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基本技术操作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三、注意事项 1、内置薄层衬垫,保护骨突起部位; 2、水温适宜,以25~30℃最佳; 3、待气泡完全停止排逸再排水,手握石膏绷带 两端向中间挤压,减少石膏丢失; 4、石膏绷带贴着肢体向前推缠,边缠边抹,松 紧适宜; 5、100°~90°方法:如果欲将关节固定于 90°屈曲位,则绑缠石膏时应屈曲100°,塑形 前将其恢复至90°;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石膏固定 一、适应证 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和关节感染性疾 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2、用于稳定脊柱和下肢骨折,早期活动; 3、用来稳定固定关节,改善功能,比如桡神经 损伤引起的腕下垂等; 4、矫正畸形。比如用于畸形足和关节挛缩的治 疗; 5、预防畸形,用于神经肌肉不平衡和脊柱侧凸 患者。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10、其它 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 择合适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 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 检查。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固定架技术 一、定义 将骨折的远近两端用骨针或钉穿过,在皮肤外将 穿过骨折两端的骨针固定在外固定架上,从而达 到使骨折对位和固定的目的,即为外固定架技术。 二、作用 1、能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 2、可牵开骨折两端以延长肢体; 3、可利用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愈合; 4、可以纠正早期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畸形。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 1、胫骨结节 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 外向内穿针。 2、跟骨 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内踝顶点下3 ㎝,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 髌骨上缘2㎝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 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 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内向外 穿针。 5、指骨 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 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 划线的交点。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5、皮肤切口 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 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 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 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 避免损伤骺板,理想的 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 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 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 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二、原则 石膏固定的原则有二: 1、三点固定原则 术者在肢体的两端用力塑形, 第三个点则位于石膏定点的对侧。骨膜和其它软 组织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夹板的凸侧来增加石膏的 稳定性。 2、水压原则 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的容器 里,容器可克服水自身的重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 变。在胫骨骨折时,如果石膏强度足够的话,那 么在复位固定后,利用水压原则,长度就不会丢 失。
LOGO
骨科基本操作 技术
毕节市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骨科常用医疗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操作规范
骨牵引 一、穿针原则 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原则是在重要结 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 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 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 有疼痛。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三、注意事项 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 的治疗手段; 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 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 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 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 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三、适应证 1、开放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病人的转送,方便伤口处理; 2、治疗骨不连; 3、肢体延长术; 4、多段骨折; 5、不稳定的粉碎骨折; 6、关节融合术。 四、种类 1、单边式半针外固定架; 2、双边式骨外固定架; 3、四边式骨外固定架; 4、半环、全环与三角式骨外固定架。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 一、夹板 夹板是局部外固定的主要用具。应具备以下三种 性能:⑴塑性:夹板可弯曲成各种形状,一适应 肢体各部外形,符合肢体的生理弧度。⑵韧性: 能有足够的支持力,承担得起肢体的重力,起到 外固定的支架作用,不致弯曲、劈裂和折断。⑶ 弹性:能适应肢体肌肉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肢体 内部压力的变化。并由此通过夹板的弹性将力量 作用于骨折端,发挥持续复位作用。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五、使用方法 1、熟悉解剖,避免损伤重要血管与神经; 2、严格无菌操作,针口处应用酒精敷料包扎; 3、慎选穿针的粗细及穿针部位,不能离骨折端 太近或太远; 4、穿针在局麻下进行,穿针时宜使用慢速钻进 针; 5、应每天检查外固定架连接部位有无松动以及 针眼处有无感染; 6、根据骨折情况,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6、石膏厚度根据石膏绷带质量和性能而定,应掌握厚薄 适宜; 7、石膏固定应包括邻近上下关节,避免过长或过短;如 胫骨骨折后石膏固定,应包括踝关节; 8、留出肢体末端观察血液循环; 9、一般固定关节于功能位,个别骨折为了防止复位后再 移位,需要将关节固定于非功能位,但在两周左右初步愈 合后,需要及早改为功能位固定; 10、石膏固定完毕,需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固定日 期; 11、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患肢抬高,锻炼未固定的关节、 肌肉功能。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及 时就诊。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二、夹板的材料与制作 夹板的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宜,凡具有以上三种性能者均可应用。在我 处以地产柳木为材料。根据各部位骨折所用夹板的规格要求,制作出 大小合适之夹板,抛光打圆塑形,内粘毡垫,外套步套,备用。 三、纸压垫 选用质地柔韧的毛头纸折叠而成。能维持一定体形,又有一定的支持 力,能吸水,可散热,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常用的有以下9种形状: 1、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多用于骨干部。 2、塔形垫:适用于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 3、梯形垫:适用于肢体斜坡处,如肘后部、族踝部。 4、高低垫:适用于锁骨或复位后固定不稳的桡、尺骨。 5、抱骨垫:呈半月状,用于髌骨骨折。 6、葫芦垫:适用于桡骨头脱位时。 7、横垫:用于桡骨下端骨折。 8、合骨垫:用于下尺桡关节分离时。 9、分骨垫:用于前臂桡尺骨骨折等。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四、布带 宽1.5~2㎝,用双层白布或4~6层绷带缝成,大腿用宽厚布带, 上肢用窄薄布带。 五、应用 在手法复位骨折后,按下列步骤行夹板固定: 1、外敷或贴消肿止痛膏药,再以绷带均匀缠绕患肢,切勿加压; 2、放置纸垫:将选好的纸垫,准确地放在骨折的适当部位,正确运 用各种类型的纸压垫,并按两点加压,三点加压,错对加压等方法作 用于骨折端。 3、安放夹板:按照各部位的具体要求,依次安放选好的夹板,由助 手扶托固定。 4、捆绑布带:夹板外缠绷带后以四条布带捆绑夹板。近侧端一道留 在最后。捆绑时先将布带双折对齐,平均用力缠绕两周。检查布带的 松紧度,要求布带在捆紧后能不费力地在夹板上下移动1㎝为宜。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2、接骨板 ⑴种类:①普通接骨板,种类较多,多为钴铬合金制成;②加压接骨 板。 ⑵适应症: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形态等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 接骨板进行固定。骨折线的两端应分别以2~4枚螺钉固定,且应离 开粉碎性的骨折线,螺钉必须穿过两侧的骨皮质。 3、髓内针 ⑴种类:①V形与梅花髓内针;②带锁髓内针;③弹性髓内针;④加 压髓内针。 ⑵适应症:应用于治疗各种长管状骨的新鲜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不 愈合、畸形愈合,以及病理性骨折,另外也适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术 后须行大块植骨的患者。 4、不锈钢丝 主要用于治疗髌骨骨折、尺骨鹰嘴、股骨大转子等骨 折,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还可用于捆绑粉碎性骨折。 5、骨圆针 选择各种粗细不同的骨圆针,用于治疗各种掌骨和指骨 骨折以及不适宜用螺钉固定的骨碎片,粗的骨圆针可用于骨牵引。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内固定技术 内固定技术在骨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 四肢、骨盆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内固定。 一、骨折常用内固定物的种类及适应症 1、螺钉 ⑴种类:包括:①普通螺钉;②加压螺钉;③生 物可吸收螺钉。 ⑵适应症: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 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 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 折等。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六、固定后病人的护理: ⑴搬送病人:夹板固定后要防止因肢体重量而致骨折移位。 ⑵抬高患肢,观察肢体血运:注意肢体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 如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发青,知觉麻木,伸屈活动 障碍且伴发剧痛者应即使处理,否则,肢体有发生缺血性挛缩的危险。 ⑶调整布带:一般在复位四日内,患肢肿胀有加重趋势,应每日将布 带放松一点,保持1㎝左右的正常移动度。以后肢体肿胀渐轻,布带 会变松,应每日捆紧一点。两周后肿胀消退,夹板固定趋向平稳。 ⑷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最初一周内应复查X线片,如骨折有变位或 纸压垫及夹板有移位,应即使调整。 ⑸两周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应每周门诊复查一次,直至骨折临床 愈合。 ⑹及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活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⑺骨折临床愈合日期即为解除外固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