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理答,有效生成
课堂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碰撞中、从情与情的交融中滋生的宝贵资源。
可是,面对纷至沓来的课堂生成,特别是在面对非预设的课堂生成时,我们却缺少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的技巧,以致在追求生成的精彩中,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非预设生成中迷失了方向,使得课堂变成了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智慧理答,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状况。
不同的理答,生成不一样的课堂。
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常为他们巧妙的理答所叹服,妙语连珠的总结、层层深入的探问、竖起的大拇指,甚至只是几句简单的重复……以点石成金的魔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这样的理答彰显教者的功力和智慧,是促进有效数学学习的催化剂,是完成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钥匙。
如何智慧地理答,为学生插上一对隐形的翅膀,让学生在有效生成中得到提升,是我们广大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有序理答,循循善诱
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多数学生不能全面地回答或理解时,教师要善用理答,循循善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参与知识积累的全过程,水到渠成。
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练习中安排了如下一题:有两杯牛奶,笑笑喝了3/5,淘气喝了2/5,两人剩下的牛奶一样多,原来谁的杯子里牛奶多?我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吗?学生面面相觑,看样子是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
于是我带领学生一起“剥竹笋”:
师: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要我们求原来谁的杯子里牛奶多。
师:原来杯子里的牛奶可分为哪两部分?
生:可以分为喝掉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师:题目告诉我们剩下的牛奶是一样多的,现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1:我认为剩下的牛奶一样多就不用比了。
生2:只要比较谁喝的多就是原来谁的杯子里牛奶多。
师:是这个意思吗?谁再来说一说。
(我又请了几位学生说一说,终于点头会意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最后一致得出结论:因为3/5>2/5,笑笑喝得比淘气多,所以原来笑笑的杯子里牛奶多。
)我在分解这个问题时,就像剥竹笋一样,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一个个小问题基础上有序理答,使感悟步步递进、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拨开解题过程中的层层迷雾,找到了正确的思路,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学生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通过这样处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及时理答,拨乱为正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理解可能会偏离要求,答得不够正确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特别是在分析题意时更是如此。
遇到这
种情况,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引导学生好好审题,通过审题弄清题目要求什么,以拨正学生的思路。
学生审明了题意,拨正了思路,经过再读再思后就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出示一幅平行四边形的图,让学生判断这幅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学生粗看后马上说:“是,因为两边完全相同。
”教师不露声色地说:“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哦,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一听此言,有的动手折,有的拿尺子画。
过了一会儿,一学生说:“我把对应点连起来后,量了量,发现两个点到中间直线的距离不相等,所以不成轴对称。
”其他学生随声附和。
教师说:“你讲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真了不起!但是会不会问题出在图上,你把对称轴的位置画错了。
如果这样呢(画成与平行四边形的斜边平行),好像对应点到直线的距离一样呀,现在成轴对称了吧!”学生稍稍迟疑后抢着说:“连线没有跟这条直线垂直,不成轴对称的。
”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理答,帮助学生拨开解题过程中的迷雾,找到正确的思路,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这样,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拨正了思路,而且能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深入理答,顺势拓展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理解有时只浮于文字的表面,不够深刻,或只会解决最基本的题目。
此时,教师就应该抛砖引玉,加以指导,经过点拨达到对问题理解应有的深度,拓展学生的思路。
四、幽默理答,笑中启迪
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
幽默的语言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
学生们都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
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理答,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思维的质量,开启学生的智慧,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华应龙老师在教学“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时,提问:在普通型的计算器上是不是有这两个键——“m+”和“mr”?知道这两个键有什么用吗?学生都说不知道。
华老师幽默地说:“好,那我就不用下岗了。
”“地球人都知道,那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呢?”……
诙谐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努力思考,锻造了充满魅力的课堂。
课堂理答是一门艺术,它充满智慧、情感、技巧。
智慧的理答,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能照亮学生的未来,能深埋在学生的心田。
智慧的理答,让课堂的各个因素充满着相互间的引力,彰显生命的灵动,生成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