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业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某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示意图,据图回答3—5题。
3.该农作物最可能是
A.小麦B.水稻C.棉花D.大豆
4.图中甲地区为
A.黄土高原B.河西走廊C.华南地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
5.据图可知该农作物
A.主产区为青藏地区B.地区适应性强
C.在西南地区产量最高D.甲地区生长期短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
胜用也。
”农业要求不违农时,农作物必须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播种和收割。
下表是某农机公司统计的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
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四个地区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B.纬度C.地形D.劳动力数量
7.青海、西藏小麦的收割时间比湖北
A.早,原因是太阳辐射强B.早,原因是气温日较差大
C.晚,原因是热量不足D.晚,原因是气压较低
8.如果辽宁和湖北都种植水稻,那么湖北的水稻亩产比辽宁
A.高,主要原因是熟制不同B.高,主要原因是灌溉水源充足
C.低,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较低D.低,主要原因是机械化水平低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
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读某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回答9—10题。
9.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主导因素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昼夜温差大D.水源充足
10.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双塔灌区今后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的作物类型是
A.小麦B.瓜类C.棉花D.蔬菜
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下图是我国“三大仓”分布示意图,①为北大仓,②为西大仓,③为南大仓。
读图完成11—13题。
11.关于三大仓的优势农作物,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A.①冬小麦②棉花③柑橘B.①春小麦②棉花③天然橡胶
C.①春小麦②玉米③天然橡胶D.①棉花②大豆③水稻
12.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现如今北大仓所在的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A.以稻米生产为主B.以小型农机具生产
C.地区专业化生产D.粮食商品率低
13.如今在改造三大荒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大荒森林面积减小B.西大荒土地酸化加剧
C.西大荒土壤污染加重D.南大荒水土流失严重
下图示意我国2006—2012年粮食作物产量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率,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信息反映出
A.2006—2007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下降
B.2007—2009年粮食作物产量在不断增长
C.2009—2010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而播种面积下降
D.2009—201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
15.从图中分析,导致我国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A.粮食作物复种指数不断增加B.大力推广生态农业
C.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D.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增加
(2018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200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完成16—18题。
16.关于“九连增”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B.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C.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D.小麦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17.玉米取代大豆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进行这类调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
A.东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18.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节省土地B.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C.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D.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
(2018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自马铃薯进军主食化产品开发领域以来,马铃薯的热度节节高升,不少马铃薯种植区域也欲趁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开发战略的东风,走品牌化道路。
内蒙古乌兰察布被誉为“中国薯都”。
近年来,乌兰察布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4000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40亿公斤。
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和10%,成为全国马铃薯主产区。
读乌兰察布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乌兰察布生产优质马铃薯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土壤肥沃B.光照充足C.水源丰富D.热量充足
20.马铃薯主食化之后,当地应
A.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B.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产量
C.依托政府政策引导,马铃薯自产自销D.发展马铃薯主食加工业,改变饮食习惯
21.﹝2018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阴雨天气容易使棉花产生病虫害。
我国优质的长绒棉产区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区。
当地2017年长绒棉价格为23 000元/吨,产量约400公斤/亩;普通棉价格为17 200元/吨,产量约600公斤/亩,同时国家按每吨给予一定的补贴。
近几年来,已有大批东部棉纺企业在新疆投资建厂,并将棉纱、棉布运至东部加工制造后出口。
下图为中国主要商品棉生产基地示意图。
(1)与东部产棉区相比,分析新疆种植长绒棉的有利气候条件。
(2)根据材料说明新疆棉农不愿意种植长绒棉的理由。
(3)从区位选择角度说明东部企业把生产的棉纱棉布从新疆运到东部深加工的原因。
(4)针对新疆棉花产业的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阴影部分是渭河以北、黄土高原边缘的“旱腰带”地区,该区域十年九旱,农学专家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了与旱塬相适应的小麦良种,亩产由20世纪60年代的61.1千克逐步提高到现在超过450千克。
(1)分析“旱腰带”地区小麦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早年“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说明其干旱的自然原因。
(3)现在“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大幅提高,推测除生物技术外人们还可能采取的措施。
(4)简述在“旱腰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答案】1.B 2.D
【答案】3.A 4.C 5.B
【答案】6.B 7.C 8.A
【答案】9.C 10.B
【答案】11.B 12.C 13.D
【答案】14.B 15.D
【答案】16.B 17.C 18.B
【答案】19.B 20.A
21.【答案】(1)与东部产棉区相比,新疆深居内陆,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更充足;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长绒棉品质的提高;空气干燥,冬季严寒使棉花的病虫害较少。
(2)长绒棉单产低;政府补贴不足,造成亩产经济效益低于普通棉;优质棉花种植的过程要求较高。
(3)棉纱棉布便于储运;东部地区社会协作好;劳动力素质高;接近消费市场。
学科#网
(4)优化棉区种植结构,扩大长绒棉种植面积;加强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棉农种植长绒棉的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长绒棉的单产和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棉花产业附加值;提高棉纺织企业技术水平;打造品牌,扩大市场销售。
22.【答案】(1)光照条件好;热量适宜;昼夜温差较大。
大部分区域海拔为500—1000m,地形适宜小麦生长,土层深厚且富肥力。
粉砂性黄土适合小麦根系发育。
(2)降水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蒸发强烈;地形破碎,位于地形过渡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水容易下渗。
(3)修建水利工程,采取滴灌、喷灌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精准农业,科学施肥。
(4)大力发展种植业,加剧水资源短缺;陡坡开垦,加剧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不利于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