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说课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说课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说课教案设计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中第5条“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而编写的。

由《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弘扬优秀家风》三课组成,以“加强沟通,与父母相互理解”“共担家庭责任,共建美好家庭”“探寻、传承家风”为逻辑主线。

聚焦核心观点“让我们的家更美好”,通过“小家”到“大家”的大情怀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由“相互理解”“主动交流常沟通”两个话题组成。

两个话题都选取了家庭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情境,先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理解家人的想法,用心体会家人的爱,再学习积极与家人交流、沟通的方法,在面对矛盾时如何妥善处理。

本课时为第一个话题“相互理解”,由“认识我们与家人的不同”“理解与体会家人言行背后的爱”两部分内容组成,重在引导学生多视角看问题,关注、了解家人的想法,尤其是要正视因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给家人带来的一些烦恼,用心体会家人不同形式的爱。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心理的变化,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多数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学习资源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但是,独立解决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惑还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设计,通过创设家庭生活情境,抽丝剥茧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感悟中提升他们对家庭生活的认识,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教学目标1.学会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并能剖析烦恼问题背后的原因,正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学会倾听父母的困惑,关注、了解家人的想法,理解彼此不同,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言行背后不同形式的爱,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发现自己与家人的不同,学会理解父母。

教学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人不同形式的爱,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五、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本单元围绕核心观点“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展开单元整体教学,聚焦单元核心问题“怎样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以《写一封家信》的活动贯穿单元始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读懂彼此的心、共建美好家庭、弘扬优秀家风,继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本课时将围绕怎样理解父母的心,让我们的家庭更美好展开学习。

环节一:创设情境,一封家信传真情课程伊始,学生在聆听《相亲相爱一家人》,欣赏着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中,回忆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温暖画面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在家庭美好氛围的渲染中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家庭更美好呢?之后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如何读懂彼此的心,化解家庭矛盾,书写一封家信传真情。

设计意图:通过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唤起学生美好的回忆,为学习本单元做铺垫,围绕“如何让家庭更美好”这个核心问题开展整体教学,学生在《写一封家信》的活动中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环节二:倾诉烦恼,剖析背后的原因聚焦学生成长中的小烦恼,引导学生通过“倾诉成长的烦恼”“剖析烦恼的原因”正确面对家庭生活中的不愉快。

首先,引导学生倾诉成长中的烦恼。

学生通过阅读两位同学在周记中记录的小烦恼,联想到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过的不愉快,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倾诉中将心中的不愉快说出来,同时进行了自我心理调节,然后再围绕“怎样才能减轻这些小烦恼”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倾诉方式,认识到倾诉的好处,即可以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缓解心理压力。

其次,引导学生剖析烦恼的原因。

说一说:为什么原本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会变得有些紧张了?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辨析原因,在矛盾和迷茫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青春期小常识”进行深入地自我反思和剖析,从而认识到成长过程中,自主意识逐渐增强的是产生小烦恼的主要原因,而学会倾诉,学会分析烦恼背后的原因,尝试改变自己,才能让家庭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似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借助小案例、青春期小常识,引导学生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调整负面情绪,同时分析产生烦恼的原因,学生在自我剖析自我反思中学会健康生活。

环节三:倾听心声,理解彼此的不同“理解”是本课的关键词,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

真正让学生做到理解家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理解也是解决家庭生活小烦恼,让家庭更美好的关键,于是,本环节有梯度地进行设计: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寻找解决烦恼的办法,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走进家人的内心,通过阅读家信,倾听父母心中的困惑,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家人;最后,再通过小活动“描述你与家人的不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因为彼此角色不同,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想法、处理问题的方式等都会有较大不同,这也是造成相互不理解的一个原因,同时认识到我们父母经验丰富,我们要学会倾听父母心声,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彼此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和自己的不同,从而能真正做到理解父母,教学中通过倾听父母的困惑,了解父母的想法,分析父母与自己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父母比自己有经验,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进而去理解父母用心。

环节四:换位思考,理解家人的用心本环节继续围绕如何解决家庭生活小烦恼展开,引导学生找到更关键的解决烦恼的方法,那就是换位思考理解家人,于是设计了如下三个小环节“家庭生活情景大讨论”“理解家人的用心”“分享感受,读懂家人的心”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人。

首先,通过阅读情景对话,说一说同样的事情,每个父母的回应都不相同,家长不同回应的背后都藏着什么。

学生在讨论这一问题中理解了家人的各种良苦用心。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如果是你的妈妈,会怎样回应呢?你妈妈回应的背后藏着什么?学生在分析自己妈妈回应的同时也就能理解了家人对自己的爱了。

最后,引导学生做家庭生活中的有心人,聆听同学们分享的来自家人的爱,与同桌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来自家人的爱。

在聆听和交流中学生学会理解和感恩。

设计意图“”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联系自身,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不同行为背后的爱,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再通过分享来自家人的爱,在爱的包围中学会读懂家人的心。

环节五:读懂家人,一封家信表达爱课堂结尾处呼应“如何读懂彼此的心,化解家庭矛盾,书写一封家信传真情”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写一封家信传真情,让小矛盾烟消云散。

这既可以检验学生本课的学习效果,同时体现了由知到行的实践过程,可看出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知识去解决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生用书信的方式表达爱的时,也促进了与家人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在学会倾诉、学会倾听、换位思考中,一步步去理解家人的良苦用心和不同形式的爱,并注重由知到行的落实,每个环节中都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去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从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在不断成长的道路上健全人格。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第二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由“相互理解”“主动交流常沟通”两个话题组成,都选取了家庭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情境,先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理解家人的想法,用心体会家人的爱,即理解家人的良苦用心;再学习积极与家人交流、沟通,直面矛盾,妥善处理矛盾,即通过沟通让家人理解自己的心。

两个话题之间具有先后逻辑关系,只有相互理解才能读懂彼此的心。

本课时为第二个话题“主动交流常沟通”,重在通过沟通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

由“理性面对与家人的矛盾”“积极寻找方法,主动沟通化解矛盾”“相互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三部分内容组成,引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与家人沟通,并化解矛盾,最终使学生思维和行为方面逐渐成熟,能用实际行动关爱家人,给家人温暖。

二、学情分析基于前一课时的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面对家庭生活中的不愉快时要学会倾诉自己的烦恼,倾听父母的心声,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即读懂父母的心。

如何做到读懂彼此的心,也让父母了解子女的心,就需要学生与父母进行积极、有效的良好沟通去实现。

而学生恰恰在与家人进行良好沟通方面存在能力不足,如不想沟通、不主动沟通、不会沟通等,所以本节课将进行有效的设计,创设家庭生活沟通情境以及正面的沟通示范,帮助学生主动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积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升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

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主动与家人沟通的好处和方式,能够在家庭生活中经常与家人主动交流、沟通,减少误会和矛盾。

2.知道由于种种原因产生家庭误会和矛盾是正常的。

理性面对家庭矛盾,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主动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积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3.能够在家庭交流中掌握主动权,欣赏家人的“闪光点”,理解和尊重家人,为家庭和睦作出贡献。

四、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家人之间产生矛盾是正常的,能够用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能够在家庭交流中掌握主动权,欣赏家人的“闪光点”,理解和尊重家人,为家庭和睦作出贡献。

五、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本课在学生学会理解父母,读懂父母心的基础上,继续围绕如何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庭更美好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让父母读懂自己的心,学会积极主动地与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继续在书写一封家信活动中读懂彼此的心。

环节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出沟通问题选取两幅画面中反映出的家庭沟通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也遇到过与家人沟通不畅通的情况,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该怎么办?然后,简单回顾上一课内容,引出本课核心问题:如何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继而,围绕“如何与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一封家信传亲情”这一内容展开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主动说出或反思自己在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聚焦本课内容,即如何主动与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让我们的家人关系更和谐、亲密。

环节二:经常主动交流,促进彼此了解本环节遵循由知到行的学习规律,下设“搭建心桥,主动交流”“创造机会,经常交流”“制定计划,进行实践”三个循序渐进的小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经常主动与家人进行交流的意义。

“搭建心桥,主动交流”这一环节,围绕“怎样让家人读懂我们的心”这一问题,通过在小组内探讨“主动交流和被动交流分别会有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从内心认可主动交流有很多好处,使学生愿意去主动与父母谈心交流。

“创造机会,经常交流”这一环节,基于学生有了主动沟通的意愿后,在通过阅读一则寓言感悟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悟出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心,才会减少与父母产生矛盾和不愉快。

“那么怎样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心呢,除了主动交流外还要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经常与父母交流?”学生在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思考讨论中认识到创造机会,经常主动与父母交流可以化解矛盾和不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