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17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17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17
导读:学科
时间
年级
设计单位
主备人
参与人
语文
2014.12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领悟主旨;
2.体会细节描写,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和习惯
重、难点
1、重点:体会细节描写,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2、难点: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和习惯
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学、探、测”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歌曲《白兰鸽》,(提前4分13秒)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美国民谣《白兰鸽》,讲述了一只鸽子,在阳光下飞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的故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鸽子都能如此幸运。

有一只鸽子,飞翔时受到了伤害,落到了作者家的阳台上。

这只鸽子的命运如何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杜卫东写的文章《明天不封阳台》,共同来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领悟主旨;
2.体会细节描写,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和习惯
【三】作者
杜卫东
【四】自主导学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倏然()孵化()喧嚣()翘望()
悖论()蚂蚱()龟裂()霓虹灯()
自给自足()沐浴()蜷缩()恬淡()
驯美()焚毁()呐喊()鳞次栉比()()
2.补充我认为重要的字词: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完成基础积累。

1..概括课文内容(温馨提示:抓住文中主要的人和事,突出事情的重点,做到简洁明了)
2.理清作者思路。

关于封不封阳台,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番变化,请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与封不封阳台有关的句子,写下来,读一读,说说本文的线索。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所写的事。

(抓住文中主要的人和事,做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点拨:起因,经过,结果)(展示答案)“我”家原本准备封阳台,但后来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决定先不封阳台。

(2)关于封不封阳台,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番变化,请找出能表明作者态度变化的句子。

第一小节“明天不封阳台”第七小节“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十三小节“明天先不封阳台”(板书:要封。

—封吗?—不封。

)师:作者在“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件事上,经历了从“封阳台”→“封吗”→“先不封”这样的变化,心里再三思考,有了一段难以为外人理解的心路历程,从这里我们能看出这篇文章的线索就是“明
天是否封阳台”
【五】合作探究
1.师:“明天要封阳台。

”为什么?(用原文回答)找到的同学请举手,比一比谁最快。

(因为“这样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
2.师:一位不速之客闯入作者家的阳台,那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呢?找出描写鸽子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感情、语调、语气。

生读
师总结:这是一只受伤、有身孕、不名贵的鸽子。

3.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文章中对鸽子眼神的描写非常细致传神,请你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说说什么细节最能够打动你?
第三节“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从“'惊恐”'一词里能看出鸽子怎样的心理。

(对人类的害怕)指导朗读,个人读,再男生(女生)读。

第八节“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


从“紧紧盯着”一词可以看出鸽子对我们人类的防备。

指导朗读,个人读,再男生(女生)读。

4.如果鸽子能说话,相信此时此刻它跟我肯定会有一段独特的对
白,我们不妨发挥一下丰富的想象力,来模拟一下鸽子与“我”的对话。

同桌合作完成。

友情提醒: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

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5.面对受伤的鸽子,出于对鸽子的喜欢,对鸽子的怜悯,想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儿子希望不封阳台,作者为什么最后决定先不封阳台呢?从文中找出父亲决定先不封阳台的理由。

(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6.作者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为了鸽子,为了儿子,也为了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一只受伤的鸽子到底引起了作者哪些思绪呢?板书关键词:鸽子
请大家再读文章8-9节,找一找,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推荐代表作汇报。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参与讨论。


明确:
(1)作者想到了冯至的诗句(第八节“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

“)指名深情地朗读。

师:鸽子象征了自然,自然是人类共同的故乡,故乡是人情感的归属,是精神的家园。

板书关键词:故乡
(2)去内蒙古大草原的见闻和感受(第九节“那一年…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音)集体读
师:此时老师仿佛听到古代诗人在吟唱美丽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面对如此广袤的草原,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草原作者的感受是:游子回到故乡的感受。

(是人回到了自然)师:从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作为成人的“我”是喜爱大自然的,也有着亲近大自然的天性。

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齐读第九节议论性的文字“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
师总结:早期人类是从大自然中走出来的。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母亲,回到大自然,就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我们当然就有了回到家乡的感觉。

板书关键词:自然
请大家再读文章10-12节,说一说哪些语句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日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

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文字。

(分组读)
师: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我们人类却如此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

下面请看一段视频。

7.那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其实是要提醒我们人类什么?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情感是什么?
中心:人,只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齐读)板书关键词: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齐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感悟主旨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人类应该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丽。

【六】反馈检测
1.鸽子飞走了,“我”站在阳台上,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请以《在阳台上》为题,记录下自己的独特感受。

2.仔细观看漫画,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幅画的理解。

板书设计
鸽子
故乡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
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