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也是一种爱》教案
学科:思想品德课题:严也是一种爱
年级:八年级任课老师:杨秋县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型:讲授新课
一、学情分析:
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其问题突发的特点,不可避免地表现在家庭生活,亲子交往之中;初中生亲子之间的差异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对其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严也是一种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一框内容;本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成长也会有烦恼”,讲到父母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反应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第二部分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本框的内容为第二框提供了铺垫和前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与父母产生的矛盾的原因,知道逆反心理的具体体现和对逆反心理进行具体分析,理解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制能力,正确理解对亲子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悔,对父母的尊重,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看待逆反心理和造成的伤害
教学难点:如何辩证看待逆反心理,正确理解“严也是一种爱”
五、教法: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六、学法: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下面框的内容,“不等价交换”,谈谈从中体现的是什么?
不等价交换
时间父母的付出我的回报
当我1岁时喂我并给我洗澡整晚哭着
当我3岁时爱怜的喂我做菜把一盘他做的仍在
地上
当我4岁时给我买彩色笔涂满了墙和饭桌
当我5岁时给我买漂亮衣服穿上后到附近泥坑
玩
当我7岁时给我买了球球扔到了邻居玻璃
常旷课而从不学习当我9岁时花钱给我请钢琴老
师
当我11岁时送我和朋友去看电
要他们坐另外一排
影
当我13岁时建议我去剪头发说他们不懂时尚
当我15岁时回家想拥抱一下把门反锁起来
师过渡:看了之后,想想我们与父母之间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产生矛盾?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有哪些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新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
环节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师:从小到大,父母给了我们多少爱,他们为了我们付出多少心血,课随着年轮的不断扩展,我们却觉得他们的唠叨太烦人,他们的眼神太严厉,他们的思想太不可理喻,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自己对妈妈的看法是什么样子的。
翻开教材19页同学们思考“这位女生的烦恼是什么?你们有同感吗?”
师总结并过渡:这是初中女生的烦恼,而且你们的烦恼还真不少,可是你吗知道吗?烦恼不只是你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妈妈的心声。
材料:一位妈妈的心声
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自从她上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以一句“我不知道”就打发了我。
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
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仅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他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急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
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
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
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八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
师:妈妈的烦恼有哪些呢?同学们归纳一下。
师:这就是妈妈的烦恼,那同学们从两个材料结合起来再认真思考,为什么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现在会变得格格不入?
师总结: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主见,渴望独立,也越来越不理解父母的做法;当我们听不进去的时候就觉得烦和啰嗦;而父母只是要求更加严格了,免不了多叮嘱自己,关爱之心没有变。
这就是我们和父母的差异。
环节二:探究合作找差异的原因
教师过渡:因为差异,我们就和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那么,我们和父母产生隔阂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教材20页的表格,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大家照学习小组探讨造成和父母产生隔阂的原因,看看哪组比较的最全最好。
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对比,,我们发现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就因为如此,我们在生活态度,价值观观念、兴趣爱好等难免产生较大差异,由此产生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方式,理想和追求也就不同;总的来说就是年龄差异。
但是
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父母严厉的爱是对我们的期盼,关键是我们怎样正确看待矛盾和解决矛盾。
环节三:
提出思考:天下父母共同的期愿是什么?同学们把教材21页第一段读一遍。
师总结过渡:正确看待父母对我们的爱,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也是一种爱。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看待父母的稿期待严要求,这样就会产生反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环节四:出示四张漫画
师:请同学们分析这四张漫画是一种什么心理,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师总结并过渡: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产生反感;它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非那样;你说这好,我非说那好;让我信这,我非信那。
这些是青春期学生普遍性的反映,总的来说目的就一个,那就是和父母对着干。
那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呢?大家一起看看那相关链接的内容。
环节五:关于辩证看待逆反心理的辩论赛
师:我们了解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和原因,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都是错的呢?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我们分为两大组进行一场小辩论。
正方:同父母相处产生逆反心理,是父母错了。
反方:同父母相处产生逆反心理,是我们错了。
师总结:逆反心理现象在我们青少年身上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导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很多的,但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即父母和子女。
当我们和父母产生逆反心理时最好不要断然下结论,相互指责,对于子女的逆反心理,父母要具体分析,逆反未必都有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家长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在调查表明,问题多的学生常常与家教误区相关,极端的问题中往往有家长教育不当的责任。
环节六:逆反心理的危害
(一)看一个“孪生姐妹杀父弑母”的案例。
师:同学们看完后,当姐妹两跪在父母坟前,他们后悔什么?替他们说说。
师总结:他们后悔的事情,就是他们的逆反心理“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父母”我们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
错误惩罚自己,同时对父母的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二)假如当初....这一活动
师:请你为姐妹俩出出主意,当初应该如何化解与父母的矛盾?总结:应该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当我们要冲父母发火的时候,不妨用手摸摸我们的肚脐,它曾是我们与母亲相连的地方,也是母亲用营养维持我们生命的地方。
八、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的也差不多了,我们把书本合上回忆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师:最后,同学们针对你们在生活中和父母有过的矛盾和冲突,你能主动写信和父母诉说吗?请试试看。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