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明天不封阳台》丁所初级中学李健【教学目标】1.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3.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主旨。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并阅读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课内探究一、学1.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几幅图片----形形色色的阳台。
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就是在我们农村,楼房也是随处可见,下面就请我们同学来说一说你家的楼房封阳台了没有,喜不喜欢,为什么。
刚才这位同学谈了对自家阳台的看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文中的一对父子关注的就是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明天不封阳台》2.检查预习。
展示一个同学的预习作业,共同纠偏解疑。
3. 自主阅读,圈点批注。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①围绕是否封阳台,作者的态度有过怎样的变化?②与作者对是否封阳台的态度相对应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③使作者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一位“不速之客”————鸽子,这是怎样的一只鸽子呢?请划出文中描写鸽子的语句,读一读,看看什么细节最打动你?写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2)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并完成自学思考题。
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二、导1.班内探究。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2.精讲点拨。
(1)围绕是否封阳台,作者的态度有过怎样的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出示PPT】明天要封阳台,是因为: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明天还封阳台吗?是因为:出于对鸽子的同情、忧虑,出于使鸽子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的善良愿望,出于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思考。
明天先不封阳台,是因为: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2)对鸽子的描写3.深度探究。
探究题:作者最后决定先不封阳台,仅仅是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先四人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三、练1、学生完成课堂重点检测。
2、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
课后提升1、完成课后提升作业。
2、反馈评价。
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
3、课后阅读人与自然有关的文章。
课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体会课文主旨。
2.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所有学生都要学会本文的知识点,掌握答题规律。
4.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阅读人与自然有关的文章。
自学辅助资料人类与自然应如何相处呢?同学们先看看下面的几则小动物的故事吧。
感动中国十大动物冠军:震后奇迹生还的“猪坚强”四川大地震的时候,成都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震后被埋废墟下36天后奇迹生还。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用3008元将这头猪买下来,并给它取了小名“36娃儿”,大名“猪坚强”。
樊建川打算将它一直养到自然死亡。
后来的事实揭示,猪阁楼上堆放的木炭撒落一地,这头猪在饥饿时吃了不少木炭。
在此期间,它依靠消耗自身的能量维持生命。
震后又下了几场及时雨,所以猪没有被渴死。
颁奖词:八戒,为师对不住你,没想到你比悟空还能承压。
你生动地诠释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并成为中国企业家们渡过经济寒冬时,争先恐后高举的一面旗帜。
亚军:守护“爱人”的雌鸟重庆一对痴情鸟儿,雄鸟死亡,雌鸟冒死守护在“爱人”身边数小时,直到双双被检疫人员带走。
“她好像已伤心得万念俱灰,在上百围观者注视下,依然守候着,仿佛与世隔绝。
”虽然事隔3月,但这情景依然定格在围观者脑海里,挥之不去。
颁奖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鸟儿不解人心意,犹守亡夫到无期。
子非鸟,安知鸟之情?季军:为七旬老人拉车5年的牧羊犬每天早晨,兰州市西固区的街头上,都会出现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两只德国牧羊犬拉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是一位七旬老者。
每行至十字路口,两只犬会左右望望,看到车辆停下才会通过。
老人称,这两只狗是一对母子,是他的宝贝。
(3月6日《兰州晨报》) 颁奖词:在滚滚车流中谱写了一曲义犬之歌。
上帝,请赐予我一只牧羊犬吧!第四:放生5次不愿走的龟2月7日,四川遂宁市的余先生和妻子买了两只乌龟,准备炖汤给父母补补身体。
后因不忍宰杀,打算放生。
结果放生了5次,乌龟5次回转不愿意离开。
颁奖词:一回谢不杀,二回恋新家,三回情依依,四回望同归,灵龟五转回,今生得相随。
兽犹如此,人何以堪?第五:守候被撞死母猫的公猫福建一只母猫过马路时被车撞死,另一只公猫见状后趴在母猫的尸体上拼命地抚摸和哀号,此情此景让路人心酸。
据附近保安介绍,事前这两只猫天天在一起流浪,很亲热的样子。
(1月23日《海峡都市报》)颁奖词:此景只为伊人去,道它动物情也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同学们,你们看了有何感想呢?预习练习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
倏.然翘.望孵.化鳞次栉.比恬.淡驯.美悖.论龟.裂自给.自足蜷.缩2.解释词语。
倏然:喧嚣:温馨:鳞次栉比:3.填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内容:(2)全文以为线索贯穿全文,揭示了的正确关系。
4.课后搜集并阅读一篇与本文相似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摘出你最欣赏的或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ūqiáo fūzhìtián xùn bèi jūn jǐquán2.倏然:忽然。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
温馨:温暖芳香。
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3.(1)为了一只受伤的鸽子,“我”家决定不封阳台。
(2)是否封阳台人与自然4.《谁赶走了鸟类》,赏析略。
课堂思考题一、自学思考题①围绕是否封阳台,作者的态度有过怎样的变化?②与作者对是否封阳台的态度相对应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③使作者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一位“不速之客”————鸽子,这是怎样的一只鸽子呢?请划出文中描写鸽子的语句,读一读,看看什么细节最打动你?写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二、深度探究题:作者最后决定先不封阳台,仅仅是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课堂达标测评题阅读课文精彩段落,回答后面的问题。
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10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
”——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罢?1.鸽子的眼睛为什么“惊恐”?它想到了什么?【参考答案】鸽子眼睛流露出“惊恐”的神色,源于对人类的害怕,鸽子的心灵世界里,存有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恐怖印象,它自身就是一只“惊弓之鸟”,它想到的可能就是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它们,对于自投罗网的它更不会放过,因而它无比惊恐。
【思路点拨】此题要结合鸽子的处境,被人打伤,如今又自投罗网,惊恐的原因就清楚了。
2.身子“蜷缩”与“惊恐”有没有关系?【参考答案】身子“蜷缩”一方面是由于孵蛋,一方面也是由于“惊恐”,“惊恐”加剧了“蜷缩”。
【思路点拨】“蜷缩”的意思是蜷曲紧缩,是鸽子的动作状态。
孵蛋需要这样的状态,心里害怕同样会有这样的状态。
3.鸽子不“惊恐”了,为什么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参考答案】鸽子不“惊恐”了,但它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爱护,所以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
【思路点拨】此题要结合鸽子的处境: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
扣住这一点就好理解了。
4.从“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来看,鸽子有什么心理活动?【参考答案】鸽子可能在想,我受了伤,又要孵小鸽,太需要得到你们的保护了,太需要得到你们的支持了,最低限度,你们不能封阳台,让我能有一个自由进出的通道,让我能把小鸽子带到外面的天地……【思路点拨】此题着重要理解怜爱的意思,需要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扣住这点,心理活动就很明确了。
5.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人不应该只给动物留下情感归属的故乡,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思路点拨】理解这句的含义应结合文章中心去揣摩。
课后提升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谁赶走了鸟类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
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超标的嗽叭声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车辆和工地是目前中国城市的两只脚,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靠这两只脚走出来,我知道。
我还知道是谁驱赶了鸟类。
去年春季的某一天,晨跑后我照例由那条林阴小路散步回家,正是留鸟与候鸟大会师的时候,我希望能在浓阴处听一场鸟的演唱会。
终于听到鸟鸣了,那是只引吭高歌的麻雀,可仅仅是试了下嗓子,歌声便戛然而止。
我正疑惑间,却看到一个举着枪的兴高采烈的男人。
我的愤怒忽的涌到脸上,也只是涌到脸上而已。
我想喊、想吼、想骂,但却连盯着他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若无其事地从他身边走过,像一只见了猫的小老鼠,虽然他是枪杀无g ū的刽子手,我是目击者,是证人。
真感谢多年训练出来的“冷静”。
“冷静”告诉我:别理他,他会骂你神经病、疯子。
再说做一次于事无补的神经病、疯子有什么好处?“冷静”还安慰我:再说骂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回头你可以写文章骂,告诉更多的人爱护鸟类。
不久,我在家里还接待了丈夫的朋友的朋友,那家伙大谈他的捕鸟经验,最高记录是三天打死二百二十只,而我虽难过愤怒,却居然没有把他赶出去。
又是“冷静”的结果。
我是好人,我早已是好人,大家都说我是“好人”,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好朋友好同志,可我却蜕化成了罪犯最可耻的同谋。
驱赶鸟类的不仅是枪手和伐木者,更多的是像我这样视而不见和冷眼旁观的“好人”。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
我无法不怀念鸟声,像怀念因为我疏忽而远走他乡的最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