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酸式滴定管旋塞处的小孔被凡士林严重堵塞,可以用细铁丝疏通B.镀锌铁皮与稀硫酸反应,若产生的气泡突然消失,锌反应完全,需立即取出铁皮C.液溴存放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并加水液封,放在阴凉处D.若皮肤被烫伤且已破,可先涂些紫药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酸式滴定管小孔被凡士林堵塞,可以用铁丝疏通,故正确;B.镀锌铁放在稀硫酸溶液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铁为正极,当锌反应完,反应速率减慢,所以不会出现气泡突然消失的现象,只能气泡产生速率变慢,故错误;C.溴容易挥发,所以用水封,故正确;D.紫药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都能杀菌消毒,故正确。
故选B。
2.在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过程中,下列仪器或操作未涉及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为使硫酸铜晶体充分反应,应该将硫酸铜晶体研细,因此要用到研磨操作,A不符合题意;B.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称量瓷坩埚的质量、瓷坩埚和一定量硫酸铜晶体的质量、瓷坩埚和硫酸铜粉末的质量,至少称量4次,所以涉及到称量操作,需要托盘天平,B不符合题意;C.盛有硫酸铜晶体的瓷坩埚放在泥三角上加热,直到蓝色完全变白,不需要蒸发结晶操作,因此实验过程中未涉及到蒸发结晶操作,C符合题意;D.加热后冷却时,为防止硫酸铜粉末吸水,应将硫酸铜放在干燥器中进行冷却,从而得到纯净而干燥的无水硫酸铜,因此需要使用干燥器,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
3.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此时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输出电能时,外电路中的电子由硫酸铅电极流向钙电极B.放电时电解质LiCl-KCl中的Li+向钙电极区迁移C.电池总反应为Ca+PbSO4+2LiCl Pb+Li2SO4+CaCl2D.每转移0.2 mol电子,理论上消耗42.5 g LiCl【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则硫酸铅电极的反应为:PbSO4+2e-+2Li+=Pb+Li2SO4,则硫酸铅电极为电池的正极,钙电极为电池的负极,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A. 输出电能时,电子由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即从钙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硫酸铅电极,A项错误;B. Li+带正电,放电时向正极移动,即向硫酸铅电极迁移,B项错误;C. 负极反应方程式为Ca+2Cl−−2e−=CaCl2,正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PbSO4+2e−+2Li+=Pb+Li2SO4,则总反应方程式为:PbSO4+Ca+2LiCl=Pb+CaCl2+Li2SO4,C项正确;D.钙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a+2Cl−−2e−=CaCl2,根据正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可知2e−∼2LiCl,每转移0.2 mol电子,消耗0.2 mol LiCl,即消耗85g的LiCl,D项错误;答案选C。
【点睛】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础,D项有关电化学的计算明确物质与电子转移数之间的关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4.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来制备无水AlCl3或NaH(已知:AlCl3、NaH遇水都能迅速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无水AlCl3:装置A中的试剂可能是高锰酸钾B .点燃D 处酒精灯之前需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 .装置C 中的试剂为浓硫酸D .制备无水AlCl 3和NaH 时球形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装置A 为氯气或氢气的制备装置,装置B 的目的是除去氯气或氢气中的氯化氢,装置C 的目的是干燥氯气或氢气,装置E 收集反应生成的氯化铝或氢化钠,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 中,或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详解】A 项、浓盐酸可与高锰酸钾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备氯气,故A 正确;B 项、因为金属铝或金属钠均能与氧气反应,所以点燃D 处酒精灯之前需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B 正确;C 项、装置C 中的试剂为浓硫酸,目的是干燥氯气或氢气,故C 正确;D 项、制备无水AlCl 3时,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 中,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制备无水NaH 时,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 中,故D 错误。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把握反应原理,明确装置的作用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5.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 .Na 原子结构示意图B .MgCl 2的电子式C .N 2分子的结构式 N=ND .CH 4的比例模型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A .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 项错误;B .MgCl 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2:Cl:Mg :Cl:--+⎡⎤⎡⎤⎢⎥⎢⎥⎣⎦⎣⎦g g g g g g g g ,B 项错误; C .氮气是氮原子通过三键形成的分子,结构式为N N ≡,C 项错误;D .CH 4的比例模型要注意C 原子由于半径比H 原子大,所以模型中中心原子尺寸要更大,D 项正确;6.关于①②③三种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它们的分子式都是C 8H 8C .它们分子中所有原子都一定不共面D .③的二氯代物有4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①中没有不饱和间,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 错误;B .根据三种物质的结构简式,它们的分子式都是C 8H 8,故B 正确;C .②中苯环和碳碳双键都是平面结构,②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故C 错误;D .不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反应,采用定一移一的方法如图分析,③的二氯代物有:,,其二氯代物共6种,故D 错误;故选B 。
7.常温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 -1 (NH 4)2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0.200 0 mol·L -1 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NH 3·H 2O 的分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点a 所示溶液中:c(+4NH )>c(2-4SO )>c(H +)>c(OH -)B .点b 所示溶液中:c(+4NH )=c(Na +)>c(H +)=c(OH -)C .点c 所示溶液中:c(+4NH )+c(H +)+c(Na +)=c(OH -)+2c(2-4SO )D .点d 所示溶液中:c(+4NH )+c(NH 3·H 2O)=0.100 0 mol·L -1【答案】B【解析】A.a 点为(NH 4)2SO 4溶液,NH 4+水解溶液呈酸性,但水解是微弱的,所以c(+4NH )>c(2-4SO ),故A 正确;B.b 点溶液呈中性,所以c(H +)=c(OH -),根据电荷守恒,c(+4NH )+c(Na +)=2c(2-4SO ),所以c(+4NH )不等于c(Na +),故B 错误;C.c 点溶液中n(NH 3·H 2O)∶n[(NH 4)2SO 4∶n(Na 2SO 4)=2∶1∶1,由电荷守恒得c(NH 4+)+c(H +)+c(Na +)=c(OH -)+2c(2-4SO ),故C 正确;D.d 点为加入20mLNaOH 溶液,此时溶液的体积为原体积的2倍,故含氮微粒的总浓度为原来的1/2,即0.1000mol/L 。
根据物料守恒则有c(NH 4+)+c(NH 3·H 2O)=0.100 0 mol·L -1,故D 正确。
故选B 。
【点睛】B 选项为本题的难点,在解答离子浓度关系的图象题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守恒,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在中性溶液中,要特别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牛油、植物油、汽油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以制造肥皂B .氨基酸、蛋白质都既能和盐酸反应,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产生沉淀属于物理变化D .用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水解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光亮银镜生成,说明无葡萄糖存在【答案】A【解析】【详解】A .汽油不是油脂,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制造肥皂,选项A 错误;B .氨基酸、蛋白质都含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既能和盐酸反应,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选项B 正确;C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 正确;D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无光亮银镜生成,说明用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水解液中无葡萄糖存在,选项D 正确;答案选A 。
9.为探究铝片(未打磨)与Na 2CO 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 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 HCO3-+OH-B.对比Ⅰ、Ⅲ,推测Na2CO3溶液能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C.Ⅳ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Al3+D.推测出现白色浑浊的可能原因:AlO2-+HCO3-+H2O=Al(OH)3↓+CO32-【答案】C【解析】【详解】A. 溶液中碳酸根会水解,结合水电出来的氢离子,生成碳酸氢根,选项A正确;B.实验Ⅰ和Ⅱ没有气泡,根据所学Al可以和热水反应,但是此实验中没有气泡,说明有氧化膜的保护,实验Ⅲ中却有气泡,说明氧化膜被破坏,选项B正确;C.Ⅳ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应该为氢氧化铝,则不可能存在大量Al3+,选项C不正确;D.Na2CO3溶液呈碱性,铝片在碱性溶液中与OH-反应,生成偏铝酸根,2Al+2OH-+2H2O=2AlO2-+3H2↑,AlO2-和HCO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选项D正确;答案选C。
10.人的血液中存在H2CO3~HCO3﹣这样“一对”物质,前者的电离和后者的水解两个平衡使正常人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之间.血液中注射碱性物质时,上述电离和水解受到的影响分别是A.促进、促进B.促进、抑制C.抑制、促进D.抑制、抑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碱性物质可以结合碳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对碳酸的电离是促进作用,对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其抑制作用。
答案选B。
11.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电池反应是: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作时原电池负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B.电子由Zn经过溶液流向Ag2OC.溶液中OH- 由Zn电极移向Ag2O电极D.Ag2O作正极:Ag2O+H2O+2e-=2Ag+ 2OH-【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电池反应:Ag2O+Zn+H2O=2Ag+Zn(OH)2,电极反应式正极:Ag2O+H2O +2e-= 2Ag+2OH-,负极:Zn+2OH-- 2e -= Zn( OH)2A. 工作时原电池负极消耗OH-,溶液的pH减小,故A错误;B. 电子不能在溶液中传递,故B错误;C. 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溶液中OH-由Ag2O电极移向Zn电极,故C错误;D. 根据上面分析,Ag2O作正极:Ag2O+H2O+2e-=2Ag+ 2OH-,故D正确;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