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以致导致核泄漏事故的发生。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短期内对产业链、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影响甚广,重创了日本经济。
长期看,地震产生的“破窗效应”,灾后重建将拉动一直低迷的日本国内有效需求,带动经济走向复苏。
由此得出结论,日本经济在震后将呈现出“v”增长轨迹。
尽管如此,核泄漏对日本农业、渔业、旅游业长期内产生负面作用,将是日本政府未来需要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核泄漏、破窗效应一、引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以致导致核泄漏事故的发生,瞬间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消息传来,世界为之震动,纷纷为不幸遭遇大灾难的无辜民众祈福,并在第一时间各国纷纷表示施以援手,派出救援队赶赴地震前线同日本民众一道抵御旷世天灾。
同时,就地震及由此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纷纷进行分析和预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产生影响的文章和评论最多。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合比较分析,本文则着重分析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国内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有先理清此次地震对日本国内的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透过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对中国经济或是世界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在讨论之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日本140年来最严重的地震,也是为我们后续的分析做必要的准备。
东日本大地震①发生在日本东北部距离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太平洋海域。
地震发生后,对地震震级测定的报道不断刷新,由日本气象厅最初定级为7.9级,一路调至到8.8级,最后定级为9.0级。
并引发浪高最高达到23米的海啸,重创东北部地区。
截至目前,地震海啸已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成为二战以来造成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
大地震还导致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发生7级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这次地震、海啸和核泄漏相叠加的复合型灾害是二战后日本60多年来的最大灾难。
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地区是日本相对落后的地区,受灾地区经济活动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8%②,分布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一些重要产业。
此次直接受到地震和海啸影响的有三个县,即岩手、宫城和富岛,它们都在关东地区。
三个县覆盖了日本4.5%的人口以及4%的gdp。
邻近的大阪茨木市也受到了一些影响,该地区占日本gdp的2.3% 。
同时,东北地区还承担着向日本经济中心关东地区供电的任务,而关东地区占日本gdp的40%。
二、短期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目前东日本大地震引起的基础设施破坏、电力供应短缺和核辐射扩散,已经对日本的实体经济、金融、对外贸易构成了威胁,给初步复苏的日本经济蒙上了阴影,科法斯将日本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由1.5%下调到0.3%。
就短期来看,大地震从以下几个方面困扰着日本经济。
1.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关于地震产生的损失也不断在刷新着,美国air全球风险评估公司说,在不计入海啸的情况下,仅地震就可能对日本造成145亿美元至346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③。
世界银行3月21日发布《东亚经济半年报》表示,大地震及海啸将给日本带来1220亿至23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至4%。
而日本灾后重建可能需要5年时间。
日本经济外交担当大使堂道秀明先生4月1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说,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6至25万亿日元。
2.汽车和电子等行业影响。
电子和汽车是日本传统工业的支柱产业,东部沿海地区则是日本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集聚的区域。
地震发生之后,许多半导体材料和汽车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纷纷停产,使得两个行业的国内生产链出现断裂,这将对日本产业体系形成较大的冲击。
此次地震对日本东海岸地区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公路交通设施造成了巨大损害。
大量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被地震摧毁,这些破坏在短期内难以复原。
交通不便必将导致相关企业旗下的工厂面临零部件供应短缺的窘境,并且这种严峻的形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
这势必将影响的短期供应。
此外,地震带来的厂房损坏、设备的检修、零部件供应、电力短缺、受损的电子行业中断供应等一系列问题,也将影响各大厂家的产能。
由于地震引发零部件供应受阻,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相继停产停工,停产使各大汽车厂商损失惨重,据高盛公司估计,在日本本土,丰田每停产一天就会造成60亿日元(约合7200万美元)的利润损失。
日产、本田、铃木停产一天则损失约20亿日圆(2,500万美元)盈利④。
在电子工业领域,日本电气公司、三菱电机公司、松下电器产业公司、东芝公司和索尼公司决定关闭位于岩手县、茨城县、福岛县等受灾地区的工厂。
日本的硅片产量占全球60%,芯片业占世界市场的20%,日立公司的空气流量传感器占世界总供给的60%。
大地震造成的日本零部件供应的临时性中断,导致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供货紧张和价格上涨。
3.金融市场的影响。
地震发生后,日元汇率的反应迅速。
到3月17日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一度上升到76.25,为战后历史上的最高点。
日元升值只是短期现象。
政府、企业赎回海外流动性资产,以用于灾后的重建。
而保险公司面对巨额的地震损失,将不得不将海外资产变现应对灾后理赔。
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使日元需求大增,导致日元升值。
而资本市场上,基于这种日元的预期投资者大举做多日元,而推进了日元的升值。
4.对外贸易的影响就日本出口贸易方面,地震严重破坏了日本东北部地区的汽车、电子业生产,基于日本在这些行业中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势必会影响这些产品的出口。
另一方面,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将是日本未来一段时间的贸易出口萎缩的主要因素。
受核污染的影响周边地区的农产品、水产品的生产、出口将遭受沉重打击。
各国在禁止进口遭到核辐射的农产品,并加强了对日本其他产品的检测。
更重要的是,对日本产品消费心态上可能存在的变化,很可能并不会因为核泄漏的有效控制而消除。
从进口方面看,大地震的震后效应无疑会增加日本的原材等进口以用于迅速展开的救灾工作。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3月份贸易统计初值(以通关为准)显示,出口减去进口所得的贸易盈余为19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6亿元),同比大减78.9%。
受东日本大地震导致出口企业生产陷入停滞等因素影响,出口额16个月来首次下降,直接导致贸易盈余大幅缩水。
迄今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的出口明显呈减少倾向,原本已步入复苏通道的日本经济势必将减速。
⑤总之,短期内日本将饱受工厂停工、供应链中断、对外出口受阻等问题的困扰。
日本经济的短期内将遭受重创。
日本经济增长将一改2010年增长的强劲趋势转而低迷。
但是地震的“破窗效应”将给日本经济带来积极的因素,这在日本灾后重建的中长期将体现出来。
三、长期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日本政府及民众迅速投入灾后重建工作。
而且,目前地震引起的核泄漏已经得到有效地控制,震后重建会给日本经济带来积极的因素,从而长期内带动日本经济企稳复苏。
首先从历史经验来看,震后的重建工作最终帮助经济产出,带动经济增长。
1989年旧金山地震和1994年洛杉矶附近北岭市的地震最后都促进了加州的经济发展。
而1995年日本的阪神地震后,日本经历就典型的呈现出这样的增长轨迹。
阪神大地震曾造成近1000亿的经济损失,但是灾后重建刺激日本经济在1996年经济增长大幅反弹至3.6%,几乎是日本90年代以来最高的gdp增长率。
日本经济是长期依赖出口贸易的经济。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一直是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
灾后对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重建以及企业对受灾地区机器设备的添置将直接拉动日本国内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有望带来更多的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震前日本政局持续动荡,民主党各派阀以及各党派之间政治斗争不断,这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由于震灾的发生,日本政坛表现出空前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抗震救灾,政局暂时转向稳定,这为经济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综合历史经验和目前的条件,长期内日本经济走向复苏应该无虞。
震后短期内的低谷后,会逐步反弹走让增长。
即日本经济将呈现“v”型增长的趋势。
尽管如此,长期内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持续存在,将是日本政府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的阴影将笼罩很长时间,由此日本大力发展的核电产业将受到抑制,而对其他能源的诉求,势必给本身资源匮乏的日本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再者,农业、渔业和旅游业遭受的破坏,很难在短期内恢复。
此次受灾地区主要是日本的农业地区和渔业地区。
灾后大面积农田被海水浸泡、地下水上涌,导致盐碱化,今年可能难以耕种,从中长期看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灾区渔场、海岸水产品加工设施被毁。
特别是核辐射的影响更加致命,福岛核电站向大海排泄核污水,一旦导致食物链遭受严重污染,对近海甚至远洋渔业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受核污染的影响周边地区的农产品、水产品的生产、出口长期内都将面临沉重打击。
日本是世界上水产品消费最多的国家,水产品的短缺会对日本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日本在2010年内阁通过的“重塑”日本经济辉煌的《新成长战略》中,确立了“观光立国”的战略,将旅游业作为未来日本经济的一大核心支柱。
日本观光厅此前曾定下2011年外国游客达到1100万人次的目标,但由于发生地震,将不得不作出修改。
所以,地震短期内使日本的旅游业萎缩,长期内日本的旅游业前景也是一大问题。
结论通过对目前日本震后经济短期与长期分析,结合当前的现状与历史经验比较,我们可以日本国内经济在经历短暂回落之后,随着灾后重建带来的有效需求的提升,经济增速会在随后的逐步回升。
不难推测,由于这种影响,短期会给世界经济产生振荡,而长期内大量的重建对物资的需求也为世界经济带来利好的因素。
参考文献:①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②③地震究竟造成多大损失?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版,/html/2011-03/15/content_77836.htm④王蓓. 日本地震对汽车行业影响几何?中国钢铁现货网,/news/20110325/laiganggongzigang_4829 5653.html⑤受大地震影响严重日本3月贸易盈余大减近8成. 中新网,/20110420/112785.shtml作者简介:刘鹏,男, 1984年11月,山东青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转型经济、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