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于行精选作文
篇一: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们每个人都爱听好听话,但是人生道路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
假如我们一直伴着好听话成长,一直执迷不悟地沉醉于自己所谓的一点点成绩,那么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成长。
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有人在我们的耳边说着不好听的话,说着令我们难堪的话,或长辈,或兄弟姐妹,或朋友。
我们也许会生气,也许会厌恶,但是这些不那么好听的话却能激励我们进步,教诲我们成长,这就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唐代的名臣魏征经常向唐太宗进谏,甚至有时当面指出唐太宗的不足,弄得唐太宗经常下不来台,甚至扬言要杀掉魏征。
但是就是这样的忠臣,这样逆耳的话语,却时时刻刻提醒着唐太宗,勉励着唐太宗。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每天早上朗读它一遍,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催促着唐太宗为民造福,做一个明君。
这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正面例子。
反之,历史上也一定有反面例子。
比如比干劝商纣王不能横征暴敛反被剖心,伍子胥劝吴王杀掉勾践夫妇不成反被杀害。
所以忠言不是对所有人都能产生积极影响,有的人一点就通,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的人却夜郎自大,至死不悟。
但是现代社会和古代不同,我们更应该认真聆听逆耳忠言,更加
需要接受逆耳忠言。
对待逆耳的话,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个冷静的心理,不让自己产生误解,也不让自己消极。
我有一位朋友,她很直率,很坦诚,而且十清楚白事理。
但是正是因为她的直率、坦诚有时也会很令我难堪,会让我下不来台。
我刚开始会很不解,很迷惑,甚至会不耐烦。
但是认真想想,她所说的其实不那么好听的话却一直对我有益,一直渐渐地渗透着我。
我终于知道,那些只会对自己说好话的朋友,是损友,会让自己沾沾自喜从而一点一点退步;然后一直指出自己不足的朋友,让自己渐渐进步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益友。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愿这句传颂千古的至理名言能够就这样传颂、弘扬下去,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篇二:忠言逆耳助我行
“看看你考的这点儿分!还是班长呢,你也不嫌丢人!我看你这学期就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整天熬夜有什么用啊?你看人家考得好的,有几个是天天熬到十一、二点的?就你这样的成绩,别说考一中了,二中都不一定能考上!我看你再这样下去的话,还不如复读呢!”……(中国精选作文网 t262)
家长会后,便怒气冲冲地拿着成绩单来找我。
爸爸批评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把我从头浇到底,让我那因放假而欢愉的心情霎时从云间跌倒谷底。
想起爸爸方才严厉的话语,不悦的心情霎时又被而委屈吞没……
不就是考砸一次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还说得那么严重,我的分
数确实达不到一中的录取线,但不也至于连二中都考不上吧?复读?你见过哪个考班里第三的复读的?越想越恼火,便一甩手,关上门,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去理睬门外的世界。
我转身拾掇我的考试试卷,眼泪却不争气得掉下来……
成绩单上后面几个数字刺痛了我的眼睛,“8⑴6⑻87,怎么搞的!连90都不到,你可真是笨到家了!”边擦泪边骂自己,可还是觉得委屈:我每天到十一点多才睡,怎么还是考成这样?会不会是学习方法不对?想到这里,几天前爸爸的一番话又在脑海中响起:“你这样是不行的,每天那么晚睡,睡眠时间不足7个小时,你白天怎么听课?学不好,再怎么认真复习也没用!”当时的我略有不满的嘟囔了一句“你不就是心疼你的电费么?”,随后便应付了爸爸几句,也没放在心上。
接着,又回想起前几次生物课上犯困的事。
突然觉得,其实爸爸的话也不无道理……
想到这里,我便平复了一下心情,认真分析了一下考差的原因。
其实爸爸说的对,我晚上熬夜,睡眠不足,白天听课就会犯困,自然没规定把教师讲的都听进去,少不了许多疏漏。
觉得做作业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我便又开始复习,继续熬夜……这样恶性循环,我白天犯困,晚上却很精神,时差都快颠倒了,又怎么能学好呢?再者,我确实过分在意主课,希望能复习到滴水不漏,八面玲珑的;却忽略了副科,以为背过就行了,可还是没有真正理解。
于是换一种习题型,我便不知道该怎么答了。
所以,这次考试,史地生三科就给我拉了不少分。
找到了问习题所在,我不免羞愧不已:爸爸的话虽然不太好听,可句句在理,而且他都是为我好……想了半天,好强的我始终拉不下面子去道歉,只是打开门,去洗了把脸,回到房间,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计划。
这一刻,我深深地领会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也感觉到,门外有一道柔和而欣慰的目光落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