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激情导入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当堂检测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五、课堂小结小组间讨论交流读课文后的体会。
六、布置作业书写生字,写2个组两个词。
要求书写正确、整齐。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精读研讨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语言赏析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当堂检测1.照样子写话。
五、课堂小结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
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走进大自然纯洁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美好智慧情感教学反思:2.火烧云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
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
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
(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变化极多(3-6)下去了(7)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②“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当堂检测书写生字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二)小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
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8.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集体朗读4-6节。
9.试着背诵4-6节。
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
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可是——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
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
无限循环,变化万千。
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当堂检测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六、布置作业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2.背诵4-7节3.完成练习册。
板书:火烧云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颜色半紫半黄半灰半白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教学反思:3.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认识本课9个生字,包括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
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三、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四、当堂检测书写生字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