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

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

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六年级语文学科(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7分)(一)默写(12分)1、不惜千金买宝刀,。

(《对酒》)2、,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3、月出惊山鸟,。

(《鸟鸣涧》)4、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5、,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6、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二)《春之古韵》赏析(4分)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B、《钱塘湖春行》虽然全为静景,却把西湖初春的景色描写得生机勃勃。

C、《江南村》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树,春雨等意象。

D、《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江南村》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神往。

8、我们曾经学过的《暮江吟》是以下那位诗人的诗作()A、白居易B、杜牧C、杜甫(三)唐诗鉴赏(4分)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历历”的意思是(2分)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

B.颔联写远眺所见阔大的画面。

C.颈联采用叠词来写江上美景。

D.《黄鹤楼》是一首七言绝句。

(四)课外文言(7分)蝜蝂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②持取。

昂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

其背甚涩④,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⑤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注释]①[蝜(fù)蝂(bǎn)]一种黑色小虫。

②[辄(zhé)]总是。

③[困剧]极为劳累。

④[涩]不光滑。

⑤[卒踬(zhì)仆(pù)]卒:终于。

踬仆:跌倒。

11、请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1分)为.去其负 ( ) A、wèi B、wéi12、“为去其负”中“去”的解释与以下()选项意思相同。

(2分)A、大势已去B、我以为日始出时去人近C、西蜀之去南海D、除邪去害13、蝜蝂“卒踬仆不能起”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14、对于此文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做事切忌贪得无厌,否则会葬送自己的性命。

B、做事要有一个度,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C、讽刺了那些不顾一切竭力向上爬的人。

D、表扬了蝜蝂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19题(16分)丽江情①有幸在丽江小住了两天,印象最深的是丽江的清。

②我从未到过云南,到丽江之前,脑海里浮现的云南景象,一是影视上见到的西双版纳茂密的热带森林与出没于其间的珍禽奇兽,一是少时读过的艾芜《南行记》及《漂泊杂记》中描述的西南边陲诡谲的景色和少数民族奇异的风情。

这次踏上丽江的土地,见到的却是另一番天地。

③飞机降落时还是浓云密布骤雨如注,住进旅馆时却已是晴日高悬蓝天似镜。

旅馆南面正对着丽江人引以为自豪的玉龙雪山,虽已是暮春季节,山上仍是白雪皑皑,寒意如袭。

不见烟雾,没有沙尘,在雪山的映衬下,蓝天愈见其蓝,也愈现其清。

④丽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虽曰“城”,却不见城墙,据说历史上也从未建过城墙,是一座开放式的重镇。

进入古城,只见高不过两三层的古屋鳞次栉比,湍急的渠水与石板路并行,在各家的门前屋后流淌。

漫步在这座西南边陲的古城,常有种徜徉在江南水乡的幻觉,但一注意到整洁的石板路与清澈见底的流水,便马上从幻觉中醒悟了过来。

⑤看到清澈的流水,即时也注意到,沿水渠的石板路旁,虽也是三步一茶馆,两步一饭店,但绝不是江南水乡中的奇景:一根根指向河道的排污水管。

我听到丽江人为保护水源流传下来一个古老传统:清晨的水供饮,午后的水供洗,秽物不准倾入水中。

洗器物的见到有人在洗菜蔬,会自觉地让位到其下游。

现在,丽江市修建了完善的排污系统,绝不允许将污水直接排入水渠中。

⑥如果说路边密如网织....的水渠的水清澈得使人惊异,那么到了黑龙潭,又见到了清幽得散发着寒气的潭水。

潭周翠树环绕,潭中时有长于水中的树木低垂的枝条拂拭着水面。

潭水清澈得如同早晨的空气,水底的岩石凸现于眼前,水中的游鱼像是无所凭依,历历可数。

时间还早,没有多少行人,加之雨后,空气中充满了绿幽与湿润,似乎融入柳宗元描绘的永州小石潭境界。

正想着,水中泛起一片气泡,又一群鱼游了过来。

据说这里的鱼有特殊的嗜好:吃葵花籽,并说这里的鱼吃葵花籽时还有一特殊技能:吐出壳,吞下肉。

游人为了观赏这一奇观,常大把大把地把葵花籽投入水中,必然的结果是,潭中到处漂浮着葵花籽的壳。

为了保持潭水的清澈,管理部门下了一道禁令:严禁向潭中投掷葵花籽。

当然,我这次无缘观赏潭鱼吐壳吞肉的特技表演,但却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洁净给予的舒畅与甘美。

⑦最后一天,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在一家小店买了两件体现东巴文化的木雕作品,导游“潘金妹”(纳西语姑娘的意思,这里的姑娘忌讳人们称她们为“小姐”)询问我买了什么好东西,我打开用报纸包着的木雕时,一片火柴盒般大的碎报纸落向了地面,我未在意,继续着我的动作,但导游“潘金妹”却不急于看我买的木雕,两次提示我落到地面上的碎纸片,直到我拾起。

⑧原来,丽江的天清、地清、水清,得益于这里的人清!15、文章第③段中“住进旅馆时却已是晴日高悬蓝天似镜”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借此来表现丽江的特点。

(3分)16、结合语境,说说第⑥自然段中加点词“密如网织”的意思是。

请在文章第④段中找到与之相照应的语句:。

(3分)17、文章第⑥自然段写“水中的游鱼像是无所凭依,历历可数。

”的用意是。

(2分)18、文章第二段的内容似与文章的主旨无关,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19、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丽江的天清、地清、水清,得益于这里的人清!”这里的“人清”是指,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有:(5分)(1)(2)(3)(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0— 24题(17分)找工作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liáo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

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

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

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20、根据拼音写汉字: liáo草()(1分)21、文章第②自然段说“母亲真有些生气了,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的原因是,这部分内容的交代,从记叙的顺序上判断属于。

文中还有一处使用了相同的叙述方式,试从文章第④段中找出:“”(5分) 22、文中的母亲,在应聘过程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替儿子打圆场———23、结合上下文,体味文中划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1)“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句中“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2)“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一句中“嗔怪”是母亲对儿子慈爱的责备和提示,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

(3)“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那是因为母亲听到工作人员表扬自己而高兴。

(4)“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句中“使使眼色”意思是母亲示意儿子不要再多说什么了。

24、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多种结果,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3分)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第二部分写作(40分)25、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要感谢,有亲人、有师长、有朋友……他们曾经给予你很多的帮助和鼓励,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请以“谢谢你,”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答案)一、文言文阅读(27分)(一)(12分)(错一字1分,每空2分)1、貂裘换酒也堪豪2、沾衣欲湿杏花雨3、时鸣春涧中4、独怆然而涕下5、随风潜入夜6、谁家新燕啄春泥(二)(4分) 7、B 8、A(三)(4分) 9、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10、D (分析:应是七言律诗)(四)(7分)11、(2分)选A,因为是介词,“给、替”的意思,动词念wé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