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诊疗指南 输液 输血与自体血回输
临床诊疗指南 输液 输血与自体血回输
(四)感染性败血症 系血液污染细菌所致,轻者发热,重者可致休克。一旦发生,应 进行抗休克、抗感染,同时利尿、纠正酸中毒。 (五)出血倾向 出现在大量输血。预防方法是每输库血3~5u,应立即补充新鲜血 lu,已输血4000~5000ml 时,应给新鲜冷冻血浆或冰冻干血浆。 (六)循环超负荷 因输血过多或过快,或有严重贫血、老年伴心血管疾病者,易发 生循环负荷过多。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CVP过高, 血压下降。应加强输血期间监测,发生早期症状如头胀、咳嗽、 胸闷、气促,两肺啰音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和输液,给予吸氧、利 尿和强心药,取头高位,必要时下肢上止血带或放血。 (七)其他并发症 输血后传染病,如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输血处理不当, 可致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等。
第十一章 输液 第十二章 输血与自体血回输
麻醉科 范琳
一、适应证
1.各类手术麻醉。 2.各类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3.创伤、休克、严重感染。 4.毒物或药物中毒。 5.昏迷及晚期肿瘤不能进食。
二、方法
(一)输液器械 输液器、注射针(普通针或套管针)、消毒用碘酒、酒精棉、胶布等。 (二)液体种类 1.晶体液 (1)葡萄糖:不含电解质,主要用作补充水分及能量,有5%、10%、25%、 50%等多种。 (2)生理盐水:适用于扩容,输入过多可致高氯性酸中毒。 (3) 0.3%、0.4% NaCl:可治高钠血症。 (4)7.5% NaCl:治疗严重低钠血症,补钠量(mmol/L) = 血清钠下降值 ( mmol/L)×体重(kg)×0.6 ( 1g钠=17mmol)。 (5)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液):用于纠正低血容量和治疗腹泻、烧伤等 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中度代谢性酸中毒。 (6)平衡液(乳酸钠林格液):是最常用的晶体液,适用于补充细胞外 液、扩容、补充电解质和维持血液酸碱平衡,改善血黏稠度及改善微循环。 (7) 5%碳酸氢钠:具有补充钠和纠正酸中毒的作用。
二、输血方法
1.输血前准备 (1)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血型、诊断和手术名称与供血者的 姓名、血型、交叉配合实验。 (2)检查血液储存时间、血袋有无破损,观察血液质量。 (3)充分混匀。 (4)输血器包括滤器、管道,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并填满、无气泡, 禁用葡萄糖液。 2.输血途径常规经静脉穿刺输血,最好用套管针穿刺,深静脉穿刺或静 脉切开留臵导管。 3.输血量根据出血量、Hb、Hct、CVP 等指标决定输血量,要求Hb大于 80g/L,Hct 大于0.25。 4.输血速度大量输血时应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输入需要的血量。一般非紧 急情况下,成人调节在4~6ml/min,老年人、心脏病人或小儿以1~ 3ml/min 为宜。 5.输血期间观察输血过程中应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尤其在最初15min内, 应测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如有明显不良反应,特别有溶血反应迹象 时,应立即终止输入,调查原因,及时处理。 6.血液加温输血前宜将血袋臵于37℃温水浴,使血液温度接近体温后再 输入,或用加温输血器。 7.输血完毕后的血袋需保留2小时,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复查。
三、成分输血
(四)血浆凝血因子制品 1.血浆冷沉淀 主要用于ⅩⅢ因子,凝血因子Ⅰ缺乏的出 血病人。 2.凝血酶原复合物 适用于Ⅸ因子缺乏(血友病乙)病 人。 3.Ⅷ因子复合物用于中重度血友病甲病人,术中出血的 防治。 (五)白蛋白和血浆蛋白制品 包括脱Ⅷ因子血浆,25%白蛋白等,用于扩容和提高胶体 渗透压,纠正低蛋白血症伴低血压。 (六)白细胞制品 浓缩粒细胞:适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慢性粒细胞白血 病等的替代治疗。
三、输液期间的监测
1.记24 小时出入量,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中 心静脉压、皮肤弹性、有无水肿、尿色及尿量,了 解体液平衡情况。 2.定期检查尿相对密度、尿钠、尿渗透压、血渗透 压、血清电解质和体液酸碱状态。
四、并发证
1.输液反应 由致热源引起的寒战发热,应立即停止 输液,更换输液器和液体,对症处理。 2.循环负荷过重 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表现为血 压、中心静脉压过高。一旦发生,应立即减慢输液 速度及使用正性变力药或利尿药,臵病人于半卧位。 3.血栓栓塞性静脉炎 一旦发生,应立即改换静脉 输注途径,局部热敷及防治感染。术中输液应首选 上肢静脉。 4.局部血肿或肿胀。
2.胶体液 (1)右旋糖酐70 :主要起扩容作用,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2)右旋糖酐40 :能降低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起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3)其他血浆代用品:如经乙基淀粉、海脉素(血代),佳乐施(血定 安)等,主要用于扩容。 (三)输液穿刺部位 新生儿选用脐静脉,婴儿选用头皮静脉,儿童选用手背或足背静脉,成人 则可选用肘静脉、贵要静脉、踝静脉等,大量输血和静注高渗液则应选用 中心静脉。 (四)输液速度 需根据不同病情掌握。如: 1.周围循环衰竭或大面积烧伤者,补液初速度宜快,甚至可加压输注。 2.伴心、肝、肾功能不全和有严重贫血者,输液应慢,以防心衰和肺水 肿。 (五)输液量 1.术前输液有电解质紊乱或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病人,术前应予纠正; 急诊病人应输注估计补充量的l/4~l/2;下午手术者上午应适当补液。
2.术中补液包括: ( 1) 术中体液丧失:上腹部手术每小时10ml/kg~ 15ml/kg,胸腔手术每小时10ml/kg,四肢及其他手术 每小时5ml/kg~10ml/kg。 (2)失血量的补充。 (3)婴儿和儿童的补液:体重小于l0kg,每小时 4ml/kg (每日100nl/kg),还需补充术中液体丧失量。 3.大量输液应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 压;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五、输血的并发症
(一)过敏反应 1.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一,从皮疹、红斑、尊麻疹到突然致死性过敏性休 克,或喉水肿、支气管痉挛、喉痉挛而致通气障碍。 2.治疗首先立即停止输血,再用药物治疗。 (1)地塞米松l0mg 或氢可的松100mg 静注。 (2)10%葡萄糖酸钙10ml。 (3)异丙嗪25mg。 (4)严重者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必要时每分钟l~4 μg 静滴。 (5)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通气正常。 (二)发热反应 因输血用具及采血过程中混入致热源或反复输血引起。一旦发生,首先减 慢输血速度,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并立即给氧、保温、镇静,使用激素。 (三)溶血反应 多见于血型不合。典型者输入2~5ml 异型血,即会突发头痛、头胀、心前 区窘迫、腰痛、腹痛、恶心、呕吐、循环衰竭、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疽、 血红蛋白尿及少尿型肾衰。处理原则:立即停止输血,保护肾功能,输液 利尿,大量激素,必要时进行人工肾血液透析乃至透析换血疗法。
五症 术前选择性手术要求Hb提高到90g/L。低蛋白血症应输白蛋白 液。 (三)严重感染 采取多次少量输新鲜血,提供抗体、补体,可增强抗感染能力。 (四)凝血异常 1.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瘫等必须输血小板或新鲜全血。 2.血友病还可输含丰富Ⅷ因子的冷冻沉淀物 (eryoprecipitate)、新鲜冰冻血浆(FFP)或浓缩抗血友病球 蛋白(AHG)。
四、自体输血
(二)麻醉后手术前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麻醉后开始采集自体血500~1000ml,并以相应速度输入三倍血量 平衡液和等量胶体液,使血液稀释。 目的在于术中失血前降低Hct,而不降低血容量和血压,以减少术 中红细胞的丢失。采血量可按公式计算:采血量二血容量×(初始 Hct-拟稀释Hct)×2/(初始Hct-拟稀释Hct)。临床血液稀释安全 范围:成人Hct 约为25%~30%,小儿约为20%~25%。采集血液在室 温下保存6小时,如6小时内预计不能输入应臵冰箱内保存,24小 时内输入。 术前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心脏和脑血管疾病、凝血障碍、肾衰竭 应禁忌使用该方法。 (三)术中血液回收及输入 由于自体回输血装臵和红细胞收集器的改进,可在血回吸的同时加 肝素抗凝剂,在储血器中去沫、冲洗、滤过及离心,将沉淀的红细 胞加晶体液回输体内,可有效的避免溶血、凝血障碍、气栓及微栓 等并发症。 适用于心血管、胸腹腔、骨科大手术。对腹腔脏器损伤、疑有肠内 液、胆汁污染、细菌或恶性肿瘤细胞污染者为血液回收禁忌。
第十二章 输血与自体血回输
一、适应证 (一)出血 1.失血量小于全身血容量20%,血红蛋白大于100g/L 时, 可仅输电解质溶液,代血浆维持循环血容量正常。 2.失血量超过血容量30%,血红蛋白低于70g/L 时,必须 同时输血,保持血细胞比容(Hct)不低于0.25。 3.失血量达50%时,应输全血。 4.失血量超过血容量80%时,需输新鲜全血和补充凝血 因子,如新鲜冰冻血浆和浓缩血小板,以维持凝血机制。
四、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不但可节约库血,且可避免同种输血所传播的 疾病,不会发生血型不合或过敏等输血反应。 自体输血主要有三种方法: 1.术前采血保存及回输; 2.麻醉后手术前采血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3.术中出血回收及输入。 (一)术前采血,保存及回输 一般在术前3 周内间断采血,侮次采血300~500ml,同 时补充等量的代血浆和5%葡萄糖或乳酸林格液(1:1),病 人如无不良反应,且Hct >35%,可每间隔5~7 天采血一次。 为使采集的自体血不存放过久,可于第二次采血后将第 一次采集的血反输给病人,第三次采血量可相当前两次 采血量的总和。术前3周内至术前采血量可达1000~ 1500ml。自体采血后病人血浆蛋白恢复至正常水平需72 小时。故术前3天应停止采血。
三、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可提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并发症,节约用血,避免 浪费。 (一)红细胞制品 1.浓缩红细胞(p-RBC)适用于失血量在1500ml以上的病人; 贫血只需增加红细胞数,增强其携氧能力的病人。 2.洗涤红细胞(w-RBC)适用于严重过敏性输血反应,免疫能 力低下,器官移植,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的 病人。 3.冷冻红细胞(F-RBC)用于稀有血型的红细胞输血,其他同 洗涤红细胞。 4.少白细胞的红细胞(LP-RBC)适用于多次输血后产生白细 胞凝集素,且有发热反应的贫血病人,或待做异基因骨髓移植 的病人。 (二)血小板制品 浓缩血小板(PC) :适用于血小板功能正常而血小板数量减少 者。 (三)血浆制品 新鲜冷冻血浆(FFP) :用于缺乏凝血因子的渗血,扩充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