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介绍事物
一、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以“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三年级上册习作中的语文要素是学生通过观察,体会了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下册习作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年级上册习作语文要素是学生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下册习作的语文要素则是通过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来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
本学期的习作重点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学生从三年级刚开始时进行观察、想象,到四年级时的能够把一件事写清楚,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然后到本学期的学习运用说明方法来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了孩子的写作能力。
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一主题,本单元安排了导语、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这些内容承载着特定的教学任务和侧重点,从而促进习作关键能力的形成。
本单元导语有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这两方面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给下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两篇精读文章都是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都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
如《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提供了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样式;《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提供了说明性文章的另一种样式。
“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方法,“初试身手”通过看图和观察,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方法,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通过批注的形式再次认识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习作再次实践方法,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形成单元学习成果。
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
清楚。
学生经过三、四年级学段的学习,能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想象,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用一定的顺序完整的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简单地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但是对于运用说明方法来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稍有难度。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精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说明性文章两种不同的样式,学习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习作者在描写松鼠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再通过自主学习习作例文提升认识,最后通过习作实践,具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的能力,从而落实好语文要素,达成单元目标。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读本单元的12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本单元生字新词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两种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样式,体会太阳、松鼠、鲸的特点。
3.通过学习《太阳》一课,学习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松鼠》一课,能够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4.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以及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5.通过《习作》一课,学习有序观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并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
6.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单元教学流程
五、本单元专项训练题
六、补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