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旋流井施工方案(新)

旋流井施工方案(新)

青钢轧钢1#高线工程旋流池(沉井)工程施工方案唐山市滨海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5月15日第一章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是根据选流池施工图纸及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青钢轧钢1#高线工程旋流池(沉井)补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编制。

本工程施工方案包括了工程概况,施工准备,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主要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等等。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着重研究沉井的施工方法及模版安装、钢筋制按,混凝土浇捣等施工工艺,在遍过程中,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经验、施工能力及资源、机具配备情况进行编制。

采用的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图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格》 JGJ10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施工现场监时用电安装技术规范》 JGJ4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 11G101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青钢轧钢1#高线工程旋流池(沉井)工程。

旋流井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物,±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m。

旋流井位置如下图:壁厚400mm。

其样式如下:旋流池采用沉井施工,分四段浇筑,三段下沉。

旋流池±0.000以下采用C40防水砼,抗渗等级P10,需添加HEA 系列砼防水剂。

混凝土配制要求要求加入矿物质,如粉煤灰,火山灰等同时掺入防腐阻锈外加剂,筒壁与土接触表面防腐涂刷聚合物水泥砂浆15mm或防腐涂料;封底砼采用C20素混凝土。

旋流池基础坐落在⑨层强风化花岗岩层上,若实际未达该层,则用C20素混凝土垫至该层。

地质情况,查阅《地勘报告》土层分布自上面分别为:第一层:素填土(Q4ml)(青岛标准层第①层)黄褐色,湿~很湿,松散,该层成分由花岗岩风化砂、碎石及风化岩块组成。

该层分布普遍,厚度:2.80~4.00m,平均3.28m;层底标高:0.49~1.57m,平均1.08m。

第二层:粉细砂(Q4m)(青岛标准层第②层)灰褐色,饱和,松散,磨圆度较好,级配较差,砂粒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

该层分布普遍,厚度:2.20~4.80m,平均 3.82m;层底标高:-3.91~-1.65m,平均-2.74m;层底埋深:6.20~8.20m,平均7.10m。

第三层:淤泥质粉质黏土(Q4mh)(青岛标准层第④层)灰黑~灰褐色,流塑~软塑,稍有臭味,含少量贝壳碎屑,刀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分布普遍,厚度:1.50~3.50m,平均2.47m;层底标高:-5.94~-4.76m,平均-5.21m;层底埋深:9.10~10.20m,平均9.57m。

第四层:淤泥质粉土(Q4mh)(青岛标准层第④层)灰黑~灰褐色,很湿,稍密,稍有臭味,含少量贝壳碎屑,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较低,韧性较差。

该层分布普遍,厚度:1.50~3.80m,平均2.74m;层底标高:-5.94~-3.55m,平均-4.92m;层底埋深:7.80~10.20m,平均9.23m。

第五层:淤泥质粉质黏土(Q4mh)(青岛标准层第④层)灰黑~灰褐色,软塑,稍有臭味,含少量贝壳碎屑,刀切面光滑,干强度较低,韧性较差。

该层分布普遍,厚度:1.10~2.80m,平均 2.07m;层底标高:-7.71~-6.34m,平均-7.27m;层底埋深:10.70~12.00m,平均11.63m。

第六层:粉质黏土(Q3h)(青岛标准层第⑩层)灰黑色~灰褐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局部含少量砂,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该层分布普遍,个别钻孔缺失,厚度:0.70~1.00m,平均0.82m;层底标高:-10.63~-10.14m,平均-10.42m;层底埋深:14.40~15.00m,平均14.75m。

第七层:强风化花岗岩(γ53)(青岛标准层第⒃层)黄褐色,岩芯呈砂状、碎石状,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明显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干钻不易钻进。

该层分布普遍,厚度:7.20~10.40m,平均8.85m;层底标高:-20.71~-17.64m,平均-19.22m;层底埋深:22.00~25.00m,平均23.58m。

第八层:中风化花岗岩(γ53)(青岛标准层第⒄层)黄褐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岩芯钻方可钻进,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一般节长6-15cm,最大节长70cm。

地下水情况,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场区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1.00~2.00m,抗浮设防水位可按4.50m考虑。

第三章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1、施工部署由于施工场地地下水丰富,在开挖前须布置10口井点进行降水,沿距筒仓外壁3.5米处环形设置。

旋流池标高-2.6m以上土方大开挖,然后施工第一节外筒结构,待第一节沉井砼标号达到100%后,进行沉井挖土施工;待刃脚沉到标高-8.1m处时,施工第二节外筒结构,待第二节沉井砼标号达到70%后,继续进行下段沉井挖土施工;待刃脚沉到标高-14.1m处时,施工第三节外筒结构,待第三节沉井砼标号达到70%后,继续进行下段沉井挖土施工;在旋流池坑边布置一台QTZ40塔吊以保证土方的垂直运输;在旋流池坑内布置一台0.18m3的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作业,在封底前用吊车吊出;内筒分四段施工,第一段封底、井字梁及底板(含倒角),第二段斜柱~-2.6m,第三段-2.6~±0.000m,第四段±0.000以上结构。

2、施工准备组织准备:施工所需各种机具及人员到位,管理措施已经完善。

技术准备:做好图纸自审、会审工作、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试配工作,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做到目标明确,确保施工有依据,供料有计划,执行有标准,组织有目标。

现场准备:现场的三通一平工作以完成。

物质准备:提出施工材料计划,用料按计划进场,周转料具满足施工要求。

第四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布置原则与标准化管理要求:1.1布置原则:科学、合理、文明、规范。

1.2实行生产区分块分片管理,负责到人便于管理。

1.3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确保现场整洁。

1.4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确保运输畅通。

2、标准化管理:2.1原则:科学规划,卫生整洁。

2.2标化管理的日常工作由标化负责人与物资管理员组织实施2.3生产及挂牌施工,谁做谁清,现场工完料清,以工程为单位实行巡查考核。

3、现场施工用电:3.1本工程的临时用电采用TN-S供电系统,临时用电采用五蕊电缆导线架空与地下敷没。

3.2凡单机功率在30KW以上的用电设备,均由总配电柜直接供电,在该设备3m内设独立开关箱,并明显标识。

3.3现场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即总配电室→分配电箱→移动式开关箱,每级都设漏电保护装置。

3.4所有施工设备必须进行保护接零3.5在总配电柜及分配电箱处保护零线须进行重复接地,接地电阻≤4Ω.3.6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开关不动作电流动力不大于30mA,照明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0.1s。

3.7建立临时用电的“五大制度”,执行安装、检修的“八大措施”等。

3.8各供电的干线,直线须在控制电器上写字标识清楚。

4、施工平面布置图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进度计划见附图。

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法一、施工测量1、制定平面控制测量所遵循的原则(1) 整体控制局部,高等级控制低等级,以首级控制网为标准制定本工程施工定位控制网。

(2) 测量精度标准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工程测量规范》所规定的标准。

(3) 起始数据在使用前应经过核对,各种资料来源应清楚。

(4) 桩点在地面下埋设稳定性要好,又便于长期保存或及时恢复。

(5) 测量控制网建立后,定期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核。

2、控制网的建立先根据首级控制网定出本工程的主轴线,然后根据主轴线测设矩形控制网,矩形网用于施工定位放线测量控制。

(1)主轴线测设将长轴测定与地面,以长轴为基线,采用极坐标法,测出短轴,并进行方向校正,使长短轴相互垂直,然后进行精密测距,以确定纵横轴线各端点位置及圆心位置。

(2)矩形控制网的测定矩形网是主轴线的加密网,它是旋流池定位的依据,控制网尽量做到控制点密度高,控制均匀,满足施工需要,根据“先整体后局部”控制测量施测的原则,根据规范要求,施工测量控制网外业完成后,对测量数据要作平差处理,并评定。

根据平差后的修正数评定测量精度并确定最后定位。

随工程的进展情况,随时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加密处理。

(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根据高程控制网,以三等水准测量施测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确定高程控制点。

观测方法采用水准仪读数进行往返观测,使用水准仪DS2,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3、工序测量作业测量作业前,应对测量仪器的各项限差进行检验、校正。

(1) 测量作业方法平面位置测量作业,轴线交会法。

距离测量用两端确定后的内分法。

标高测量用仪高法。

垂直传递高程用挂尺法。

(2) 各工序测量作业精度土建结构施工精度技术要求4、测量标桩及成果的保护(1) 测量标桩本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点,采用一般标桩,分别在其上作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标桩四周应作保护性防护。

(2) 测量成果的保护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测量交底,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毁弃测量控制标桩时,作好测量控制标桩的移位。

5、下沉控制线的设置下沉前在井壁上设十字控制线,并在井壁外侧四侧设水平点,于壁四侧用红绸漆画出标尺,标尺间距0.5m,以观测沉降点。

轴线:将十字轴线投至井壁上口,并在内侧弹出铅垂线,同时在此吊重球一个,对准标志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详见下图6、垂直度观测挖土时观测垂直度,当重球离墨线边达50mm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应立刻纠正。

沉井下城过程中,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并应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当发生倾斜、位移、扭转时,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进行纠正,使沉降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当沉至设计标高以上2m时,对下沉与控土情况加强观测,以防超沉。

二、降水、排水根据《地堪报告》地下水位在绝对高程(黄海高程)4.0m以下(相对高程为-0.2m),水量较大,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1.0-2.0m,本次施工时间进入雨季,必须保证降水效果的可靠性,防止涌砂、涌水现象的出现。

确定基坑管井设计,形成坑外深井井点降水。

在距沉井井壁外侧3.5m处环形设置10口深25m直径为500mm的深井,深井沿圆周等距分距。

每口井设一台扬程为30m的ф40潜水泵向外抽水,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降水过程中要设专人看护管井,保证连续降水,使沉井在施工期间,确保井内水位一直低于▽-19m。

为防止水泵出现机械故障,须备用5台,一旦发生故障立刻更换,保证沉井的正常施工,定期检测地下水位深度及管井深度。

在水泵口设置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地下水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