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适应证
• 成人长骨不稳定性骨折(如斜形、螺旋形及 粉碎型骨折)
• 肌强大或容易移位的骨折(如股骨、胫骨、 骨盆、颈椎)
• 骨折部的皮肤损伤或部分软组织缺损时 • 开放性骨折感染或战伤骨折 • 病人有严重复合损伤,需密切观察而肢体
不宜作其它固定者
股骨髁上骨牵引
(skeletal traction through supracondyle of femur)
谢谢!
• 适应证
• 伤肢放在布朗牵引架上,自髌骨上缘,作一条与股骨垂直 的横线(老年人骨质疏松,进钉位置要距髌骨上缘略高一 些)。再沿腓骨小头前缘及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各作一 条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直线,交点即为针进出点的标 记。消毒、局麻后,将皮肤稍上提,由大腿内侧标记点刺 入斯氏针直至股骨。注意保护大收肌裂孔附近的股动、静 脉及其分支和隐神经,保持针水平位,与股骨垂直,使其 由大腿外侧标记点穿出,并使两侧牵引针外露部分等长。 安装牵引弓后进行牵引(图74-10),同时床脚抬高20cm 左右,作对抗牵引。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人的体重及伤情 决定,一般为体重的1/7~1/10。
骨折手法复位
• 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 reduction) 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 整复骨折端。
时机
• 肿胀 • 全身情况
方法
• 充分的麻醉 • 置于肌松弛位 • 以远端对近端 • 拔伸牵引 • 手摸心会 • 回旋反折 • 端提柰正 • 分骨
• 60岁,老年女 性,跌伤致右 腕部畸形、疼 痛、活动受限 2小时,请阅 片并给予处理。
• 手术前的辅助治疗,如股骨头骨折、 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
• 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如股骨颈骨折内 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 换术后
持续骨骼牵引(skeletal traction)
• 骨牵引是在骨骼上穿过克氏针或斯氏针, 安置好牵引弓后,通过牵引绳及滑轮连接 秤砣而组成的牵引装置,使牵引力直接作 用于骨骼上,用以对抗肢体肌的痉挛或收 缩的力量,达到骨折复位或固定的目的。
注意事项
• 石膏绷带固定的注意事项 (1)要平整,切勿将石膏绷带卷扭转再包,以防形成皱折。 (2)塑捏成型,使石膏绷带干硬后能完全符合肢体的轮廓。下肢如同 紧身衣裤,足部应注意足弓的塑形 (3)应将手指、足趾露出,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感觉和活动功 能等,同时有利功能锻炼。 (4)石膏绷带包扎完毕抹光后,应在石膏上注明包石膏的日期和类型, 如有创口的,需要标明位置或直接开窗。 (5)密切观察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如有剧痛、麻木及 血运障碍应及时将石膏绷带纵行剖开,以免发生缺血性肌挛缩或肢体 坏死。 (6)为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萎缩,应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 15岁,男性,跌伤 致右前臂疼痛、畸形、 活动受限3小时入院, 请阅片并给予手法复 位。
• 男性,26岁, 创伤致右肩关节 畸形、弹性固定、 活动受限2小时。
• 诊断?处理?
牵引技术
牵引技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 以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的目的,同时也用于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挛缩 畸形肢体的矫正治疗。
夹板固定者 • 病理性骨折。 • 某些骨关节术后,须较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者,如关节融合术。 • 为了维持畸形矫正术后的位置者,如成人马蹄内翻足行三关节融合术后。 • 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用以固定患肢,减轻疼痛,控制炎症。 • 某些软组织损伤,如肌腱(包括跟腱)、肌、血管、神经断裂缝合术后需
在松弛位固定者,以及韧带损伤者,如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需行外 翻位石膏托或管型固定。
• 持续皮肤牵引 • 持续骨骼牵引 • 特殊牵引
持续皮肤牵引(skin traction)
持续皮肤牵引 (skin traction)是用贴敷于患肢皮肤上的胶布或牵引带包捆 于患肢皮肤上,利用其与皮肤的摩擦力,通过滑轮装置,在肢体远端施加持 续引力传递到骨骼上。
• 小儿股骨骨折
• 年老体弱者的股骨骨折,在夹板固定 的同时辅以患肢皮牵引
胫骨结节骨牵引
(skeletal traction through tibial tubercle)
• 将伤肢放在布朗牵引架上,助手牵引踝部 固定伤肢。以胫骨结节和腓骨小头连线的 中点作为外侧进针点,其内侧对应点作为 出针点。此牵引方法及牵引重量与股骨髁 上牵引相同。注意进针应从外侧到内侧, 防止损伤腓总神经。
石膏固定术(plaster bandage)
• 石膏托(plaster support) • 石膏夹板(plaster splint) • 石膏管型(plaster cast) • 躯干石膏(trunk plaster)
适应证
• 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 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宜受压,不适合小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相大勇、林庆荣 创伤骨科
关于骨折诊断的问题
5岁,男童,跌伤致左大 腿肿胀、疼痛、活动受 限3小时,无伤口,摄片 如右图,请给出诊断。
24岁,男性,高处 跌落致右大腿肿胀、 活动受限5小时, 请给出诊断。
注意问题
• 勿漏诊 • 人片核对 • 诊断书写全面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 骨折手法复位 • 牵引技术 • 石膏绷带和夹板技术
跟骨骨牵引
(transcalcaneal traction)
• 踝关节保持于中立位,以内踝尖与足跟后 下缘联线的中点,为进针点。消毒、局麻 后,用斯氏针,从内侧标记点刺入到跟骨, 保持针的水平位与跟骨垂直,将针打入或 钻入。使针穿过对侧皮肤并使牵引针两端 外露等长。一般成人的牵引重量为4~6kg。