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水循环》练习卷(解析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水循环》练习卷(解析版)

水循环我国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

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该河流流域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A. 6月B. 8月C. 10月D. 11月2. 引起湖泊TSS通量方向改变的直接原因是A. 流域降水量季节变化B. 植被生长季节变化C. 湖泊和河流水位季节变化D. 河流流速季节变化【答案】1. B 2. C【解析】【1题详解】该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因此该湖泊与其干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降水多的季节,河流进入洪水期,河水补给湖水;降水少的季节,河流进入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水,从表中信息可知,湖泊水中TSS 通量总和为正值,说明湖泊水与河水互补时,河流水中的泥沙进入湖泊较多。

根据图中流入通量最大的是8月,说明河流流入湖泊的TSS 量最大,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位达到最高值,所以可知河流流域8月份降水量最大。

故答案选B。

【2题详解】材料提示到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则,可知湖泊和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是引起湖泊TSS通量方向改变的直接原因,C正确;流域降水量季节变化会影响湖泊和河流水位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A错误;植被生长和河流流速对不会引起湖泊TSS通量方向改变,BD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根据第 7 题的结论,该地区河流流域是 7、8 月份降水量最大,属于季风气候区,结合我国雨带的位置移动规律,可知该湖泊最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湖泊TSS通量变化的原因。

图甲为我国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上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东南流向西北B. 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C.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 甲图所示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4. 丙图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有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5. 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可能的原因是A. 河流流速增大B. 河流含沙量减少C. 湖泊沉积增多D. 流域内植被遭破坏【答案】3. A 4. C 5. D【解析】【3题详解】读图乙可知,A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而B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大,说明A位于湖泊下游,径流量经过了湖泊的调节作用,而B位于湖泊上游,判断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A对。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错。

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C错。

图中河段,在河道内有沙洲形成,说明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D错。

故选A。

【4题详解】洪水发生时,如果入湖流量大于出湖流量,则湖泊产生蓄积作用,读图可知,①③段,入湖流量大于出湖流量,为蓄积作用,故选C。

【5题详解】如果沙洲面积增大,说明沉积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流速减慢,湖泊沉积减少,有可能是流域内植被破坏所导致的,故选D。

【点睛】1.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

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水位季节变化小B. 流速快,含沙量大C. 有凌汛、春汛和夏汛D. 流量大,航运发达7. 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A. 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B. 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C. 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D. 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答案】6. C 7. B【解析】【6题详解】鄂毕河的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等,水位季节变化大,A错误。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多冻土分布,上游流速快,含沙量小,B错误。

河流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夏季有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形成夏汛现象,C正确。

沿线经济落后,河流结冰期长,航运不发达,D错误。

【7题详解】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B对。

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水流急,不表示流量大,A错。

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不能表示流量丰富,C错。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流量大,没有大量海水倒灌,D错。

点睛:鄂毕河的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等,水位季节变化大。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多冻土分布,含沙量小。

河流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夏季有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形成夏汛现象。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3个水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A. 更新速度快B. 水位变化大C. 含沙量较低D. 水源易污染9. 推测三眼井A. 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 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 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 Ⅲ潭用于淘米洗菜【答案】8. C 9. B【解析】【8题详解】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的3个水潭,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C对。

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A、B、D错。

【9题详解】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该潭的位置最高,B对。

补给水源来自地下泉水,A错。

Ⅱ潭用于居民用于淘米洗菜,C错。

Ⅲ潭用于洗衣,D错。

点睛: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的3个水潭,地下水补给,含沙量较低,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

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Ⅰ潭的位置最高,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该潭底,是饮用水。

“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

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

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1. 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不是认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A. 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B. 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C. 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D. 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12. “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A. 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B. 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C. 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D. 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答案】10. B 11. D 12. C【解析】【10题详解】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泾河源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河流泥沙含量最大。

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夏季,B对。

其它季节河流水量小,侵蚀能力弱,含沙量小,A、C、D错。

【11题详解】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泥沙含量减少,河水较清澈,A是。

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河水清,B是。

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其它季节含沙量小,水清,C是。

泾河的年均含沙量是渭河的7倍之多,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小,泾浊渭清,D不是“泾清渭浊”的依据,选D。

【12题详解】“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增多,泾河变混浊,C对。

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少,泾河水清,A错。

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侵蚀到基岩,含沙量小,水清,B错。

沙尘暴对河流泥沙含量影响小,河流泥沙含量主要来自水土流失,D错。

“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

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

”这是《水经注》中关于“河水”的一条描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文中“令河不通利”的原因是A. 流经干旱半干旱区,水量少B. 引水灌溉,流量减小,泥沙淤积C. 筑坝蓄水,阻塞河道D. 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留在河中14. “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三月”出现河水决堤的原因是A. 高山冰川融水量大B. 泥沙沉积,水流不畅C. 冰凌消融,阻塞河道D. 正值雨季,降水量大【答案】13. B 14. C【解析】【13题详解】由材料“民竟引河溉田”即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水量急剧减少;又结合材料一石水,六斗泥,河流含沙量大;水量减少以及泥沙沉积河道,水深不足,导致河道通航不利,选B。

【14题详解】由材料“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农历三月,我国春季,雨季未到;冰川融水量大是夏季高温时;泥沙沉积,水流不畅主要在秋季;春季气温回升快,冰凌消融,形成春汛,流冰阻塞河道,导致河水决堤,选C。

【点睛】凌汛发生的条件为河流有结冰期,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时间在初冬(低纬度未结冰而高纬度结冰时期)和初春(高纬度未融化低纬度已经融化),我国东北的河流和黄河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

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A. 东侧B. 西侧C. 北侧D. 南侧16. 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B. 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C. 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D. 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17. 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是①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②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③风沙加剧,影响交通④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15. B 16. C 17. A【解析】【15题详解】由图示可以看出,该河源于准噶尔盆地周围的高山,是高山的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是艾比湖湖水的补给,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西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