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色护色篇

调色护色篇

巧克力、饮料、糕点、啤酒及茶叶等常用。
巧克力
饮料
啤酒
糕点


食品色素在结构上都具有发色基团(或生色基团) 和助色基团。 发色基团是一类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能 (200~700nm)产生强烈吸收的原子基团,多为具 有双键及类似结构的基团,如 C C
N N N O
C
C C
S
C
CHO
O

等都是含有π电子的基团。 共轭双键体系延伸得越长,愈容易被激发,其生色 作用愈强。
合成色素(约20种):包括食用染料和相应的色淀。 * 食用染料(11种):2黄、2蓝、6红、1白。
黄色素(2种):柠檬黄、日落黄。
蓝色素(2种):亮蓝、靛蓝。 红色素(6种) :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 红、诱惑红、酸性红。 白色素(1种):二氧化钛。
除二氧化钛和酸性红外,其它9种合成色素 均有相应的色淀。如:




食品色素:
食品中能够吸收和反射可见光波(400-800nm)进而 使食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 包括食品原料中固有的天然色素、食品加工中由原 料成分转化产生的有色物质和外加的食品着色剂。


其功能是可以用来改变物质或制品的颜色以使物品 起到美化、修饰和增加悦感以及诱发和增强人们的 食欲等目的。
-红色淀(5种):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 铝色淀、新红铝色淀、赤藓红铝色淀、 诱惑红色淀;
-黄色淀: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铝色淀; -蓝色淀:亮蓝铝色淀、靛蓝铝色淀;
第二节 食用合成色素
合成色素特点
优点: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 好、无臭无味、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 等优点。 缺点:与天然色素相比,大多数安全性较 低。人工合成的着色剂多为由煤焦油所含 的具有苯环、萘环等物质合成而制得。
例如:共轭多烯类化合物的吸收光波长与共轭双键 的关系如下所示。
名称 C-C CH=CH (CH=CH)2 乙烷 乙烯 丁二烯 吸收波长(nm) 135 185 217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CH=CH)3
(CH=CH)5 (CH=CH)11
己三烯
258
296 335 415 470 504
无色
淡黄色 淡黄色 橙色 红色 紫色
天然色素特点 优点:色泽自然、毒性低、不少品种还 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或疗效性能。 缺点:较难溶解、有异味、不稳定、难 配色、有批次色差、易沉易浊、成本高。
色淀的特点 * 与原色素比,它不溶于水,耐热性、耐 光性和化学稳定性提高。 * 可在干燥状态下加入产品,主要用于粉 末食品 、胶基糖果、油脂食品和低水分 食品等。



3、按化学结构分:
天然色素
四吡咯类色素(叶绿素、红血素等)、 异戊二烯类色素(类胡萝卜素)、 多酚类色素(花青素、儿茶素、花黄素等)、
酮类色素(红曲色素、姜黄素)、
醌类色素(紫胶红色素、胭脂虫红素等)、 其他:焦糖色素,甜菜红。


合成色素
偶氮色素:胭脂红,苋菜红等;

非偶氮色素:赤鲜红,靛蓝等。




5、喹啉黄
黄色至橙色粉末,水溶性。 毒性:大鼠经口LD50大于2g/kg,ADI值 0~10mg/kg。 应用与限量:喹啉黄作为着色剂用于配制酒(仅限 预调酒),最大使用量为0.1g/L。


第三节 食用天然色素
一、红曲米和红曲红



红曲米:用红曲霉,变红曲霉等菌种,接种于煮 熟的大米,经培养发酵而制得。 红曲红:红曲米用酒精浸提、过滤、精制、干燥 得到粉末状物;或由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液中抽 提、精制、干燥而得。 色素由红曲霉菌丝产生; 有6种成分:潘红(红色)、梦那红(黄色)、梦 那玉红(红色)、安卡黄素(黄色)、潘红胺 (紫红色)、梦那玉红胺(紫红色)。
一、食品着色剂注意事项
食品着色剂安全性与一般性质 1、毒性、安全性及营养:FAO、WHO 2、色光、鲜艳度、坚牢度、着色力等应用 性能 3、使用范围
食用合成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 使用注意事项与研究进展
第一节

色素的生色机理与分类
一、色素的生色机理
颜色是一定波长的散射波或反射波刺激人的视觉器 官而产生的感觉。
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只有波长400~800nm的可见 光才能引起人们的视感觉。 当日光照射有色物质(如颜料或染料)时,因为显 示该颜色的波长的光大部分被反射和投射出来,其 余部分波长的光则被吸收,从而产生其特征的颜色。






2、酸性红
红色粉末或颗粒,溶于水。 毒性:小鼠经口LD50大于10g/kg,ADI值 0~4mg/kg。 应用与限量:酸性红及铝色淀可用于冷冻饮品、可 可制品、巧克力以及糖果中,最大使用量0.05g/kg。



3、新红
红色均匀粉末,易溶于水呈艳红色溶液。 毒性: ADI值0~0.1mg/kg。 应用与限量:新红及铝色淀用于冷果类、可可制品、 巧克力及糖果、果蔬汁饮料等,最大使用量为 0.05g/kg。
* 价格贵。



一、偶氮类合成色素
1、苋菜红
红褐色或暗红色粉末或颗粒,无臭,耐光、耐热性 强,耐氧化。 易溶于水,呈带蓝色的红色溶液,遇铜、铁离子易 褪色,易被细菌分解,不适于发酵食品使用。 苋菜红铝色淀:由硫酸铝、氯化铝等铝盐水溶液与 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作用后,添加苋菜红水溶液,使 其完全被吸附后再经过滤、干燥、粉碎而得。 毒性:小鼠经口LD50大于10g/kg,ADI值 0~0.5mg/kg。 应用与限量:可用于蜜饯凉果、糖果、果蔬汁饮料、 配制酒及果冻中,一般最大使用量为0.05g/kg。


不同色素的颜色差异和色素的变色主要是由发色团 和助色团的差异和变化引起的。
着色剂的发色机理 -着色剂分子中既含有生色团,又含有助色 团,它们通过共轭使着色剂可吸收可见 光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例如:常用六种合成色素的结构:
苋菜红 (amaranth)
胭脂红
(new coccine)
柠檬黄 (lemon yellow)
日落黄
(sunset yellow)
亮蓝
(brilliant blue)
靛蓝
(indigo carmine)
二、色素的分类
1、按来源分:

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 动物色素(血红素、虾青素等)、植物色素(叶 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微生物色素(红 曲色素);


2、按溶解性分:
脂溶性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和水溶性 色素(多酚类色素);

毒性:大鼠经口LD50大于2g/kg,ADI值0~12.5mg/kg。 应用与限量:亮蓝及铝色淀用于香辛料酱、乳制品、 饮料、配制酒及可可制品等食品中。


4、柠檬黄
橙黄色粉末或颗粒,易溶于水,在中性或酸性水溶 液中呈金黄色,吸湿性、耐热性、耐光性强。 毒性:小鼠经口LD50为12.75g/kg,ADI值 0~7.5mg/kg。 应用与限量:柠檬黄及铝色淀用于乳制品、果冻、 饮料、膨化食品、可可制品等食品中。

Hale Waihona Puke 二、非偶氮类合成色素
1、赤鲜红
红至红褐色颗粒或粉末,易溶于水呈樱桃红色,耐 热、耐还原性好,但耐光、耐酸性差。 毒性:小鼠经口LD50为6.8g/kg,ADI值 0~0.1mg/kg。 应用与限量:赤鲜红及铝色淀用于油炸小食品、膨 化食品、凉果类、可可制品、糖果、酱制品、饮料 及配制酒等食品中。




2、靛蓝

深紫蓝色至深紫褐色粉末,溶于水呈蓝色溶液,耐热、 耐光、耐酸,不耐碱、易还原,耐盐性及耐细菌性较 弱。 毒性:小鼠经口LD50大于2.5g/kg,ADI值0~5mg/kg。 应用与限量:靛蓝及铝色淀用于膨化食品、蜜饯类、 可可制品、饮料等食品中。


3、亮蓝
深紫色粉末或颗粒,易溶于水,呈绿光蓝色溶液,耐 光、耐热性强。对柠檬酸、酒石酸、碱稳定。
β-胡萝卜素 姜黄和姜黄素 栀子黄 可可壳色素 紫胶红 天然苋菜红 黑豆红 玉米黄 辣椒红
六、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的比较


(一)天然色素的使用
稳定性比较 着色力低 不适宜拼色 用量大 价格较高




(二)天然色素的生产和制备
自然含量较低 生产规模大 产品质量
第四节 使用注意事项与研究进展
食品的常见颜色 * 绿色和蓝色:给人以新鲜、清爽的感觉。多
用于酒类、方便菜、饮料等食品中。
青梅酒
饮料(牛磺酸、 葡萄糖酸锌)
* 红色:给人以味浓、成熟、好吃的感觉,而 且比较鲜艳和引人注目,能刺激消费者的购 买欲,所以许多糖果、糕点和饮料等都采用。
糖果
糕点
饮料
* 黄色:给人以芳香、成熟、可口、食欲大增的
食品着色剂:
能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叫着 色剂,也叫食用色素。
主要作用 * 改善加工食品的色泽:矫正食品在贮藏、加工、 包装和销售过程中所致的天然颜色的变化。 * 赋予食品以颜色,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 * 使制品色泽统一:帮助矫正食品或成分在颜色上 的天然偏差。 * 帮助区分、识别食品:强化食品风味或保存区别 食品的特性。
调色护色篇
主讲:汤务霞
• 色、香、味是食品感官中主要的评价内容 和指标,颜色则是认识食品质量的第一感 受,也是直接影响食欲的重要因素之一。
• 运用调色技术,生产各种各样美观诱人的 食品无不需要和利用食品添加剂,包括食 用色素、食品发色剂及漂白剂。
食用色素
L/O/G/O
汤务霞
主要内容
色素的生色机理与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