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者专业引领能力提升心得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面对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则有赖于教育的发展,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这一趋势的最好写照。
幼儿教育必须面向未来,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施教者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因此,幼教改革的关键在于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在这样一个教育形势下,幼儿园要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发展空间,则有赖于一个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管理者始终扮演命令、指挥、督促、评判的角色,其直接的后果则是教师大多缺少发自内心的主动工作状态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谈不上优质高效。
更新教育管理的观念园长是关键。
作为管理者,在教研工作中如何引领?我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管理即服务。
”“引领教师,教学相长。
”
一、营造教研氛围,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支持性环境
1、.转变管理观念,与教师共同成长
我园教师人,其中5年教龄以下青年教师人。
青年教师是我园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发展的希望。
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业务素质,是我园教师队伍建设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我园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
青年教师的优势体现在思维活跃,自身技能技巧强,精力充沛,求知欲强。
总体上来讲,他们在教育教学经验及教学机智等方面还比较稚嫩,随着绿色课程的开展。
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如:切实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创设适当的教育环境,运用教育调控手段等,这些对青年教师来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管理以人为本:工作中,我摒弃了管理者居高临下的权威姿态,注重创设与教师相互信任、尊重和宽容的良好氛围,善待每一位教师,做教师的朋友。
平时,总要利用午后、休息日等时间,和教师促膝谈心,用真诚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聆听他们的心声,以真心去帮助他们在教与教学中学会分析自己的计划决策和教育行为,及时反思调节,使他们在一些具体情景中感受到理解、支持与互助,并将自己在这个充满关爱集体中所获得的积极真实的亲身体验迁移到教育幼儿的活动中,与孩子建立起充分信任、尊重、宽容、平等的师幼关系,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引领教师,教学相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那么首先你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教学理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这些精辟的论断揭示了领导者的职责就是必须充当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带领教师深入研究、发展和更新观念,启发指导广大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
作为管理者,我在要求教师成长的同时,时刻不忘自身的提高,平时主动学习幼教书籍、管理理论,并认真做好笔记,使自己在理论上能引领教师;在工作中,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每周带好1—2个主题活动,每学期上好专题研讨课,做到在与教师的共同研讨中,分享教学的喜悦与乐趣,相互合作、共同成长。
2、重视教研氛围,为教师创造环境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结、奋进、互相信任的集体环境,作为管理者,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一个发展支持性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创设发展支持环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觉得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可以为教师留一个小的天地,作为教师交流、学习、研讨的场所,电视,录音、电脑、书籍资料等现代化的设备也能帮助教师获得新的信息。
尊重信任的精神环境:我们在教育中创造了一个共同分享、合作与支持的环境,增进组员之间的沟通,使大家在活动中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体会与经验,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思辨教育上的困惑,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
教师们从原来的退缩到后来的争着上研究课,虽然有的老师因自己的活动不理想而流泪了,但在信任、鼓励的氛围的感召下,或擦干眼泪重新设计方案,改进教学策略,或为下一轮教师积极地出谋划策。
二、创造研讨空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
在我园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学、做、研、思,再学、做、研、思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业务学习——主动建构
在今天,通过参加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各幼儿园共同操作的方法,但这里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成人的学习主要是间接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讲解和阅读进行的高级的理智的学习。
我们认为,教师的学习和幼儿的学习相同,也必须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业务学习改变为教师开放式的学习,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形式上力求多样。
如:管理者有计划地将园长培训班所学到的理论做成PPT传达给教师;截取幼教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复印给教师;教师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把搜索到的文章通过邮件、BBS相互发送、学习;就连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我们也改革为园领导和教师共同选题,教师自行申报某一学习课题,自主搜集材料;业务学习也由教师自己来组织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单靠园长或教研组长几个人灌输的旧机制,促使教师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主动建构、整合成“自己的”、甚至是“整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2、实践研究——灵活多变
学习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怎样才能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呢?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研究来实现这一目标。
(1)同规班互学活动。
教师们根据需要与同班、同年级各班教师互听教学活动,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提高。
(2)同一问题集体实践活动。
我在外出学习奥尔夫音乐时,将学习成果育老师们交流、学习、研讨,许多教师都对此感兴趣,于是一个有关“音乐教学”的集体研讨活动就生成了,教师学理论、勤实践、常反思,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能力。
(3)对外开放实践活动。
组织对外开放教学、外出借班上课、接受牵手园教师来园进修等,促使教师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成长。
(4)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活动。
我们通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3、研讨反思——宽松和谐
学习了,实践了,不等于一切都完成了。
作为一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还得勤于反思,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通过交流、内化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
在我园,宽松、和谐、自主的反思交流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①教研组研讨。
一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每周一次。
内容上可以是针对一个阶段的课程、一个教学活动等进行专门研讨,这种反思交流一般比较有组织、有计划,如每月的园本课程专题研讨活动等。
在研讨活动中,尽量提供教师思考、发表的机会,欢迎不同的见解,鼓励大胆发言,使教师在分享和思考、讨论、启发中自我获得不断发展。
②学术沙龙。
每学期定期不定期开展活动,一个宽舒的氛围、一个热点的话题、一些对此话题感兴趣的人,一杯热茶、一点音乐,就聊开了……活动可以一个星期开展两次,也可以一个月进行一次,具体视教师情况而定。
从而能够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进而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
③网上论坛。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优势,把幼儿园教改中的
热点、难点问题放到课程网络论坛上去交流。
在论坛上,教师畅所欲言,很好地促进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也从中获得了专业的发展。
新《纲要》的颁布,犹如给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幼儿园管理应采取一系列系统化的措施,先进的幼儿园管理应不断改进或创造有益于幼儿园建设的管理办法,而幼儿园的建设需要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如何更好地运用领导艺术激发下属有效的工作,如何利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拥有的条件环境等教育资源提高办园质量,这些都要求幼儿园的领导者具有善于决策、敢于创新的精神,唯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为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创造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幼儿园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