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年DAS成人未预料的困难气管插管管理指南
2015年DAS成人未预料的困难气管插管管理指南
通过声门上气道设备插管
仅仅在以下情况合适: 临床情况稳定、通过SAD可做到氧合、麻醉医师训练过这种技术。
限制气道干预的次数是安全气道管理的核心原则;通过SAD反复尝试 插管是不合适的。
使用声门上气道设备进行手术
这应被看做一个高风险选择、用于特殊的或者危及生命的情况,应该有 高年资临床医生的加入。 气道可能早已在数次不成功的插管尝试中受到创伤,可能在手术过 程中会恶化 ,原因有设备移位、反流、气道水肿或手术因素。气管插管 已经失败了的情况下,救援选择有限。 尽管插管失败后唤醒病人在大多数条件下对他们最有利,对于麻醉医师, 这是个困难的决定,尤其是在危急情况下。
2015年DAS成人未预料的 困难气管插管管理指南
LOGO
2015DAS成人未预料困难气管插管管理流程
Plan A:面罩通气与气管插管
优化头颈部体位 常规预充氧 保证充分肌松 直接/可视喉镜(最多3+1次) 喉外手法 探条 移除环状软骨按压 维持氧合和麻醉
若遭遇困难→及时求助
成功
呼气末CO2证实插管成功
进行气管切开或者环甲膜切开
在很少数情况下,即便是通过SAD通气可行时,为保护气道进行气管 切开或者环甲膜切开是合适的。
CICO:无法插管、无法氧合
Plan C 关 键 点
SAD通气失败需及时宣布; 尝试经面罩通气; 如果面罩通气失败,保证充分肌松; 如果面罩通气可行,维持氧合并唤醒病人; 宣布CICO并启动PlanD; 继续尝试经面罩、SAD和鼻导管通气氧合
重点在于使用SAD维持氧合。 成功放入SAD可为以下这些创造机会:停下来思考是否唤醒病人、进一步 尝试插管、不用气管插管来继续麻醉,或者较少见的是直接进行气管切开或者 环甲膜切开。
声门上气道设备选择和置入
使用哪一种SAD来救援的决定应该在麻醉诱导前做出,这个决定应该 由临床情况、设备可用性和操作者经验决定。 建议所有医院备有、随时可用于常规使用和气道救援。所有麻醉医师 都应该接受SAD的应用培训、并且随时可用。
限制置入尝试的次数
反复尝试插入SAD增加气道损伤的可能性,并且可能延误接受失败、 转向维持氧合的替代技术。 成功置入最可能出现在首次尝试。在一次顺序尝试中,应用PLMA初 次尝试置入成功率是84.5%,第四次降低到36%。 建议最多尝试三次SAD置入;两次使用推荐的二代设备、另一次使用 替代的。尝试包括更换SAD型号。 即使声门上气道也能够失败。如果三次尝试后依然没有有效氧合,应 该实施PlanC。
首要任务是保证氧合;
强调体位的重要性,尤其是头高位和斜坡位的突出优势;
Plan A 关 键 点
建议所有病人常规预充氧; 对高风险病人,建议窒息氧合技术; 强调肌松药的使用; 认可可视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使用; 所有麻醉医生均应熟练掌握可视喉镜; 建议喉镜插管次数不超过3次(3+1); 气管插管困难时避免环状软骨按压
需要宣布CICO状态并进入颈前紧急气道流程;
Plan D 关 键 点
选择传统的手术刀技术开展标准化培训; 经环甲膜置入带套囊的粗导管可以连接一般的通气设备, 可达到正常的分钟通气量; 经管径较细的导管行高压通气可造成严重并发症; 所有麻醉医生均应培训如何建立外科气道; 应定期培训以确保熟练程度
第一步:环甲膜识别 Levitan“喉部手指摇动法” 用非优势手如下实施:识别舌骨和甲状软骨间的膜,在拇指和中 指之间稳定喉部,延颈部下移、用食指触摸环甲膜。
如果面罩通气能带来足够氧合,在所有情况下除了特殊情况时,病人 应该被唤醒,这要求神经肌肉阻滞的完全拮抗。 如果面罩通气不能维持氧合,在致命的窒息出现前确保充分肌松,提 供了挽救气道以免发展成PlanD的最后机会。 在CICO状态下,使用舒更葡糖拮抗神经肌肉阻滞,但是不能保证确 定的、可控的上气道。残余的麻醉、创伤、水肿,或者之前存在的上 呼吸道病变可能都会导致气道梗阻。
快速顺序诱导
放置有套囊的气管导管是预防误吸的最佳保护方案; 琥珀胆碱是可选择的传统的肌松药; 罗库溴铵1.2mg/kg,起效速度和插管条件与琥珀胆碱相差无几,可 用舒更葡糖(sugammadex)(正确剂量16mg/kg)快速拮抗罗库 溴铵的作用。 按压环状软骨被用在意识丧失到置入带套囊气管导管期间,来保护气 道免于污染,是快速顺序诱导的标准组成。 如果在快速顺序诱导期间,喉镜最初尝试困难,环状软骨压迫应 该释放。但是这应该在喉镜暴露、吸引器到位时进行;发生反流时, 环状软骨压迫应该立即再次执行。
面罩通气
100%氧气面罩通气在麻醉诱导后应该尽快开始。 如果遇到困难,应该最优化气道体位、尝试比如压额或抬颌在内的气 道策略。 应该考虑口咽或者鼻咽通气道,应该使用四手手法(双人或者压控机 械通气)。 嗅花位增加咽部空间、改进面罩通气。 麻醉不足或者肌松不足使面罩通气更加困难。
喉镜选择
与方便的直视喉镜相比,可视喉镜提供了更好的视野、现在是一些麻 醉医生的首选或者默认设备。 软性纤支镜或者可视探针,可以作为熟练掌握的医生的选择。
唤醒病人
术后监护与随访 制定紧急气道处理计划 监测并发症 完成困难气道警示表 亲自与病人沟通并记录 向全科医生和当地数据库递交书面报告
↓宣布CICO
Plan D:颈前紧急气道
手术刀环甲膜切开术
反复强调优先氧合 强调肌松药使用 将视频喉镜和声门上气道工具位置提前
涵括了全麻常规诱 导和快速顺序诱导 中遇到的未预料困 难气管插管问题
明确气道操作的尝试次数上限
强调及时识别和宣布气道处理遇到的困难或失败
首次提出保证氧合后“停下来,想一想” 环甲膜切开用刀不用针
强调人员和加强训练的重要性等
术前评估和计划
气道管理潜在问题在术前都得到确认时是最安全的; 术前气道评估应该常规进行,来确认可能导致面罩通气困难、SAD置 入、气管插管或颈前紧急气道的因素; 误吸风险的评估是气道管理计划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术前应采取数个步骤来减少胃内容物的体积和PH值,如禁食和 用药; 可以考虑在有严重胃排空延迟或者小肠梗阻的病人,通过鼻胃管 机械吸引来减少残余胃容量。
体位
最大化喉镜暴露和气管插管成功的机会。 在大多数病人,应用直视喉镜的最佳体位是在寰枕关节颈部屈曲、头 部伸展的经典嗅花位。 在肥胖病人,应该常规使用斜坡位来确保外耳道和胸骨上切迹的水平 对齐,这可改善直视喉镜视野。也改善了气道开放和呼吸参数、在呼 吸暂停时易化被动氧合。
预给氧及呼吸暂停技术来保证氧合
引导下声门上气道设备置入
探针辅助的PLMA置入可提高第一次置入率。 尽管益处明显,探针和胃管引导的二代设备置入并不能保证成功。这 个技术要求经验,它可能造成创伤,而且它并没有列入现有的PLMA 说明指南。
成功的声门上气道设备置入和有效氧合建立:停下来想一想
应该使用临床检查和二氧化碳图来确认通气。如果通过SAD建立了有 效氧合,建议团队停下来、利用这个机会回顾行动的最适合方案。 有四个选择可考虑: (1)唤醒病人; (2)使用纤支镜通过SAD尝试插管; (3)使用声门上气道设备继续手术; (4)(很少见)进行气管切开或者环甲膜切开。 潜在的原则是在最小化误吸的同时维持氧合。
预给氧及呼吸暂停技术来保证氧合
鼻腔给氧被证实可以延长肥胖病人和困难气道病人的呼吸暂停时间。 通过特定鼻导管的、经鼻湿化高流量氧气(高达70L/min)已被证实 可以延长肥胖病人和困难气道病人的呼吸暂停时间,尽管它作为预给 氧方法的有效性还没有得到全面评估。
呼吸暂停的预给氧是近来一个研究点,需要进一步证据。
气管导管选择
较小型号的气管导管更容易插进去,因为在导管进入声门口时能保持 喉入口的较好视野。较小型号的气管导管引起气道损伤的几率也较小。
喉镜暴露
每次尝试都应该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因为反复尝试喉镜和气道设备与 预后差以及发展成CICO状态相关。 如果插管困难,重复相同操作基本没有意义,除非做出一些改变 来提高成功几率。这可能包括病人体位、插管设备或者镜片、附属设 备如引导物或者探条、神经肌肉阻滞深度、以及人员。 喉镜暴露次数应该限制在3次。第四次尝试仅适用于更加有经验的麻 醉医师。
环状软骨压迫和声门上气道设备置入
环状软骨按压降低喉下空间,阻碍第一代和第二代SAD的置入和到位。 如果喉镜暴露困难,在PlanA进行时就已经将环状软骨按压松开,如 果没有反流、在SAD置入期间应该依然松开。
第二代声门上气道设备
SAD对于气道救援的理想特点包括:第一时间可靠置入,高密封压力, 分离胃肠道和呼吸道,可兼容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这些特点结合在 不同的设备中。 只有Proseal、Sepreme、i-gel三种喉罩有大规模纵向研究支持使 用。
喉外操作
喉外操作主要指,麻醉医师的右手或者麻醉助手后、上、右方压迫环 状软骨,可能改善喉镜视野。
气管插管的确认
一旦气管插管完成,必须确认导管正确置入到气管中。包括直视确认 导管在声门口中、双侧胸廓起伏、听诊、二氧化碳图。 持续呼末二氧化碳波形、合适的吸入和呼末CO2数值是确认肺通气的 金标准。二氧化碳图应该在每一个需要麻醉的地方可用。
所有病人在全麻诱导前都应该预给氧。 呼吸系统内合适流速的100%纯氧可达到去氮,维持有效面罩密封 直到呼末氧气比例达到0.87-0.9。 预给氧增加氧储备、推迟缺氧出现,为喉镜暴露、气管插管、以及万 一插管失败时气道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健康成年人,呼吸室内空气时呼吸暂停到去氧合的时间(定义 为:呼吸暂停出现到外周血氧氧合度降低到小于等于90%的时间间隔) 被限制到1-2分钟,但是通过预给氧可延长到8分钟。 20-25度头高位预给氧、持续正压通气已表明可延迟肥胖病人缺氧的 出现。呼吸暂停期间,呼吸暂停到去氧合的时间也能通过正压通气得 到延长。
除去标准预给氧和面罩通气外,在高风险病人,推荐鼻导管给氧。
诱导药物选择
丙泊酚,最常用的诱导药物,抑制喉反射、比其他药物提供气道管理 的更好条件。 强调了在反复气管插管尝试期间,确保病人有合适的麻醉深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