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


5、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由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的形成。所以生 态农业的概念和原理一提出,立即得到广泛的 重视和响应。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开始了有关生 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试验。到目前为止, 西欧和美国大约1%左右的农民在从事生态农 业的实践。在美国已有两万多个生态农场遍布 全国各地,在实践中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是: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 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 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 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 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 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 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 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 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

具体形式: 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 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 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 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 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 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 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 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 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 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 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 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 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 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 的农产品。
桑基鱼塘-水陆交换生产系统示意图
④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类型
这种生物物种共生模式在我国主要 有稻田养鱼、鱼蚌共生、禽鱼蚌共生, 稻-鱼-萍共生、苇-鱼-禽共生、稻 鸭共生等多种类型。 ⑤农-渔-禽水生生态系统类型 ⑥多功能的污水自净工程系统 ⑦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系统类型 结构模式为:林-果-茶-草-牧-渔- 沼气。
3、生态农业基本特征
(1)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按照生态学原 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 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 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 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 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 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 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 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 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4)生态农业基本特征
①生物产量高。要想使单位面积上的生物 产量高,必须使物种和品种因地制宜,而且本 身的转化效率要高,彼此之间结构合理,相互 协调。 ②光合作用产物利用合理。这就要求生产 的发展按照生态规律的“食物链”及其量比关 系做到能流物复,提高绿色植物光合产物的利 用率,从而得到更多的产出。 ③经济效益高。物质除沿着“食物链”进 行多次利用外,还要沿着“加工链”(农副产 品多次加工的顺序),进行深度加工。多次增 值。加工的次数越多,产值越大,流回系统的 财流也就越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④动态平衡最佳。生态农业所保持的生态 平衡,是螺旋形向前发展的最佳动态平衡。
(3)衡量生态农业整体功能的标准
一是经济效益,即生产要发展,农 民要富裕;二是社会效益,要满足人民 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各种社会需求;三 是生态效益,即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要考虑系统之内全部资源的 合理利用,对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生 物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等,进行全面规 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并不断优化其结构,使其相互协调。协 同发展,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⑧沿海滩涂和荡滩资源开发利用的湿地生态 系统类型 ⑨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类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庭院经济为主, 把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达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和太阳幅 射能,并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经营管理生 产,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益胁调统一。 例如北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在生态 农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鸡(兔)-猪-沼 气-菜(花)的家庭循环系统
作物秸杆的多级利用
③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型
桑基鱼塘是比较典型的水陆交换生产系 统 ,该系统由2个或3个子系统组成,即基面 子系统和鱼塘子系统。前者为陆地系统,后者 为水生生态系统,两个子系统中均有生产者和 消费者。第三个子系统为联系系统,起着联系 基面子系统和鱼塘子系统的作用。桑基鱼塘是 由基面种桑、桑叶喂蚕、蚕纱养鱼、鱼粪肥塘、 塘泥为桑施肥等各个生物链所构成的完整的水 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 过水陆物质交换,使桑、蚕、鱼、菜等各业得 到协调发展,桑基鱼塘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 保护,整个系统没有废弃物,处于一个良性循 环之中。

罗政村由小山村变为生态公园

绿色经济生态循环 罗政村创造了一条绿色经济生态循环链 条,以沼气池为纽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即加工米粉、养猪、办沼气、沼气液作有机 肥、种植优质米,用优质米加工米粉,循环 往复。全村有家庭米粉加工厂12家,年加 工米粉1750多吨,米粉用优质米加工, 供不应求,年产值360万元。村民用加工 米粉的下脚料养猪,降低成本20%至30 %,猪屎猪尿全部流入沼气池。全村建成沼 气池490座,83%的农户建沼气池,沼 气用来煮饭、烧水、炒菜、加工米粉,一个 沼气池每年可以为一户农户节约600元。
⑩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系统类型
4、生态农业的特点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 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 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 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 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 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 产能力。 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 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 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 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 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 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 调发展。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
罗炜斌 北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08年
一、生态农业基本知识
1、生态农业的由来与发展 原始农业:又称刀耕火种农业。 传统农业:以铁犁牛耕固定土地为主要特征。 现代农业:大量高能耗工业产品投入,高产出。 生态农业: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
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 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循环。
(5)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类型 ①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 构生态系统类型 A: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 。主 要类型有:豆、稻轮作,棉、麦、绿肥 间套作,棉花、油菜间作,甜叶菊、麦、 绿肥间套作。 B:农林间作。农林间作是充分利用光、热 资源的有效措施,我国采用较多的是桐 粮间作和枣粮间作,还有少量的杉粮间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林、药间作。此种间作主要有吉林省的林、 参间作,江苏省的林下栽种黄莲、白术、绞古 蓝、芍药等的林、药间作。海南省的胶、茶间 作,种植业与食用菌载培相结合的各种间作如 农田种菇、蔗田种菇、果园种菇等等。 ②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型 下图是利用秸杆生产食用菌和蚯蚓等的生 产设计。秸杆还田是保持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 施。但秸杆若不经处理直接还田,则需很长时 间的发酵分解,方能发挥肥效。在一定条件下, 如果利用糖化过程先把秸杆变成饲料,而后用 牲畜的排泄物及秸杆残渣来培养食用菌;生产 食用菌的残余料又用于繁殖蚯蚓,最后才把剩 下的残物返回农田,收效就会好得多。虽然最 后还田的桔杆有机质的肥效有所降低,但增加 了生产沼气、食用菌、蚯蚓等的直接经济效益。

绿色庭院广场文化 罗政村通过实施“五改十化”和创建美 好家园的富民计划,农民在自家庭院进行科 学规划,合理布局,将生产场所和生活场所 有机结合,建成沼气池、卫生厨房、卫生厕 所、农家书屋、农家旅馆、标准畜禽舍,引 自来水,种果种树种花种草,小果园、小鱼 塘、小猪场、小菜园实行一体化。罗政村还 先后建设和完善了农村文化广场、灯光球场、 荔枝公园、诗画秧歌队、粤剧队、男女篮球 队等,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 每年举办荔枝节、龙眼节、旅游文化节。春 节、元旦、“五一”国际劳动节、中秋节、 国庆节,村中男女老少积极参与,载歌载舞 开展各项文艺表演活动。罗政村的党员村干 部家里均设有读书角,村民养成读书学习看 报的良好习惯,全村文化味浓浓的。
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 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形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 人均种好一亩果”。 经济效益: (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 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 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 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 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 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 (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
(1)应用现代农业机械,作物新品种、现代的良好 牲畜管理方法和水土保持技术以及先进的有机废物和 作物秸杆的管理技术。 (2)完全不用或极少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 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3)采用豆科绿肥和覆盖作物为基础的轮作,通常 豆科作物占总面积的30~50%,轮作形式与30年代到 50年代的轮作制相似。 (4)绝大多数生态农场不用有壁犁耕作,通常使用 凿形或圆盘形装置浅耕,只是将土壤混合一下,但不 把土壤翻转过来。 (5)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作业等方式保持土壤免 受侵蚀。 (6)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豆科固氮、牲畜粪便和作 物秸杆,只是对特别需氮的作物有限度地用一点化肥。 (7)农田杂草主要通过轮作、耕作和中耕除草来控 制,极少用除草剂。 (8)病虫害主要通过轮作和保护天敌控制。
2、中国生态农业现状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具有有机农业的良 好基础,农业生产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优 良传统和生产经验,很多都是符合生态农业 的原则的。千百年来,我国农民在生产实践 中,始终强调土地的用养结合,使“地力常 新壮”;循环利用,低能消耗,“天地人合 一”,强调了人与大自然结合,改造大自然 的思想。《沈氏农书》把养猪、酿酒、种庄 稼联系到一起,指出:“耕稼之家,惟此最 为要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种、 养、加工”相结合。“相继而生成,相资以 利用”,这正是我们所强调的物质的循环利 用、重复利用,以促使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由此可见,生态农业的建设与推广,是和我 国传统农业习惯十分符合的,这是生态农业 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