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届-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

13届-测色配色复习题目(含部分答案)

1 3 届测色配色复习题目一.名词解释1.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物理学),较窄波长范围内的光在颜色测量中通常被看成是单色光(颜色测量学定义)。

2.复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在一起的光。

3.颜色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表示物体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

4.颜色的彩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

5.颜色的色相: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是色彩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

6.条件等色:两种颜色的本质(分光反射率分布)本来就不同,而将这两种颜色判断为等色的现象就是条件等色,也叫同色异谱(俗称跳灯)。

7.色温: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8.同色异谱指数:当某一条件变化后,原来匹配的两个样品之间的色差大小,用M表示。

9.提升力:是指染色深度随染料用量增加而递增的性能。

提升力好的染料具有较好的染深性,可以通过增加染料用量获得深色染色效果;提升力差的染料则达到一定深度后,得色不再随染料用量增加而加深。

二.填空题10.色光的三原色是指11.12.CIE于1971年正式推荐了四种测色的“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包括13.分光测色仪通常采用的“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为 d/0 (“45/0”、“0/45”、“d/0”、“0/d”)14.纺织品测色常用的色差公式名称包括(至少写出2个) CIEL*a*b* 、、 CIE94 、 ISO 。

CMC(l:c)15.纺织品测色常用的色差公式CMC中, l= 2 ,c= 1 。

(L-c)16.分光测色仪通常采用的光路设计是反向(填写“正向”或“反向”)。

17.分光测色仪单色器的主要部件是光栅。

18.分光测色仪的结构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积分球、检测器。

19.分光测色仪中,积分球内所涂白色物质为硫酸钡,其作用是使积分球内20.条件等色可分为光源条件等色和固体表面色条件等色两类。

21.物体表面色的条件等色可分为照明体条件等色和观察者条件等色两类。

mbert-Beer 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A = K C L 。

23.计算机配色的方式包括色号归档检索、反射光谱匹配、三刺激值匹配。

24.对于户外广告电视屏幕,其颜色设置时应工作在 RGB 模式(填写“RGB”或“CMYK”)25.对于户外广告印刷介质(如直至横幅或画布),其颜色设置时应工作在 CMYK 模式(填写“RGB”或“CMYK”)。

26.两个滤色样品的反射率曲线如下图所示,饱和度较高的样品是(填写“实线”或“虚线”)。

三.简答题27.测定棉纤维上活性染料染料量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其原理和步骤。

答:1.分光光度法:原理是溶液的吸光度与染料浓度成线性关系。

步骤:在上染前测量染液中染料浓度c1,染色结束后,再次测量染液中染料浓度c2,用c1-c2再乘上溶剂体积,则可得到上染纤维的染料量。

2.剥色法:原理:剥色剂可与纤维上的染料反应将其剥落。

步骤:将纤维进入到含剥色剂的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测量溶剂中染料的浓度。

3.萃取法:原理:有机溶剂能萃取纤维上的染料(相似相溶)步骤:将纤维浸入到有机溶剂中,待充分萃取后,测量溶剂中染料的浓度。

28.测定涤纶纤维上分散染料上染量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其原理和方法。

答:1.溶解法:原理:涤纶是合成纤维,能用苯酚煮沸溶解。

步骤:把涤纶纤维放入苯酚中煮沸溶解后,用有机溶剂把染料给提取出来,测量浓度。

2.剥色法:原理:剥色剂可与纤维上的染料反应将其剥落。

步骤:将纤维进入到含剥色剂的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测量溶剂中染料的浓度。

3.萃取法:原理:有机溶剂能萃取纤维上的染料(相似相溶)。

步骤:将纤维浸入到有机溶剂中,待充分萃取后,测量溶剂中染料的浓度。

29.已知染色样品A、B具有相同的色相,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00mm,A样品反射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60%、6%;B样品反射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70%、7%,试求出A 、B 样品的K/S 值,并比较颜色的深浅。

解:样品A : K/S = ∞∞ρρ2-12)( = %%)(626-12⋅ = 7.36 样品B : K/S = ∞∞ρρ2-12)( = %%)(727-12⋅ = 6.18 因为K/S (A )>K/S (B ),说明样品A 的颜色较深,有色物质浓度较高。

30.已知样品A 的最大吸收波长540mm 处的分光反射率为20.2%,样品B 在最大吸收波长540mm 处的分光反射率为18.2%,样品C 在最大吸收波长700mm 处的分光反射率为13.2%,试计算样品A 、B 和C 的K/S 值,能否据此比较A 与B 、A 与C 、B 与C 之间颜色的深浅关系?如果能,请比较其深浅关系;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样品A :%%)(2.2022.20-12⋅ = 1.58 样品B : K/S = ∞∞ρρ2-12)( = %%)(2.1822.18-12⋅ = 1.84 样品C : K/S = ∞∞ρρ2-12)( = %%)(2.1322.13-12⋅ = 2.85 因为样品A 、B 的最大吸收波长相等,且K/S(A)<K/S(B),所以样品B 的颜色较深;因为样品C 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样品A 、B 的不一致,所以C 与A 、C 与B 之间不能比较颜色深浅关系。

31.已知某标准染料浓度为2、4、6、8和10 g/L ,其K/S 值分别为2.4、4.8、7.2、9.6和12.0,生产的同颜色批次样品染料浓度为5 g/L 时,其K/S 值为7.2,试计算本批次染料的力份。

解:当K/S=7.2时,标准液染料浓度为6g/L ,批次样品染料浓度为5 g/L ,所以=%100120%32.已知两个样品在D65光源下的Lab 值是一样的,分别为L*=71.0,a*=13.0,b*=32.0;而在A 光源下两个样品的Lab 值如下,样品1:L*=71.2,a*=12.8,b*=32.8样品2:L*=72.2,a*=12.5,b*=31.6(1)应用CIEL*a*b*公式,求这两个样品在A 光源下的∆L 、∆a 、∆b 及色差值,并分析说明各差值的意义;(2)以样品1为标准,计算这两个样品在A 光源下的同色异谱指数。

解:(1)∆L = L*1—L*2 = 71.2-72.2 = -1.0 (样品1比样品2颜色较深)∆a = a*1—a*2 = 12.8-12.5 = 0.3 (样品1比样品2颜色偏红)∆b = b*1—b*2 = 32.8-31.6 = 1.2 (样品1比样品2颜色偏黄)∆E =(∆L 2+∆a 2+∆b 2) =[(-1.0)2+0.32+1.22] = 1.59 (差异值)(2)同色异谱指数M =∆E = 1.5933.简述电脑测色的步骤和提高测色准确性的方法。

答:步骤:1.打开软件,新建文件夹;2.先对测色设备进行黑板校准,再进行白板校准;3.设置测量次数为4次;21214.将待测织物对折两次后放置于仪器上,开始第一次测量,得数据一;5.测量结束后将织物旋转90°,继续测量,得数据二;6.重复步骤5测得数据三和数据四;7.计算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相应数据。

提高准确性的方法:1、建立基础数据库;2、仪器校正方法准确;3、孔径选择要合理;4、光源选择要合适;5、标准样输入方法要正确;6、保存测色配色仪的环境要适宜;7、定期校正;8、系统参数设定要准确。

34.简述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答:原理:一束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部分光线被吸收,没被吸收的那部分光线投射到光电管上,光电管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结果就出现光电流,光电流的强弱与溶液的吸光量强弱有关。

使用方法:1.开机,预热30分钟;2.转动波长旋钮,调至所需波长。

按键切换到T档;3.将黑体放入光路中,合上盖,按 键校零;4.开盖,将参比液按空白液、标准液、待测液的顺序放入比色杯架上,合上盖, 按 键切换到A 档 ;5.拉动比色架拉杆,将空白液放入光路中,合上盖,按 键校零;6.拉动拉杆,将标准液、待测液依次放入光路中 ,即可读取其吸光值A ;7.读数后,将黑体推入光路中,开盖取出比色杯;8.将参比液倒回原试管中,清洗比色杯并晾干;9.关机,盖上防尘盖,登记仪器使用登记本。

35.如何用测色配色仪表征样品的染色均匀性?答:染色均匀性是指染料在纤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

首先,选取织物上任意区域,测量其三刺激值,作为标准区域,再分多次选择其他区域,测量其三刺激值,与标准区域比较,看其色差是否符合标准,若各区域与样品标准的色差都小于1,则说明样品染色均匀性良好,若大于1,说明染色均匀性较差。

36.简述用测色配色仪表征样品沾色牢度的原理和方法。

答:沾色牢度是指由不同颜色组成的成衣,在储存时会发生染料由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迁移的情况。

原理是在同一光源下,以样品为标准计算,测得沾色后样品的同色异普指数,同色异普指数越高则沾色牢度越低。

方法:标准样品数据的建立,将未处理织物进行测量得出三刺激值,再将织物通过干摩擦或湿摩擦等处理,处理完毕后,将织物再次进行测量,得出处理后的三刺激值,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其沾色牢度。

0% MODE 100%37.简述用测色配色仪表征样品变色牢度的原理和方法。

答:变色牢度是评价颜色保持本色能力的指标。

原理是在同一光源下,以样品为标准计算,测得变色后样品的同色异普指数,同色异普指数越高则变色牢度越低。

方法:标准样品数据的建立,将未处理织物进行测量得出三刺激值,再将织物通过光照、水洗、摩擦等处理,处理完毕后,将织物再次进行测量,得出处理后的三刺激值,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其变色牢度。

38.简述计算机配色的原理和步骤。

答:原理:在反射率和染料浓度之间建立过渡函数,该函数与反射率成简单关系,与染料浓度成线性关系。

步骤:1.测色与配色软件数据库系统自带资料2.基础数据库的建立3.计算机配方的计算4.输出配方5.小样染色6.配方修正并输出7.校正后的配方进行染色39.简述提高计算机配色准确性的方法。

答:影响因素有水的品质,基材,染色工艺条件,染料,设备等,提高配色的准确性方法有:1.提高水的品质,降低水的硬度;2.基材的选择,提高基材前处理的质量;3.提高染浴添加物、浴比、染浴pH的精确性,严格控制时间与温度;4.染料的选择,提高染料的标准化程度,提高染料与助剂称量时的精确性,提高滴液的精确性;5.提高染机的流速与反转状况的控制;6.单色基础数据库的建立:配色成功率在90%以上;7.拼色基础数据库建立:三原色亲和性保持一致;合理的单色浓度分档;8.修正配方后的数据维护;9.确保染色重现性:尽量在同一台小样机上,用相同织物、染色工艺和操作流程打样;10.备份重要配方数据;11.机器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