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采区地质说明书2013.11
九采区地质说明书2013.11
编号
构造 性质 正 正 正 正 正 逆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采掘影响及破坏程度: 工作面回采后,地面出现塌陷区,对村庄、农田及沟渠造成一定破坏。
-1-
概述: 区内有 60、03、61、04、62 五条勘探线通过、勘探钻孔 10 个。各勘探钻孔情况见下表。 孔号 采 区 内 地 质 勘 探 情 况 0420 0411 62 补 1 二2 二2 二2 -768.45 -741.53 -630.694 2.37 3.15 2.65 三2 三2 三2 -679.20 -630.37 -669.47 6 2.05 0.57 焦 2.19 志 层 6001 03 补 1 0312 6106 61 补 2 0408 0410 二2 二2 二2 二2 二2 二2 -789.534 -864.35 -769.34 -835.458 -720.14 -800.50 2.62 2.45 2.75 1.46 2.10 2.30 三2 三2 三2 三2 三2 三2 -693.47 8 -776.08 冲缺 -754.39 7 -631.50 -711.03 2.21 1.70 1.86 1.81 1.30 煤层 见煤底 板标高 (m) 煤厚 (m) 煤 层 见煤底 板标高 (m) 煤厚 (m) 终 孔 层 位 封孔位置 (m) 备 注 钻孔 无资 料 全封 745.38~ 915.38 405~425, 625~813.66 全封 380~766.45 380~410, 690~845.51 640~823.25 630~786.91 全封 已透 检
P2s C3t,L11 灰下 5.02m 二 2 下 12.15m 二 2 下 10.7m C3t,L7 二 2 下 10.75m 二 2 煤下 9.21m 二 2 煤下 19.75m 二 2 下 10.51m 二 2 煤下 9.75m
二、地 层 及 标
本区钻孔穿见地层自下而上有:石炭系太原组,厚度 93~164m,平均 140.27m;二叠系山西组, 厚度 74~130m,平均 106.63m;二叠系下石盒子组, 厚度 63.17~81.95m,平均 76.87m;二叠系上 石盒子组,厚度 202.25~378.20m, 平均 265.88m; 新生界地层, 厚度 378.25~417.97m, 平均 404.60m。 主要含煤地层有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 石炭系太原组地层由深灰色灰岩、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 3~5 层,均 地 不可采,本组含灰岩 9~11 层,自下而上编号为L1~L11,其中 L2 灰、L8 灰、L11 灰厚度稳定,分别为 11.61m、11.18m、1.89m,可作为本段主要标志层。 层 二叠系山西组地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 2~3 层,其中二 2 煤层为本区主 可采煤层,该煤层赋存于本组地层中部。该组地层与下伏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呈整合接触,二 2 煤下距 L11 灰 48.49 米;与上覆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二 2 煤上距下石盒子组鲕状铝质泥岩 55.55m。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浅灰色砂岩、鲕状铝质泥岩及煤层组 成,含煤 5~7 层。该组三 1、三 2、三 4 煤发育,但灰分较高,本区三 1 煤较稳定,平均厚度 1.45m, 三 2 煤多含有夹矸,三 4 煤多被岩浆岩侵入变质为焦。 L11 灰岩(K3 标志层) :位于太原组顶部,距二 2 煤层底板 48.49m,主要为生物碎屑灰岩,全区稳 定,厚度为 1.20~2.53m,平均为 1.89m 左右,以含大量海百合茎、腕足、蜓等海相生物化石为主要 特征。L10 灰岩距二 2 煤层底板 59.61m,厚度为 2.68~5.00m,平均 3.84m,以深灰色、隐晶质、燧石 结核为特征。 L9 灰岩距二 2 煤层底板 73.55m, 厚度 2.53m; L8 灰岩距二 2 煤层底板 78.57m, 厚度 11.18m。 K4 标志层:位于下石盒子组底部,为灰白色鲕状铝质泥岩,含大量菱铁质鲕粒。厚度为 4.92m~ 11.73m,平均 9.07m,层位稳定,易于对比。 K5 标志层:位于上石盒子组底部,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分选性差, 磨圆度较好,硅质胶结,含泥质团块。厚度为 1.96m~28.11m,平均 5.46m,层位稳定,易于对比。
主 要 标 志 层
-2-
三、 煤
层
煤 层 赋 存 情 况
根据区内 10 个钻孔资料,二 2 煤层煤厚变化为 1.46~3.15m。根据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本区北部 发育一煤层变薄带。根据 0411 钻孔及 2517 轨道顺槽揭露煤厚情况,本区西北部煤层较厚。另外, 03 补 1 钻孔和 0411 钻孔所穿见二 2 煤层中分别含有 0.17m 和 0.35m 的泥质夹矸。 全区平均煤厚 2.59m, 煤层结构简单,可采性指数 Km=0.98,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r=24%,属稳定煤层。 本区三 1 煤层较为稳定,煤厚变化 1.15~1.61m,平均煤厚 1.45m,除 03 补 1 孔和 62 补 1 孔穿 见 0.1m 左右的夹矸外,其余钻孔揭露均为单一结构。 本区三 2 煤层整体较为稳定,煤厚变化 1.06~2.21m,平均煤厚 1.77m,煤层多含有夹矸。根据 钻孔资料,在本区西北部 0411 钻孔附近三 2 煤层受岩浆岩顺层侵入,在本区西部 6106 钻孔附近三 2 煤层冲刷缺失。 本区三 4 煤多受岩浆岩侵入影响, 仅在本区北部 0411、 0420 和 62 补 1 钻孔附近未受岩浆岩影响。 煤 层 名 称 煤 厚 倾角 结构 Km r 稳定性
物理 特性
煤层 二2 孔号
颜色 黑色 W Ad (%) (%) 1.91 8.39 1.33 1.50 1.58 10.71 13.61 11.65
光 泽 似金属
Vadf (%) FC(%) Std(%) 7.08 7.32 10.81 8.80 85.13 92.63 91.64 90.35 0.52 0.36 0.43 0.46
CS-JL-167
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陈四楼煤矿
九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生产科 编 审 科 制: 核: 长:
副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
接到通知书时间:2013-10-21 提 交 时 间:2013-11-01
九 采 区 地 质 说 明 书
一、概 水平 东至 位 置 及 范 围 南至 西至 北至 上限标高 (m) 走向长 (m) -670 2204m 下限标高(m) 倾向长(m) 一 翼 南翼 采区(盘区) 九 况 系组 二叠系 煤层 二2
本区二 2 煤层直接顶板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厚度 3.05~10.28m,平均 3.25m,在本区西部 0411 钻孔和 6106 钻孔附近二 2 煤层直接顶板为细粒砂岩或粉砂岩,整体上采区直接顶普遍发育, 厚度较稳定。本区二 2 煤层基本顶中细粒砂岩发育,其中在 0410 钻孔附近煤层顶板发育一层含砾 粗粒砂岩,泥质胶结,分选性差。 三 2 煤层直接顶多为泥岩,厚度 3.04~9.83m,平均 6.64m,在 0410 钻孔和 0420 钻孔附近直 接顶泥岩最为发育,局部直接顶为细砂岩或砂质泥岩。
地面建筑、设施等: 采区范围内对应地表有陈四楼和曹庄两个村庄及城厢中学。 地 面 情 况 及 受 生 产 影 响 程 度
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 : 区内地形平缓,地面标高为+32.82m~+33.81m,地表均为第四纪黄土层覆盖;除村庄、学校及 沟渠外,其余均为农田。
水系及地面水范围: 区内无较大河流存在,仅有一条人工沟渠自北向南穿过该区,南部对应地表有鱼塘,地表水2 最小~最大
2.59 1.46~3.15
17° 简单 5~25° 四、 煤 质 硬 度 0.92 Ptd (%) 0.002 0.0022 0.005 0.0032 容 重 1.46 煤岩类型 半亮型-光亮型 工业 牌号 WY WY WY 0.98 24% 稳定
工 业 指 标
03 补 1 0408 0411 平均
Qgr.vd Y (mm) (MJ/Kg) 32.46 35.73 35.33 34.64
五、煤 层 顶 底 板 煤层 类 别 顶 板 二2 底 板 区 内 变 化 情 况 直接底 基本底 泥岩 砂质泥岩 基本顶 直接顶 岩石名称 中细粒 砂岩 泥岩 厚 度(m) 平均 6.25~25.65 18.87 3.05~10.28 3.25 0.65~1.90 1.10 2.31~6.84 4.78 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 灰白色,厚层状构造,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及 其他岩屑次之,分选差,泥质胶结。 灰黑色,含有少量已炭化的植物化石碎片。后生 裂隙及劈理发育, 裂隙及劈理面有钙质薄膜充填。 黑色,富含植物化石碎片及煤屑。 黑色,含植物化石碎片及黄铁矿薄膜。
-720 辅助水平轨道巷、-720 辅助水平皮带巷和-720 辅助水平回风巷保护煤柱 矿井边界及十五采区边界 矿井边界保护煤柱 五采区边界 -870 494~1563m 地面标高(m) 面 积(万 m )
2
32.82~33.81 186.04
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 邻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其北部及东部五采区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揭露断层较多,且 顶底板砂岩富水性强;南部 21301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揭露一陷落柱,直径约 30m,但不导水;2507 邻 工作面和 21301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均发生底板突水;另外,2513 工作面以北岩浆岩侵入发育,相 邻的城郊井田六采区和十采区也曾揭露岩浆岩岩墙及天然焦。 区 采掘情况: 北部五采区有正在掘进的 2517 工作面和 2513 工作面,南为已回采结束的 21301 工作面,东有 情 正在掘进的-720 辅助水平轨道巷及已施工结束的-720 辅助水平皮带巷和-720 辅助水平回风巷, 西为 城郊井田已回采结束的四采区、六采区和十采区。 况 自然灾害及其它: 主要受断层、岩浆岩侵入、顶底板砂岩水及二 2 煤层底板灰岩水影响,有突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