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国古代诗歌的

最新中国古代诗歌的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写一段赏析文字,不超过 200字(6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
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 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 “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 为什么?
答案:(6分)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 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 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 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 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 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 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 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 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 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分。意思对 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答案: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 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 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六、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 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 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 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 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 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 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 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分,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 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 “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 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 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 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 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 分)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 城柳”“无情”?
答案: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 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 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 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 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分,答出“六朝如 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 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 酌情扣分。)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 “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答案: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 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 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 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 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4分)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 “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 分) 答案: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 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4分)
中国古代诗歌的
一、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 (1)边塞征战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B、控诉战争 痛苦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2)怀古咏史 A、称颂、仰慕英雄 B、讽谕现实 C、自比自况
(3)写景抒情: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等。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玉楼春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 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 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 (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 说吗?为什么?
答案:(6分)“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 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 托出,跃然纸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 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 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答案: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 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