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臀部凸轮运动规律设计
远休止角定为90度; 在另一只脚往前行的同时,这条抬高的腿也相对在往后退,所以 对凸轮的回程采用等减速运动规律,即
回程角取为180度。
臀部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表
凸轮转角 从动件运动规律
凸轮运动方程
0到90度
正弦加速度运动 规律
凸轮末位置
90到180度
停顿
日本本田公司从1986 年从事仿人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工作,至97 年 底已经推出了P 系列1, 2, 3 型仿人双足步行机器人。 P2的问世将双足步行 机器人的研究工作推向了高潮。其中P2和P3都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如陀螺 仪、重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基于这些传感器实现稳定的动 态行走。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设计分析及设计要求
一个两足步行机器人除了满足可向前行走的基本要求,还必须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方便性、安全性。针对这些性能要求,进行了 机器人高度、自由度、各关节活动范围、关节驱动方式的选择的讨 论和设计分析。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机构选型设计
为建立一个能手足联动的两足步行机器人,本小组采用先设计 腿部机构,再设计一个传动机构以驱动手臂的甩动动作的方法,将腿 部和手臂的机构分开设计。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 机构尺寸综合设计

凸轮尺寸设计

1.臀部凸轮设计
凸轮机构采用的是偏心距为0的对心从动件凸轮机构,主要利用了 凸轮的推程、远休止过程和回程三个过程。
推程采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即
推程角定为90度,那么
由于大腿需要在抬高的同时小腿伸展过程中保持不动,所以腿 需要在空中停留数秒,故采用了大腿凸轮的的远休止过程,此时
三维建模过程
可以写出位移矩阵方程,结合运动约束方程
,最终得到2个含有
的设计方程,解出
E的第一坐标。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平面连杆机构的尺寸设计
最终求得唯一解 杆长
按照最终求得的尺寸 画出的CAD图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尺寸设计结果CAD图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三维建模过程
大腿建模过程 小腿建模过程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机构设计选型
手臂机构设计方案
由于手臂的运动过程很简单,也不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我们 仅设计出一种合适的方案,用以配合腿部的机构进行仿真,因此手臂机构简
图如下:
图中AD杆即为机器人手臂,滑块B 的滑槽设置在机器人臀部,滑块B的移 动靠臀部处的大凸轮带动,从而使得点 E绕点A转动,即手臂绕点A转动,实现 了手臂和腿部运动的同时性,并且不会 出现同手同脚的情况,使得机器人的步 行更加逼真。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方案二、采用凸轮机构
该图即为机器人单边腿部的机构 简图,分别用了2个凸轮机构,4个滑 块机构,9个活动构件,11个低副,2 个高副和2个虚约束。
机器人单边腿部的机构简图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方案二、采用凸轮机构
凸轮转动中心、横向 滑杆和两个机架都固定 在臀部上,B处圆是与 凸轮相切的圆柱,用来 控制横向滑块的前进和 后退,A杆是大腿的简 图,一端插在B处的一 个滑块上,同时与C处 的铰链相接,用以固定 大腿和臀部的连接,另 一端连接小腿部分。
腿部机构设计方案
方案一、滑块联动机构 此方案的特点是小腿的伸缩转动是由大腿控制的,区别方案二的
是小腿大腿没有分开控制,由连动控制,另一特点是大腿的伸缩又是 由大腿的转动角度控制的,如下图: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方案一、滑块联动机构
机器人大小腿联动控制
臀部和大腿连接部分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方案一、滑块联动机构
主要设计思想:
双足步行机器人具有多关节、 多驱动器、多自由度的特点,其自 由度的设置、各关节的活动范围直 接影响机器人外在美观、行走方式 、 活动范围、建模方式、步态规划以 及控制方案等。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机构初步设计思路
我们计划设计出模拟人体步行的机构,因为步行的复杂程度 直接控制了机构的难易程度,用纯机械的机构来实现较难的人体 行走过程,必然会有很大的误差,但我们一致追求机构的尽量精确 和逼真,研究自己行走时的各个过程,下图是我们得出的人行走时 的几个主要过程:
180到360度 等减速运动规律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臀部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又由于凸轮是逆时针转的,所以有:
得到
由于从动件为滚子从动件,分别代入 的方程,则可得到滚子中心
B(xB ,yB )运动轨迹曲线,并取基圆半径
,滚子半径为1.5,
经计算,推程h取5.4 ,同时结合
,最终得到臀部
凸轮轮廓曲线。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综合上述机构设计方案,本小组通过分析和评价体系对方案进行 了评价与选择。
腿部方案的 评价与选择
手臂方案的 评价与选择
理论分析
机器人机构设计 方案评价体系
根据评价结果选择了 方案二用以控制 腿部的运动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腿部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膝关计方法,由于从动件为滚子从动件,分别代入 的方程,得到滚子中心B( xB,YB )运动轨迹曲线,并取基圆半径
为6.5,滚子半径1.5,h为4,计算出轮廓曲线上C的轨迹方程。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平面连杆机构的尺寸设计
手臂平面连杆尺寸设计
机器人膝关节机构简图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选型设计二、采用凸轮机构
方案二、凸轮机构 利用凸轮的运动规律,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来较准确的控制机
构的运动路线,此方案分别对大腿和小腿的不同运动特点采用不 同的凸轮轮廓曲线,使运动更形象逼真,而凸轮又靠电机来带动, 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以下几图为此方案的机构简图:
故小腿弯曲后凸轮应立即回程,回程角定为90度,故
,所以回
程采用等加速运动规律,即: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膝关节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当脚着地后,另一只脚开始往前走,所以这只脚就相对往后走,但 此时小腿相对大腿是不转动的,只有大腿往后移,所以此时小腿应该保 持原状,因此凸轮应该处于近休止状态,取近休止角为180度,此时:
F1
F2
F3
F4
F5 评价总分
方案一
5
2
2
5
5
19
方案二
10
10
5
2
10
37
综合理论分析和评分结果, 本小组选择了方案二用以控制腿部的运动。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手臂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如前面所说,由于手臂的运动过程很简单,也不是我们的
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我们仅设计出一种合适的方案,用以配合 腿部的机构进行仿真,此方案如前文所示。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设计背景
国内,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相继有几所高 校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以哈尔滨工业 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最为典型。
国防科技大学“先行者”机器人 哈工大的“HIT”型两足步行机器人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主要设计思想和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
那么设计一个纯机构的两足步行机器人将在很 大程度上满足现代人类发展需求,一方面可实现基 础机械式多自由度稳步步行,另一方面降低能耗、 减小体积、延长使用寿命, 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 义。
非常稳定 基本稳定 不稳定但不影响行走 不稳定完全不能行走
很逼真 比较逼真 不太逼真 完全看不懂
简单 不复杂 一般复杂
复杂
方便可调 一般可调 不可调
评价尺度
10 5 2 0
10 5 2 0
10 5 2 0
10 5 2 0
10 5 0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对以上方案打分如下:
方案
方案二的步行特点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对于腿部机构的设计,通过对方案一二的综合分析还考虑,建 立了综合评价指标如下:
评价项目 目标完成情况F1 行走稳定程度F2
逼真程度F3 复杂程度F4 机构可调性能F5
得分等级
完全实现功能要求 基本实现功能要求 部分实现功能要求 不能实现功能要求
两足步行机器人的手臂采用以臀部的凸轮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带动 平面连杆机构产生“手臂”的5联动的方法与两腿的动作协调。手臂的 平面连杆机构如下图所示。
根 据第二章设计要求与设计数据,成 年男性上臂长约为330mm,不妨设 AD=330mm。同时A点为机器人的肩部,建 立以如图为平面的XY坐标,那么设A(0,0)。 机器人的肩部A点与B点水平距离大约为机 器人的上身长,设为550mm。
方案一的设计思路即让小腿由大腿控制,产生连动的效果, 因此方案一充分运用连杆和滑块机构,将大腿的转动角度转化 为控制小腿的主要参数,角度越大小腿弯曲程度越大,即实现了 大腿和小腿的连动,并将小腿的主控参数巧妙的设置成了角度的 变化。其中的一大特点是利用了一个球形铰链,能够同时控制小 腿的前伸和后退。
机器人臀部机构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方案二、采用凸轮机构
横杆G焊接在大腿 A杆上,用以固定凸 轮和虚线处的横向滑 杆,E杆为小腿简图, F处的铰链用以连接小 腿和大腿,使小腿能 绕大腿旋转,E杆一端 与滑块连接用以控制小 腿的转动角度,另一端 连接脚掌,如下图:
机器人膝关节的机构简图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综合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

, 平面连杆机构的尺寸设计
当机器人臀部凸轮转动时,B点的滑块左右滑动,根据上一节的计算结果, 滑动距离为5.4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