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课外文言文30篇(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9分)(苏秦)潦倒而归。
妻不下絍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②自刺其股③,血流至足。
后卒④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根据《战国策》改写)【注释】①絍(rèn):织布帛的纱缕。
②锥(zhuī):一头尖锐,可扎窟窿的工具。
③股:大腿。
④卒:最后。
11.解释加点字:(2分)(1)引.锥自刺其股()(2)血流至足.()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怎么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得到的人呢?B.怎么有让君王感到高兴却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C.哪里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D. 哪里有对别人家的主子讲话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13.苏秦“发愤读书”的具体表现是“”。
(2分)14.苏秦从“潦倒而归”到“佩六国相印”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发?(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9分)11.(2分)(1)取过来,拿出(1分)(2)脚(1分)12.(2分)C13.(2分)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14.(3分,意近即可)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
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就要下定决心,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不要怕暂时的失利,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面对生活的挫折或人生的困境,要勇于自省,下定决心,发奋图强,百折不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6分)杀驼破瓮①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②得不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③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②既:已经③用:采纳11.对“既得不出,其人以为忧”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那个人已经不能让骆驼的头出来了,就为此事发愁。
B.骆驼的头既然不能出来,那个人就认为是忧愁。
C.骆驼的头已经出不来了,那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D.那个人既然不能让骆驼的头出来,就很发愁。
12.文中写养驼人是“痴人”,他的“痴”具体体现在“ ”。
(2分)1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2分)11.C12. 既杀驼,而复破瓮13.不要盲目听信他人的意见,要有自己的主见。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11—13题(8分)张溥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1)(张)溥幼嗜.学()A 讨厌 B爱好C 害怕D 关心(2)如是.者六七始已()A 这样B 确实C 对的D 是否12、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翻译。
(2分)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A 冬天手皮肤干裂,白天在热水里洗几遍。
B冬天手皮肤干裂,每天在汤水里洗几遍。
C冬天手皮肤干裂,每天在热水里洗几遍。
D冬天手皮肤干裂,每天在烫水里洗几遍。
13、你认为张溥成功的秘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1、(4分)⑴B ⑵A12、(2分)C13、(2分)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四)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8分)枭将东徙枭①逢鸠②。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
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①枭:猫头鹰。
②鸠:斑鸠。
6.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⑴、子将安.之?()⑵、以故.东徙。
()7.解释划线句子(2分)8.理解:枭将东徙的原因是(2分)9.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6、哪里原因(缘故)(2分)7、(如果你)不能更改你的叫声,(即使你)向东搬迁,(人们)仍然厌恶你的叫声。
(2分)8、乡人皆恶我鸣(或翻译此句)(2分)9、(对待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要从根本上加以改正,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要知错就改,不能逃避)(要积极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逃避)答到以上一点都能得满分(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8分)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寻之。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樵薪:承宫:东汉人。
樵薪:砍柴。
②琅琊:古郡名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执苦:干苦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A.见诸生讲诵,好之( )B.门下生共禁,乃止( )12、对文中画线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分)A.猪的主人责怪他还没有回来,走出去找猪。
B.猪的主人责怪他没有来还猪,走出去找他。
C.猪的主人为他还没有来感到奇怪,走出去找他。
D.猪的主人为他没有还猪奇怪,就走出去寻找他。
13、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希望大家学习承宫的樵薪苦读;B.赞扬承宫的樵学苦读的精神;C.记载下东汉承宫樵学苦读的史实;D.批评猪主的言行,赞扬徐子盛的德行。
11、喜欢停止12、C13、B(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
(6分)鼠画逼真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②物色:察看;观察。
③逮:等到。
④踉跄:跳起来。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⑴东安一士人善.画()⑵令怪.之()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3.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逼真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11.(1)善于,擅长。
(2)认为……奇怪,感到奇怪。
(2分)12. 到这时县令才知道这幅画(画得)是很逼真的。
(是:这时。
始:才。
)(2分)13.县令屡次挂这幅画,画都被家中的猫弄得掉落在地(1分);用这幅画试其他猫,其他猫都会跳起来追画上的老鼠。
(通过猫得的反应侧面表现画的精美逼真)(1分)㈡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8分)农妇与鹜昔皖南有一农妇A,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
熟视之,乃鹜也。
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B。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C,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D,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皖(wǎn)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
②鹜(wù):野鸭子。
11.与“熟视之”中“之”的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2分)A 妇就之B 妇奉之归C 治之旬日D 盖创鹜之报也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从前安徽南部有一个农妇。
B.(农妇)怀疑它是受伤了。
C.有几十只野鸭子来农妇园里栖息。
D.农妇不忍心到集市上去。
13.直接体现农妇精心救治鹜的句子是“”。
(2分)(用原文语言回答)14.本故事给你的启示是。
(2分)㈡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8分)11. 2分D 12. 2分 D 13. 2分治之旬日(1分有冗余信息,如,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 14.2分从农妇角度:有付出就有回报;人为善终有善报或从鹜的角度:要知恩图报;要心存感恩。
(三)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3分)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长(zh?ng)百兽:掌管百兽。
8.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天帝使我长百兽”中“使”的意思:“子以我为不信”中“信”的意思:9.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1)子无敢食我也!(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0. 为什么“兽见之皆走”?11. “狐假虎威”是个成语,读完全文后,请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字数:30字左右。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5分)8. 派,派遣;诚实,真实(各1分,共2分)9. (1)你是不敢吃我的。
(2分)(2)老虎不知道百兽(野兽们)是畏惧(害怕)自己才逃跑的,还以为是畏惧(害怕)狐狸呢。
(3分)10. 因为百兽看见狐狸后面紧跟着老虎。
(2分)11.能基本说清成语的意思即可。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6分)闵子骞①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②车,失辔③;父持其手,衣甚单。
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
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
注:①闵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
②御:驾驶(马车)。
③失辔:缰绳从手里掉下来。
14、解释加点的词语(1)父则归.()(2)母去.四子寒()15、闵子骞挽留后母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从中可以看出闵子骞的品质。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6分)14.(2分)(1)、归来、回来,回家(2)离开15.(2分)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2分)爱护兄弟,顾全大局(五)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6分)阮瞻无竞阮瞻①字千里。
读书不甚研求,而默识其要,遇理而辩。
善弹琴,人闻其能,多往求听,不问贵贱长幼,皆为弹之。
瞻尝群行,冒热渴甚,逆旅②有井,众人竞趋之,瞻独逡巡③在后,须饮者毕乃进,其无竞如此。
【注释】①阮瞻:晋朝人。
②逆旅:旅店。
③逡巡:行动迟缓。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善.弹琴() (2)瞻尝群行.()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众人竞趋之,瞻独逡巡在后。
13. 结合全文和题目,可以看出阮瞻是一个性情温和、_______的人。
(2分)(五)11.善于、擅长走12.很多人争着奔向水井,阮瞻一人慢慢地走在后面。
13.谦让不争(一)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7分)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 老父:老人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不可入.(2)俄有老父至.12、翻译句子(3分)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1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11.进入来到12.鲁国有一个拿着长长竹竿要进入城内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