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应用及化学方程式书写均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用熟石灰改良长期施用硫酸铵的酸性土壤:B.工业上用纯碱制烧碱:C.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D.误食氯化钡用泻盐(硫酸镁)来解毒:2 . 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室用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D.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等3 . 下列实验操作基本正确的是A.A B.B C.C D.D4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pH小于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5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6 . 有些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列对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设计中,正确的是()A.制备气体前,先往装置中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C.稀释浓硫酸时,先往容器中装水,后慢慢倒入浓硫酸D.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后沾上被测溶液7 . 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A.由紫色到红色B.由无色到蓝色C.由蓝色到绿色D.由红色到蓝色8 . 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浓酸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安全应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并涂抹3%~5%的小苏打溶液C.硫酸检验:向某溶液中加入镁条产生无色气体,则证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D.硫酸用途:70%以上的浓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其余用于农药、医药等领域9 .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B.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碳酸盐加盐酸能产生气体,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10 . 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下列总结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气体COD.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11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12 . 从用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某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加水搅拌,发现固体部分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一定有CaCO3和Ca(OH)2B.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D.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13 . 生活中,下列溶液的pH>7的是A.汽水B.自来水C.肥皂水D.食醋14 .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图①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铁粉B.图②是加热适量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C.图③是室温下向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D.图④是通过实验绘制得到的溶解度曲线二、填空题15 . 回答下列与酸有关的问题。

(1)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常常会看见白雾,是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性;(2)生活中,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去除铁锈,主要利用酸能与_____反应的化学性质;(3)稀H2SO4能与BaCl2溶液反应,是因为_____离子和Ba2+结合生成了沉淀。

16 . 许多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内盛白色固体物质,标有“干燥剂“字样,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1)写出生石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2)写出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3)画出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中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_____;(4)生石灰为什么可用作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17 .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酸减中和反应的实验。

(l)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证明氯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酸碱之间的反应是否必须加入酚散才能证明是否发生?(猜想)利用碳酸钙也可以证实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3)可欣:可以在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钙粉末,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4)受可欣的提示,小燃提出,可以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结论)(5)酸和碱发生反应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需要加入酸碱指示剂。

三、实验题18 . 雨水资源化是一种发展趋势.(1)受酸性气体影响,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形成了酸雨.要测定某雨水酸碱度,可使用__________.(2)收集的地面雨水常携带树叶、泥沙等不溶性杂物,应进行沉淀、__________等处理;写出图中①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②号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四、简答题19 . 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HCl组成,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⑴装置连接的顺序是_____;你所选择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写出你所选最后一个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⑶A装置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⑷若省略你所选择的第二个装置,则不能验证出的气体是_______。

20 .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进“水”的世界。

①下图电解水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水电解过程发生改变的微粒名称_______。

②医疗上常用0.9%溶液作生理盐水,配制1000g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

水还可以制取碳酸饮料,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1 . 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罝,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中要使小气球膨胀,图中液体和固体的组合______(填写化学式)。

D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2)B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_____,下列操作不妥的是______。

①检査装置气密性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④选用教室内的空气(3)若用C装置装满水收集气体从______进(填“a”或“b”)医院还用此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______(填“a”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22 .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探究高温时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__________。

(3)经测定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增重0.88g,则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是_____g。

五、科学探究题23 . 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生石灰,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同学们对某地石灰窑刚出窑的产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假设石灰石中所含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参与下述反应)【提出问题】刚出窑的产品中含钙元素的物质有哪些?【猜想】I.只有氧化钙 II.只有碳酸钙 III. 既有氧化钙又有碳酸钙【查阅资料】氧化钙、氢氧化钙都能与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Ca(OH)2+2HCl→CaCl2+2H2O【实验探究】①甲同学取适量产品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

甲同学据此认为猜想II成立。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取适量产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

乙同学据此认为猜想I成立。

丙同学认为乙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③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了猜想III的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加适量水溶解,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取少量下层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试液变为红色;_________。

猜想III成立24 . 某学习小组用盐酸和氢氧化钙,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小霞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大家认为她的实验设计和结论是错误的,请设计出你自己的方案.大家对小霞的实验继续探究:小霞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作出猜想)①只有②有和③有和(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小杨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并按方案分别进行实验.方案: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_,可证明猜想③成立.方案: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人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只有,猜想①成立.(实验评价)两种方案结论不一致,请找出错误方案并说明错误的原因________.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证明正确的猜想.六、计算题25 . 肖剑兴趣小组同学取 12.5g 铜锌合金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的稀盐酸和剩余固体的关系如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 ZnCl2+H2↑ )(1)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

(2)实验中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