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生成,促进能量消耗,起到减肥的效果。
锻炼的强度与时间应当因人而异,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3】。
3、戒烟限酒。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吸烟导致高血压的概率十分的高。
这是因为烟叶内含有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会促使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使心率加快,带动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同时还会刺激血管反射性地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如果吸烟时间过长,还会导致大小动脉硬化,内膜逐渐增厚。
【4】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
从而加速了动脉硬化。
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将会降低自身罹患高血压的几率,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这样能将高血压带来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
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
这些都需要继续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酗酒必然会导致甚至加重高血压,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引发血压增高。
4、学会减压,随时保持淡定和愉悦。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性格容易急躁。
具体表现就是紧张、易怒、情绪容易激动等等。
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又都有可能诱使血压增高。
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性格,面对事情尽量保持淡定。
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遇事要冷静、沉着。
当各方面给予的心理压力过大时应想方设法予以释放。
多向朋友、亲人倾诉,或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
[4]将心情释放于自己喜爱的活动之中,给予自己的精神一种好的寄托。
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这样便可以尽可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5]二、药物防治。
当病人确认罹患高血压以后,就要施行药物防治。
防治的措施也要根据高血压病的三个时段来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早期:积极控制血压并同时阻止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当非药物方法对血压的控制失效后,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应根据不同的病人情况来合理用药。
中期:初期防治失败后,便立即使用具有逆转高血压病的血液动力的药物,保持良好的器官血流灌注。
以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时,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证生活质量。
这一期间使用的药物要以不引起代谢障碍,且无不良副作用为主要前提。
且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药物控制血压稳定且无明显并发症时,患者可进行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网球、跳绳、打羽毛球等适当的运动巩固成果。
但当血压有失控迹象或有并发症出现时,运动量和强度则必须减小,此时则最好进行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晚期:在我国治疗无效死亡的晚期高血压病人中,大多数都是由于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而死亡。
其中70%-80%死于中风,10%-15%死于冠心病,5%-10%死于肾功能衰竭。
这些患者平均寿命和一般人相比都会短15-20年。
因此,当患者进入高血压晚期时,药物治疗的重点就应转向并发症的控制。
目前的晚期降压药可有效防治脑卒中、心梗、心衰、肾衰,阻止高血压病的恶化。
如果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无法得到缓解,则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
降低死亡概率。
总结通过上文的研究论证可以看出:防治高血压的主要措施仍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血液是健康之本,血压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因此,当身体出现高血压的征兆时千万不能硬抗,大意。
要及时纠正自身不良的生活方式。
如果发病后要按照科学有效的药物措施进行治疗。
另外现在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儿童时期出现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也是越来越高,因此注意幼儿和青少年的高血压防控,警惕青少年的血压增长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强。
重点防治青少年高血压,警惕血压升高陡坡。
加强血压调护,高血压患者四季自然保养金律均衡营养。
合理膳食,心情舒畅,快乐治疗培养自我保健能力,从而平稳走出高血压调控雷区。
获得更加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1] 王廷芬.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J]. 健身科学, 2002,(12)[2] 刘力生,龚兰中,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8(1)[3] 文宣. [论]防控高血压的持久战[J]. 老人天地, 2006,(04)[4] 刘中行. 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J]. 健身科学, 2006,(12)[5] 张达明. 我用写作战胜了高血压[J]. 健身科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