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词相关的知识。

2、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3、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1、疏通词面2、品味意境与情感3、手法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讲析)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5、风格比较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1).词产生于(),兴盛于(),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2).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因词“合乐而歌”,故又称(“”)或(“”)因词的句子往往长短不齐,故又称(“”)(3).()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

一首词可以没有(),但绝不可没有()(4.)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其字数分别为()、()、()。

(5). 按作家风格流派,宋词可分为( )和( )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 ) ( )等;( )( )( )等。

二、柳永其人:仕途不顺、飘零沦落、自由张狂柳永(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福建人,出身于官宦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因排行第七,又叫柳七,柳永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所以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

第二次又落榜。

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

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

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

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

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风光;写男女间的恋情;写羁旅行役之苦。

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

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字,多则一二百字。

慢词的出现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第二、三课时目标:诵读感受情感,疏通词面体味词意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

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望海潮,词牌名。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二、诵读:字音、节奏、韵律1、读准字音参差()堤()沙天堑()无涯()重()千骑()珠玑()罗绮()钓叟()叠巘()2、读清停顿与节奏(用∕划开)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押韵:4、从节奏、韵律角度揣摩、感受情感:外在音韵节奏与内在情感节奏和谐融合汉语中任何一个音节都有韵母,韵母中含有“a\o”的,发音最响亮,气流无拘无束吐出,常用以表示欢快、活泼的情感状态,而韵母中含有“i\u”的,发音时开口度小,发音低沉压抑,常与抑郁的情调相联系。

据有关调查表明:读音为“qi”的字共有94个,其中含有阴柔、冷寂、企盼等意味的字占了62个;而读音为“bao”的字有30个,多含阳刚、热烈、饱满、突出的意味,这是因为“”这个音节中,韵母“a”“o”开口度都大,发音洪亮。

一般来说,汉语的韵母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类:韵辙由于发音的时候口腔和鼻腔共鸣的情况不同,听起来它们的响亮程度就有强有弱,所谓韵的“洪细”,就是指的韵辙的响度。

洪声韵:凡发音的时候口开得较大,同时鼻腔也引起共鸣的韵辙,响亮度就强。

an\ang\en\eng\ong\a细声韵:发音的时候口开得较小,鼻腔也不产生共鸣的韵辙,响亮度就弱。

包括姑苏、u\i\ui\e\ie 柔和韵:介于二者之间的韵辙,可以叫做“柔和韵”,或叫做“柔辙”。

包括遥条、坡Ao\o\ai\iu\ou 教材中的几个例子:示例一:“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郭沫若《雷电颂》“风、咆、哮、吧”等几个音节的韵母发音都很响亮,很好地表达了愤怒、爆发的思想感情。

示例二: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高尔基《海燕》“上、间、电、翔”几个富有力度的字音凸显了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海燕的大无畏形象,先声夺人,令人难忘。

示例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从开始的细声韵到最后的洪声韵,一个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疏通词面(字面意思):把握诗词描绘了什么时空的什么样的人事景物。

1、文言语言层面: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参差天堑无涯市列珠玑盈罗绮竞豪奢巘清嘉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吟赏异日图将凤池夸2、意象语言层面:意象及其特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霜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3、意境体味: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上片:写杭州自然和城市的。

(1)、概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都会印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画桥——写出风帘翠幕——写出参差十万人家——写出3、“形胜”之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江堤:“云树”(形容树多而高)、绕;江面:“怒涛”(江水澎湃浩荡)、“无涯”。

4、繁华之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列”、“盈”、“竞”写出。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

下片:重点写西湖的景色,选取的意象有词的下片写杭州的生活景象,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结束语写作动机与目的:之意不着痕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