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论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着缓慢恢复态势。

但是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宫城县大地震并发海啸、核污染等复合灾难,给本就不乐观的日本宏观经济复兴带来了更加沉重的打击。

日本大地震不仅对本国的宏观经济、政治、文化和旅游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连锁反应,给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和政治格局都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日本3.11宫城县大地震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此次的里氏9.0级大地震给日本关东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可估量的,但地震在给日本带来无尽的痛苦的同时,也让日本政府和民众认识到了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必要性,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启示。

本文主要采用调研法、文献资料研究和个别实例分析等方法,从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三大产业的直接破坏、造成日本政府的财政多方面压力以及地震后的次生经济危机等方面入手,为大家阐述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多方面破坏。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经济;影响目录摘要 (Ⅰ)要旨 (Ⅱ)第1章绪论 (1)第2章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巨大破坏 (1)2.1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产业的破坏 (1)2.1.1大地震对日本公共服务业的破坏尤其严重 (1)2.1.2给股票市场和石油期货带来的动荡 (2)2.1.3对工业的破坏 (2)2.1.4对日本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破坏 (3)2.2大地震增加了政府经济工作的压力 (3)2.2.1地震增加了日本的对外债务 (3)2.2.3通货膨胀日益严重 (3)2.2.4失业率居高不下 (3)2.3地震灾害重创日本经济的多重表现 (4)2.3.1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4)2.3.2民众对经济形势的悲观和不信任 (4)2.3.3核污染带来的“核危机” (5)第3章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启示 (5)3.1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5)3.2为“核灾难”背后的核工业发展带来启示 (5)3.3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得到进一步重视 (6)3.4使日本政府对失业问题加以重视 (6)结论 (6)致谢词 (7)参考文献 (8)第1章绪论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日本的经济振兴也因此受到重大打击。

就在经济形势日发严峻和经济复苏极其缓慢的情况下,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地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

据日本官方证实,此次大地震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破坏最严重、危机扩散最快的一次。

原因在于地震的突发性和发生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上。

由于该地区处于日本东北重工业集中区域,因而带来的影响和破坏是无可估量的。

当然也不能忽视在地震的巨大破坏和所引发的各种危机的同时,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和体制中隐藏的问题也因此暴露出来,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高度关注。

东日本大地震具有持续性、突发性、破坏性,同时伴随着海啸、海难、火灾、环境破坏、失业、经济倒退、食品短缺等复合的生态和社会灾难,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因而,我们对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也要坚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

本文将从影响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多层次、多方面地论述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2章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巨大破坏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边缘地带,是典型的岛屿国家,地域相对狭小,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该国的本州岛东北地区和关东地区又是工业和人口密集区。

本次的日本大地震恰恰就发生在这一地区,在经济遭受巨大破坏的同时,还出现了复杂而多变的生态和社会问题。

本章将从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三大产业,特别是从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公共服务业、旅游业等方面的破坏进行分析,为大家阐释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多重破坏。

2.1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产业的破坏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日本同其他的发达国家一样,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绝对主要的地位。

因此,这场突发的大地震对日本东北部地区经济的打击,尤其是对二三产业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地震发生在日本工业中心地带,该地区农业产业相对较少,因此地震对农业的影响相比于对二三产业的影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2.1.1大地震对公共服务业的破坏尤其严重国家的公共服务职能表现在国家为民众提供的各方面的生产生活条件上。

3.11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破坏之巨大,尤其表现在对公共服务业破坏上。

首先,电力设施遭到的破坏尤其严重,东京电力公司位于福岛县的核电站在这次地震中遭受毁灭性破坏。

由于电力设施的破坏,导致了地区性停电、限电和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不仅给民众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是导致了众多企业的受迫性限电停产。

该地区的丰田、索尼、本田等分公司先后停产和关闭工厂,而与这些公司保持合作的企业也面临被迫性停产的危机,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无可估量。

其次,大地震对地区交通和物流货运造成了巨大破坏。

地震灾区道路断裂,桥梁倒塌,物流停滞,航运不通。

该地区的高速公路、县市道路、机场、港口均出现关闭和停航现象,某些地区的物流运输也处于停滞,甚至是瘫痪的状态。

这种情况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的“出行难”的问题,还给灾后物资调运和灾情救援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日本政府可谓耗尽财力、物力、人力,甚至出现了国际救援物资由援助国负责送抵灾区的无奈之举。

再次,大地震对通信设施和互联网设施也带来了巨大破坏。

地震之时,房倒屋塌,关东地区众多的通信塔线遭到破坏,互联网传输及应用中断,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很多灾区民众因此很难将自身的消息和目前所处的状况有效地传达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许多民众就在这样的焦急和痛苦中等待着通信和互联网应用的恢复。

2.1.2大地震对工业的破坏在如今这样一个“地球村”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孤立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一个整体。

而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日本,它的经济复苏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世界经济复兴的动力和强心剂。

日本的高新技术成果也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使用,日本跨国集团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和工厂都作为牵动该地经济发展的一架“马车”。

但是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却打乱了这一切。

受地震影响的日本关东地区原本设有众多大型电子厂商的子公司和工厂,是日本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因为受到3.11大地震的影响,该地区企业工厂普遍停产,甚至被关闭。

这些工厂的停产和关闭不仅影响了日本相关产业的发展,还直接制约了与之合作的其他国家的相关企业。

例如,索尼公司在该地区的电子核心部件工厂因受到地震波及而出现“阶段性”停产,不仅使得索尼公司被迫削减产量,还导致全球电子产品核心零部件的紧缺,引发了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性”的动荡。

日本的汽车工业也受到了大地震的冲击。

位于地震灾区的本田、丰田、大发、日产、三菱等汽车和机械生产先后停滞。

丰田公司更是一次性关闭在地震灾区内的六座工厂,本田,三菱等汽车厂商也因为地震波及而大幅度减产。

3.11大地震,威力之大不仅仅在于破坏了日本的汽车生产产业链,更引发了全球汽车产销的大动荡。

美国通用集团也因受到地震波及而削减了年度产量。

除此之外,日本关东地区其他工业也受到巨大破坏,经济损失无可估量。

2.1.3 大地震给股票市场和石油期货带来剧烈动荡日本经济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又经历了3.11大地震所带来的第二次危机。

两次经济打击对日本经济的摧残不可谓不深。

在2011年3月11日当天,受日本大地震影响,民众对日本经济前景的悲观导致日经指数大幅下挫。

同日,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准普尔指数、恒生指数等接连下挫,世界股票市场急剧动荡。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日消耗原油约440万桶。

3·11大地震以及次生灾害对日本关东地区部分炼油厂和石油行业相关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加之道路、桥梁等交通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人们对于燃油的需求预期开始大幅下降,也使得原油价格在短期内迅速下滑。

受日本大地震影响,纽约和伦敦等地的石油交易的期货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下跌。

但是,国家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国际油价也会随着大幅抬升。

2.1.4 地震对日本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破坏也十分巨大日本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樱花、寿司、动漫、茶道都是日本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并在世界范围广为人知的;富士山、北海道、琉球、东京、奈良、京都、大阪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文化城市。

而3.11大地震,以及地震所引发核灾难,给日本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带来巨大损失。

作为重要旅游客源地的中韩等国家,因为担心核污染的扩散,纷纷提高对日本的出游限制,有一部分准备前往日本的外国游客在大地震发生之后也提出了撤销旅游行程的申请。

失去了众多客源,给日本旅游以及餐饮、洗浴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大地震给日本的动漫产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不少的动漫开发团队因此暂停或推迟了有关的动漫产业开发。

据调查显示,在2010年日本动漫产值占日本GDP的10%以上。

由此观之,此次大地震对于日本动漫产业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2.2 大地震增加了政府经济工作的压力地震、海啸、台风等地质和气象灾害发生时,作为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府部门,就必须勇于承担责任。

应对各种自然灾害,首先就需要政府拿出大量的金钱和物资,这就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雄厚的财政作为基础。

2.2.1 地震增加了日本的对外债务,增加了财政负担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上世纪的泡沫经济崩溃,日本长期以来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困境,为了应对突发的地震灾情,日本政府和央行需要通过大量发行债券,并通过对外借债的方式,筹措巨额资金,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之中。

因而无形中就给本不宽裕的政府财政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和负担。

加上之前的补贴性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压缩了日本政府的举债空间。

与此同时,日本因为灾情和不景气的经济前景,现有的债务危机逐步传导至国际,引起了有关国家的担忧。

更严重的是,日本的债务危机逐步地朝着主权危机的方向发展,标准普尔将震后的日本信用评级下调,不久之后,又将日本经济调至为前景“负面”。

这一系列的变故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必定十分严重,主权信用的下降,势必给日本政府抗灾资金的周转带来不利影响,也必将失去一部分潜在的资金援助。

2.2.2 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大地震给日本民众带来的恐慌和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是阻碍日本灾后重建和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为了缓解民众的不安情绪,日本政府推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刺激民众的消费,带动经济的复苏。

然而,随着美联储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和欧洲主权危机所带来的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大潮,日本国内的通货膨胀也日益严重。

2.2.3地震对二三产业的破坏,使得失业率居高不下众所周知在现代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国民就业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日本正是如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