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导学案一
班级姓名
自主学习案
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
(一)了解词
(二)了解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
1.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
其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更显得真实平素。
2.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
3.他发展了词体。
柳永词调有150个之多,大部分为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多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P34页注解①)
柳永(约987~约1053),字,原名,北宋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排行第七,也称。
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也称),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的局面。
柳永是北宋派词人的代表。
作品有词集《乐章集》,词作《》《》《》等。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读课本P34页注解②)
明确:“望海潮”是,柳永途径时,拜见两浙转运使时写的一首词。
(三)基础巩固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天堑.( ) 无涯.( ) 珠玑.( ) 罗绮.( ) 豪奢.( ) 叠巘.( )
羌.( )管千骑.( ) 箫.( )鼓吟.( )赏参差
..( ) ( )
2.熟读《望海潮》,力求成诵。
(四)理解并翻译《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探究导学案
赏析并背诵《望海潮》:
1 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上片主要写的;
下片主要写美景和的生活景象。
2、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原文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3、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4、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5、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6、《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课后练习一)
的生活景象;
以下方面:
;
抒发了的情感。
《望海潮》导学案二
班级姓名
合作鉴赏《望海潮》
(一)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
”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该词运用点染的表现手法,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提示】点染手法:“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明确:(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分)——染。
(2)重湖叠巘清嘉(总)——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分)——染。
(二)体会词的意境美。
找出这首词里你所喜欢的优美词句,并用自己的话鉴赏意境。
(请仿照例句,找出你喜欢的一句优美词句,并把分析鉴赏写在横线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发言成员。
)
【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彩桥似画,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
描绘了杭州城繁华与美丽。
(概括画面)“烟”,水雾,细雨迷蒙之中,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柳丝细嫩,稠密,飘渺,如梦如幻。
“参差十万人家”点出人烟阜盛、城市繁华。
(分析意象)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概括情感)
明确: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描绘了钱塘江潮之开阔壮美、气势磅礴。
(概括)“绕”“卷”两字形象、逼真。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
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摧的气势。
城外,烟云绿树环绕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涯。
(分析)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
(情感)
(2)“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满柜,好一副繁华景象。
(概括)“列、盈、竞”说明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
(分析)写出了作者对杭州繁华富庶的惊叹于艳羡。
(情感)
(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里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写出了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
(概括)“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
(分析)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沉醉与眷恋。
(情感)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此句极富生活情趣。
(概括)“弄”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心情,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
“泛”写出歌声荡漾,菱舟泛夜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回响的景象。
老叟悠然垂钓,少女嬉嬉采莲,互文见义,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
(分析)暗含对友人政绩的颂扬。
(情感)
(5)“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此句写官员出行仪仗威严、饮宴游乐之雅兴。
(概括)地方官员闲暇之余带着众多随从,在杭州西湖诗酒唱和,欣赏音乐,感慨美景,可见杭州安定祥和,因而官员方能政清事简,才有游山玩水之雅兴。
(分析)暗含对友人与民同乐的称颂,奉承拍马却极有分寸。
(情感)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案
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
(一)了解词
唐代宋代长短句诗余小令中调长调上片上阕下片下阕
豪放派婉约派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一)识记作家作品
耆卿三变柳屯田柳七长调慢词慢词铺叙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婉约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
词牌名钱塘(杭州)孙何投赠
(三)基础巩固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天堑.(qiàn)无涯.(yá)珠玑.(jī)罗绮.(qǐ)豪奢.(shē)叠巘.(yǎn)
羌.管(qiāng) 千骑.(jì)箫.(xiāo)鼓吟.(yīn)赏参差
..(cēn)(cī)
探究导学案
1、答案:C
【解析】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指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也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很快消失。
烟消云散: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
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得到或无从寻觅,侧重“难”。
海底捞月:比喻根本不能达到目的,徒劳无益。
2、D试题分析:第①句填“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第②句填“独树一帜”比喻新奇独特,自成一家。
呼应“取法颜真卿,但能”;第③句“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与“构思新颖”相对;“匠心独运”形容独特的艺术构思,主语一般为人。
第④句省略了“导演”这一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